呂立新:藝術品投資回報率比不動産等都高
- 發佈時間:2014-10-28 15:05:41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責任編輯:孔彬彬
專訪著名書畫鑒定家、文化學者、藝術品投資專家
呂立新是業界著名的書畫鑒定家、文化學者和藝術品投資專家,主講央視百家講壇《水墨齊白石》和《寫實徐悲鴻》。呂立新不只專注于學術研究,他對於藝術市場的分析和判斷也相當的獨到和敏銳,曾經多次準確判斷了藝術市場整體走勢和藝術品的價格漲跌,受到藝術品收藏者和投資者的歡迎。
在“呂氏預言”屢屢成真之後,呂立新對於現在的藝術品市場有著怎樣的分析和判斷?他為什麼會在藝術市場並不景氣的當下,極力建議普通藏家和投資者入場?他為什麼説現在是普通投資者藏畫的最佳時機,而且很有可能是最後的機會?
慧眼何來
“主講百家講壇後,找我討論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的朋友越來越多。”這也是呂立新最近幾年出版了多本關於藝術市場和藝術品投資方面書籍的原因。
慕名向呂立新討教“秘籍”的人不僅因為其學術資歷,也因為其堪稱傳奇的收藏經歷。早年留學日本期間,呂立新開始接觸到了中國書畫的鑒賞與研究,並一頭扎入其中。從1996年開始,他用5.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買了20 張畫,並用“以藏養藏”的方式不斷擴大自己的收藏規模,僅僅用了幾年時間就收藏了多幅大師精品。如今,他的收藏已經頗具規模,其中不乏今天已經堪稱天價的珍品,而當時“並不算貴”。
呂立新把自己所謂的“成功秘訣”總結為:了解市場規律,了解美術史,比別人先走一步。在呂立新看來,藝術品是財富的終極出口。財富階層從“比表比包”,到“比車比房”,最後一定是“比墻比櫃”。無論是歐美日韓,還是香港台灣,大抵如此。
從全球角度來看,藝術品與不動産、有價證券並稱為三大投資品類,而且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是其中最高的。“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有錢人會越來越多,購買藝術品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而好的藝術品資源又非常有限,最基本的經濟規律告訴我們:這一定是一個投資的好機會。”他説。
但投資和收藏藝術品又是一個門檻極高和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如何找到值得投資的藝術品並非易事。“我是按美術史來收藏藝術品的受益者,我剛開始搞收藏時,收藏界對美術史還不太重視,我是在收藏過程中自己悟出了這個道理。我主要收藏中國近現代大師的作品,偶爾也收藏一些當代藝術作品。”他説。
投資和收藏藝術品需要收藏家“先走一步”。中國藝術品市場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幾次大的波動。在跌跌漲漲當中,能夠選對門類並堅決地長期持有的真正贏家並不是多數。
百家講壇《水墨齊白石》的播出掀起了一輪齊白石熱,但彼時,齊白石和徐悲鴻等近現代大師卻並非藝術市場上的“紅人”,甚至賣不過年輕的當代藝術家。但是呂立新認為,隨著藝術市場的不斷成熟,藏家群體的專業化、理性化,市場會愈加真實地反映藝術家們的藝術價值。這從後來的拍賣成交數量、市場佔有率和價格來看已經得到驗證。這幾年,齊白石已經逐漸成為可以與畢加索媲美的全球最貴的藝術家之一。
齊白石《喜上梅梢》
豐子愷《種瓜得瓜》供圖I 呂立新
最後機會
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和全球經濟的疲軟,都導致了最近幾年藝術市場的低迷。就在大多數藏家和投資者開始觀望和徘徊的時候,呂立新卻開始不斷地勸説他身邊的朋友們,如果有閒錢,可以多準備些錢去買畫了。因為現在“已經到了普通投資者買畫的最佳時機”。
“藝術品市場一直呈現波浪發展的態勢,無論是經濟走勢影響,還是持續過熱導致的下滑,總之當市場處於調整階段,其實就是到了買畫的大好時機,逢低買入是永遠的準則。”呂立新説,“更為重要的是現在不僅是藏畫最佳時機,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現在可能也是最後的時機。”
其實這樣的邏輯已經上演了幾次。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發展僅僅5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受到了明顯衝擊,高度恐慌之中,甚至有拍賣行將春拍推遲到夏天才舉辦,但進入秋季之後,中國藝術品市場迎來了一個全面的“井噴”。
