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區域産業 > 正文

字號:  

重慶黔江:借力“東桑西移” 形成蠶桑全産業鏈

  • 發佈時間:2015-08-24 05:53:1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依託國家退耕還林和“東桑西移”政策,重慶市黔江區在推進蠶桑業規模化和産業化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發展繭絲綢加工,“桑—繭—絲—綢”的全産業鏈正在加速成型

  重慶黔江區地處渝鄂交界,森林覆蓋率達54.9%,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桑蠶種養提供了充足的“養分”。近年來,黔江區在推進蠶桑業規模化和産業化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發展繭絲綢加工,“桑—繭—絲—綢”的全産業鏈正在當地加速成型。

  黔江區副區長林光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近年來抓住國家“東桑西移”産業轉移機遇,黔江區採取“市場引導、資金扶持”等措施引導農民種桑養蠶。據了解,黔江現有桑園面積超過10萬畝,蠶農3萬餘戶,2014年全區蠶繭産量超2萬擔,連續多年保持重慶市第一。

  為實現桑樹“栽得下、管得好、能增收”,黔江區在加強蠶農技術培訓、推廣優質桑樹品種和抗病毒蠶品種的同時,探索實施了桑+薯、桑+菜、桑+菇等“桑+X”的迴圈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了養蠶與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的雙豐收。去年,黔江區養蠶戶年均收入12849元,同比增長76.3%。

  依託豐富的蠶桑資源,黔江區把目光投向繭絲綢産業。重慶雙河絲綢公司是黔江區從浙江招商落戶的第一家絲綢企業。在雙河絲綢公司生産車間裏,記者看到,一擔擔雪白的蠶繭經過選繭、煮繭、繅絲、復搖、整理等工序後,被製成色澤明亮的白廠絲。

  “我們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産模式,目前年産600噸半成品白廠絲和6萬多床蠶絲被。”企業負責人黃亞萍介紹説,公司的蠶桑基地規模已經從2009年的6萬畝發展到今年的10萬畝,産值從2009年的1.2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3.7億元,生産的“武陵山”牌絲綢製品遠銷印度、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如今,在重慶雙河絲綢公司的帶動下,已先後有6家來自浙江桐鄉市的絲綢企業入駐黔江區的“黔江—桐鄉絲綢工業園”,覆蓋了産業鏈中加工、絲綢、服裝、貿易等各個環節。

  “之所以落戶黔江,看中的正是這裡成熟的蠶桑産業優勢。”重慶市廣潤絲綢紡織公司是一家來自浙江的絲綢布料生産銷售企業,公司負責人朱亞江告訴記者,公司每年就近從雙河絲綢公司採購12噸的白廠絲作為原材料,生産真絲布料,再進入服裝廠加工成絲綢服裝或者地毯對外銷售。據介紹,廣潤絲綢紡織公司投資800多萬元從義大利進口了24台自動化劍桿織機,去年年産150萬米真絲布料,産值接近1億元。

  數據顯示,2014年黔江區絲綢業實現總産值7.75億元,銷售收入6.8億元,利稅7000萬元,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