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呼市鐵路局原副局長每小時斂財近萬 頭疼如何藏錢

  • 發佈時間:2014-08-03 07: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什麼滋味最過癮?在家數錢! ”——這不是小品臺詞,而是一位落馬副縣長的自我炫耀。“不頭疼如何賺錢,只頭疼如何藏錢。 ”——這也不是段子,而是一位貪腐官員的法庭自述。在為貪官“藏錢術”驚訝的同時,我們會想起這樣一個問題:他們為何如此喜歡“囤金”?從一些落馬官員的自述中或可窺見一斑。

  規避風險 藏家裏是多數貪官的選擇

  “貪了那麼多錢,不消費,是為了將來輕判一些;不退贓,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退,也無法退。 ”

  ——原呼和浩特鐵路局副局長馬俊飛對偵查人員如是説

  “不頭疼如何賺錢,只頭疼如何藏錢”,此語出自原呼和浩特鐵路局副局長馬俊飛。2013年偵查人員從他位於北京和呼市兩處住宅中查獲大量現金,包括0.88億元人民幣、419萬美元、30萬歐元、27萬港元、43.3公斤黃金……此時,據其擔任副局長一職剛22個月,在這段時間裏,他平均每小時“收入”近萬元。

  這麼多錢如何處理倒真是個問題。有著共同煩惱的貪官不在少數,如前文所述,一些貪官為如何藏錢絞盡腦汁,方式也在持續創新——藏魚塘、藏煤氣罐、藏廁所、藏枕頭裏……

  遼寧大學金融學教授劉俊奇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表示,這些貪官之所以不把贓款存進銀行,是為了躲避銀行的監測。根據我國《反洗錢法》,個人銀行賬戶如當天存款超過20萬的話,銀行會進行甄別,有的可能會被留下記錄。曾有媒體總結了貪官處理贓款的幾種主要方式,其中包括投資藝術品、房地産,投入股市,存入銀行或地下錢莊,轉到國外等。與這些方式相比,將錢藏在家中相對簡單,也較為“保險”——畢竟,小偷入室、廁所泡水等導致贓款被曝光的概率要低很多。

  一項對數百名落馬官員的調查顯示,貪官之所以會把大量現金藏在自己家中,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規避風險。

  畸形心理“在家數錢的滋味最過癮”

  “你知道什麼滋味最過癮?我告訴你,在家數錢的滋味最過癮! ”

  ——遼寧省原清原縣副縣長李樹森因貪腐獲刑前對下屬如是炫耀

  莫裏哀的名著《吝嗇鬼》裏,老財迷阿巴貢把裝金幣的罐子埋到地下。每當感到孤單寂寞時就把罐子挖出來數一數錢,心情立刻變好,然後再重新埋下。

  現實中,有此“怪癖”的貪官不在少數,這也成為一些貪官喜歡把錢藏在家裏的原因。

  如原河北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副廳長李友燦,瘋狂聚斂了4723萬元鉅款。但他卻惜錢如命,他交代説,對他來説,最大的“享受”就是每次到藏錢的房子把那些現金一摞摞鋪在地上,數上一遍,然後“靜靜地欣賞”。

  有此同好的還有原浙江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羅鑒宇,他被判處死刑。法庭上他説,自己從不缺錢花,但每次數著別人送來的錢時就有一種“愉悅感”。

  原重慶巫山縣交通局局長宴大彬也是數錢愛好者,他不僅愛錢,而且更喜歡嶄新的連號人民幣,因為“數起來更有感覺”,最終他因受賄2200余萬元被判處死刑。

  新華社一則報道中稱,個別貪官有著對金錢近乎變態的追求,把囤錢當成一種愛好,就像集郵等收藏活動一樣。他們的興奮點不在於花錢,而在於怎樣搜刮到更多的錢。

  掩耳盜鈴 借“裝窮”隱藏貪腐行為

  “面對輕而易舉到手的金錢,我既欣喜若狂又膽戰心驚。對收受的錢財我一分也不敢動,生怕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的犯罪行為。 ”

  ——因貪腐獲刑15年的四川省彭州市原市委書記陳家榮在獄中懺悔

  不少家藏鉅額現金的貪官對外卻以生活儉樸甚至近乎吝嗇的形象示人。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好多貪官怕被發現蛛絲馬跡,選擇在家中藏錢,這是一種典型的企圖掩蓋腐敗、矇混過關的心理。