另一次低潮出現在2008年,當時受美國次貸危機、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國內股市、房市下滑的影響,天價瘋狂的當代藝術品褪去了泡沫,瓷器、玉器、佛像、古典傢具等也都風光不再,藝術市場一派頹勢。但是,具有真實價值和較強抗跌性的中國近現代書畫中的大師精品的價格開始逆市上揚,吸引了大量的避險資金,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也被中國書畫帶進了“億元時代”。
“中國藝術品市場畢竟只有短短的22年曆史,而西方藝術品市場公認是240年,可我們的發展速度卻驚人地快,這就意味著肯定是泥沙俱下。加之我們的制度建設明顯滯後於市場的發展,誠信觀念又長期缺乏,市場還處在混亂、缺乏秩序和不成熟的階段。但這正是機會所在。因為真正特別有錢的人可能不敢進入。如果有一天,藝術品不許售假,由國家或者權威機構保證銷售的藝術品都是真品,你想想那個時候齊白石會是什麼樣的價錢?那時候拼的就是財力,而不是眼力。所以我常説,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才會留給人們最好的機會和空間。”呂立新説。
呂立新認為,這個混亂的時期應該不會長。“我們已經看到新一屆政府打造法治社會的治國理念。機構惡意鉅額售假,藝術家自己漫天定價還大量逃稅等藝術市場的頑疾一定會逐漸得到解決。”呂立新説。
對話呂立新:如何以投資的態度做收藏?
《中國經濟週刊》:藝術品收藏可以是一種嗜好,也可以是種投資,您覺得,如何才能選擇到具有投資價值的藝術品?
呂立新:我一直建議大家投資中國近現代書畫,因為這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塊兒。一是資源稀缺,李可染一共存世的作品有2000多張,民間流傳的也就幾百張;潘天壽存世作品有800張,民間流傳的也就一兩百張;徐悲鴻在民間流傳也就幾百張……這樣的存世量面對全球華人來説,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二是就目前市場態勢而言,這些藝術家作品的性價比非常高。黃胄賣不過他的學生,李苦禪還比不過許多當代畫家,這是嚴重不合理的。許多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的價格與他們在美術史上的地位相比還是相差很遠,他們的藝術價值被發現需要時間,這無形中也正好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時間差,作為一個有能力的收藏投資家就是要趕在別人覺悟之前提前捕捉,浪裏淘金去發掘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好東西。
《中國經濟週刊》:您對當代藝術有些微詞,這個板塊可以投資收藏嗎?
呂立新:當代畫家炒作的成分太高,比前輩畫家還貴。別看現在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但美術史就是一個大篩子,最後篩來篩去,留在上面的沒有幾個人。近代一百年,有多少畫家?但是留到今天的也就100多人還能賣畫。現在的畫家最後留下來的也是這個比例。
但是,我認為當代藝術未來還是不可限量的,因為它是一個國家文明傳播的最好的手段,它應該是表現時代,表現生活和被人們所喜愛的。但是我們目前的當代藝術實在是太蒼白了,好作品寥寥無幾,既缺乏深度,功底也不紮實,這都是急功近利造成的。過去一位大師畫到晚年才成名,現在30歲就著急賣錢了。齊白石年齡很大了,每天還要在紙上點點,點兩個小時,現在的藝術家很少有這種心境和毅力了。
《中國經濟週刊》:很多人在投資收藏藝術品的過程中,都交了昂貴的學費,如何才能避免前車之鑒?
呂立新:我見過最極端的例子,投資藝術品損失超過8億,幾千萬的就比比皆是了。避免交如此昂貴的學費,最重要的是提高眼力,多看、多讀、多買,買到贗品是最大的風險。今年藝術品市場的情況是假畫異乎尋常地多,過去是真畫裏挑假畫,現在是假畫裏挑真畫。所以我主持修撰大型美術史卷:《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已出版龐薰琹、李苦禪、李青萍、陳少梅、齊白石等十幾卷,也是想憑藉自己的能力,留給後人一些真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