  如把1500萬元公款埋在地下的原秦皇島市煤炭檢測中心主任李小林,他平時生活低調,常年開著一輛長城皮卡,單位領導讓他換臺新車,他總是説“沒錢”。

  被稱為“全國內湖漁政貪污第一案”的主角原蘇州吳縣市漁政管理站陽澄湖分站站長李永元,侵吞國家財産300萬元,但他一分錢都不捨得花,唯一嗜好是翻看存摺。李生活極其儉樸,早飯只吃一碗泡飯,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制服。媒體稱,“如果在單位值班打牌輸了幾塊錢,他的臉能陰上一整天。 ”

  再如甘肅省文縣政協原副主席何曉林,其雖然瘋狂謀取了鉅額財産,卻吝嗇得如同“鐵公雞”。媒體報道,他為情婦買房耗資20萬,可不久卻變著花樣從情婦手中要回10萬。此外他不吃肉蛋奶、不喝酒,過著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很顯然,這些官員之所以熱愛裝窮、哭窮,在對金錢近乎變態的追求之外,其主要目的還是在於不暴露貪腐行為。

  不過,事實證明,無論貪官隱藏得再深、把錢藏得再好、手法再複雜和隱蔽,也都是在掩耳盜鈴,最終還是要露餡。

  巨貪案例

  ●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原總經理、董事長李培英 受賄2661萬餘元,貪污8250萬元●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 受賄1.45億余元,貪污5300萬餘元

  ●呼和浩特鐵路局原副局長馬俊飛 收受他人錢物折合人民幣共計超1.3億元

  ●中國石化原總經理陳同海 收受他人錢款共計折合人民幣1.9573億余元

  從胡椒、真金白銀到字畫玉器

  多數貪官的“最愛”還是現鈔

  古代的硬通貨主要是“物”,因此貪官斂財也比較物質化,除黃金白銀,其他的如積糧多少“石”、蓄奴多少“口”,儲蘇木胡椒多少“斤”……在貨幣流通發達的現代,尤其是貨幣電子化的今天,貪官們的“家底”除了字畫珍玩、購物卡,他們對現鈔更多了一些鍾愛。以現金方式保存貪腐所得是多數貪腐分子的選擇,這種做法佔被調查樣本總數的61.3%。

  實物 胡椒也曾是“硬通貨”

  貪官們喜歡“積蓄”的物品一般有這麼幾個特點,一是應該屬於那個時代的“硬通貨”,二是易於儲存,便於夾帶,三是價值高,易於交換。

  在古代,貨幣沒有現在這麼發達。農業社會,糧食、土地和勞動力是最根本的生産資料,官位大小也是以此衡量。於是,古代貪官往往以積蓄糧食、私吞田産,搶掠人口為能事。

  北宋有個官員叫朱勔。他投徽宗所好,以承辦“花石綱”為名撈取錢財,以致家藏甚富,置田30萬畝,時稱“東南小朝廷”。

  而除土地人口等生産資料,還有一些被社會廣泛認同的“實物”也成為古代貪官們在意的財富。都有什麼呢?記載中未曾明言,但從古代財富系列中也不難猜到——唐代宗時宰相元載專權貪污,被抄家時起贓無數,其中取出八百石胡椒。在這裡,胡椒其實是當時的一種外域貢品,十分珍稀,明朝時甚至用胡椒蘇木折俸,可見其價值不菲,在當時可堪“硬通貨”之用。此外,玉石、珊瑚也是當時被接受的行賄受賄物品。

  真金白銀 和珅家有白銀八億兩

  隨著宋明以來國際貿易的增加,中國在對外貿易中大量出口稀有絲綢、茶葉、瓷器,賺取了大量金銀,帶來了貨幣的變革,在國內市場上使用銀錢交易的多了起來,以致到了明中後期,張居正在“一條鞭法”中正式確定,所有稅賦取消實物,一概折算銀兩。

  商品經濟發達,也讓當時的官員貪瀆變了花樣。明代嚴嵩父子是出了名的“貪”,對於後來從其家中抄出來的財富,《明史》稱“黃金可三萬餘兩,白銀二百萬餘兩”。

  到了清乾隆時期,史上最著名的貪官和珅的家産多到了沒法計量的地步,時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諺。後來梁啟超大體給他算了一下,結果驚人:白銀八億兩,相當於清政府十年的財政收入。

  鈔票“家藏上億現金”

  鈔票是現在人們對於紙質貨幣的通俗稱謂。但在一開始,其被接受程度遠不如“宮廷劇”裏那樣人見人愛。

  從歷史回到現實,當今的紙幣在信用上已不可同日而語,受制于國家物價政策、匯兌政策、財政制度的嚴密控制,紙幣絕對“可靠”。

  於是,貪腐行為更多地落腳為對紙幣的積聚上來。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在今年5月被有關部門帶走時,“家藏上億現金”讓人瞠目結舌。

  最新形式 電子貨幣和“雅賄”

  2009年,經過10年臥底調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等在新澤西州同步展開大規模拘捕行動,逮捕三名市長,兩位州議員。其罪名是涉嫌貪污和國際洗黑錢活動。紙幣時代還沒結束,電子貨幣時代已來了。貪污受賄於是就有了一個更隱蔽的形式,因為,電子貨幣可以通過身份造假轉移財富,也可以通過境外洗錢“洗白”收入。

  然而,還是那句話,沒有絕對保險的貪污。

  就在今年5月,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諾,將自動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賬戶的詳細資料,象徵著瑞士告別幾百年來堅持保護銀行客戶隱私的做法。雖然這本是打擊逃稅舉措的重大突破,但是誰能保證不會“拔出蘿蔔帶出泥”?

  此外,“雅賄”在近來也頻頻見諸報端。據報道,在倪發科案中,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玉器和書畫成為一筆筆受賄的鐵證。“早在2005年,安徽省委巡視組到六安市巡視時,聽聞風聲的倪發科便要求黃某某把他送的幾幅字畫先拿回去,兩年後,倪發科居然又把字畫要回。 ”

  對策

  官員曬財産制度需進一步強化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印發《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其中提出,完善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推行新提任領導幹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專家表示,這是對近幾年社會各界呼籲實行領導幹部財産公開制度作出的回應。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啟動官員財産公示試點。如廣州市南沙區,作為廣東三個試點之一,自2013年起規定,處級以上幹部需申報財産,並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公示。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曾表示,南沙區的試點工作效果明顯。但陳建華同時坦言,“下一步怎麼搞,我們也希望中央能有個説法,(要不要)統一來搞。 ”

  官員財産公示被視為杜絕“囤金”貪官的一大利器,但這一利器如何發揮作用,還需監督、問責等多條腿走路。

  按照2010年出臺的《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家藏億元現金的魏鵬遠屬需要報告個人收入、房産、投資等事項的官員,但顯然,魏並未如實或根本並未報告。

  有評論認為,“囤金”官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官員報告個人事項制度存在漏洞,一些不報告或不如實報告的官員並未被問責,制度在這裡成為一紙空文。

  貴州省社會調查研究所所長姚貴陽曾擔憂官員囤錢會導致社會錢荒現象的出現。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官員囤錢反映出對官員亮家底、曬財産的制度需進一步強化,“今後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統籌監管,從根源治理腐敗,做到正本清源。 ”

  囤金醜態

  藏錢通病:“錢多人傻”

  深圳市民政局原局長黃亦輝受賄和鉅額財産來源不明折合人民幣3500余萬元。網友常拿來開玩笑的“錢多人傻”用在他身上不為過。他藏錢手法的拙劣之處在於,把部分現金和存摺放在家裏主臥內的保險櫃和衣櫃裏。這些十萬一捆的百元大鈔,有的連銀行封條都未打開,有的因擠壓時間過長而粘在了一起。

  另類代表:“糖衣炮彈”

  2013年5月,原湖南公路運輸管理局副局長陳京元因受賄和鉅額財産來源不明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媒體披露,陳家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放著兩枚廢棄炮彈。沒人能想到,這兩枚炮彈殼其實是兩枚名副其實的“糖衣炮彈”——裏面塞滿了陳京元收受的100余萬元贓款。

  貪官處理贓款方式

  投資藝術品投資房地産投入股市存入銀行或地下錢莊轉移到國外藏在家中

  貪官存贓方式

  以現金方式保存貪腐所得佔被調查樣本總數的61.3%

  貪官贓物特點

  屬於那個時代的“硬通貨”

  易於儲存,便於夾帶。

  價值高,易於交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