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能源 > 正文

字號:  

陷入債務違約危機被銀行猛追 煤企苦等行業復蘇

  • 發佈時間:2016-05-01 08: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近日,剛把清盤危機延後的煤炭企業恒鼎實業(01393.HK),又捲入一場追債官司。對曾被評為亞洲最年輕富豪的恒鼎實業董事長鮮揚來説,恒鼎陷入追債官司,只是煤炭行業整體經營壓力巨大的一個縮影。(華夏時報)

  連續幾年的行業低迷,煤炭企業的債務問題開始集中爆發。

  近日,剛把清盤危機延後的煤炭企業 恒鼎實業 (01393.HK),又捲入一場追債官司。對曾被評為亞洲最年輕富豪的恒鼎實業董事長鮮揚來説,恒鼎陷入追債官司,只是煤炭行業整體經營壓力巨大的一個縮影。

  煤企遭遇追債

  4月20日上午,恒鼎實業公告稱,旗下全資附屬公司恒鼎中國于4月15日接到廣東省高院簽發的附帶傳票令狀。原告人 招商銀行 (03968.HK)深圳車公廟分行向恒鼎中國提出申訴,涉及未償還本金及違約利息款項約人民幣5.76億元。

  就在該公告發出的前一天,恒鼎實業成功押後香港清盤呈請,相關聆訊已被押後至今年6月20日。這也意味著恒鼎實業又獲得了兩個月的“緩衝期”。不過,剛緩了一口氣的鮮楊又遭遇了追債官司。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鮮揚先後收購了位於四川和貴州兩省的20個煤礦、兩家洗煤廠及1家煉焦廠,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煤焦化民營企業”。同一年,恒鼎實業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成為第一家在境外主要資本市場IPO上市的能源型民營企業。

  不過,近幾年整個煤炭市場的産能過剩以及價格低迷,讓恒鼎實業從2013年陷入虧損泥沼。2012年該公司盈利5.93億元,但到2013年就虧損了5300萬元,到2014年更是巨虧14.2億元。2015年年報雖然未出,但上半年報已經顯示稅前虧損了3.86億元。

  據記者了解,這一次的追債官司,源自一項貸款協議糾紛案件。2013年1月13日, 招商銀行 深圳車公廟分行與恒鼎中國訂立擔保協議,其中六盤水恒鼎及盤縣喜樂慶作為擔保人,而六盤水恒鼎、盤縣喜樂慶及四川恒鼎質押若干資産及採礦權。然而,直至今年1月20日,恒鼎方面未償還的本金及違約利息款項總計約5.76億元,由此招致 銀行 方面的申訴。

  但據統計,除了這筆5.76億元的欠款,恒鼎實業去年11月還有一筆債券違約。該債券為其在新加坡交易所發行的4億美元5年期優先票據,票面 利率8.625%。2014年已提前贖回了2.17億美元,到2015年11月4日到期日,還剩下本金1.83億美元未兌付,加上利息790萬美元,總計仍有1.906億美元待兌付。

  此外,該公司還有數億元的銀行貸款逾期。恒鼎實業間接控股的一家子公司向一家銀行借入短期無抵押貸款,已在2015年6月到期,而公司尚未支付有關應計利息,至當年9月底尚未償還的本金約2.9億元人民幣。

  此外,恒鼎實業一筆約1.34億美元的長期抵押貸款於今年1月4日逾期。該筆貸款債權人為一家境外銀行,由國內一家銀行出具的8.58億元的人民幣備用信用證作抵押。該信用證已被強制執行,而後國內銀行要求恒鼎實業償還扣除 保證金 之外的6億元人民幣借款。

  目前的恒鼎實業,可謂是內外交困。

  山西煤企集體違約

  而恒鼎實業的債務困境,卻不只是煤炭行業的一個個案,目前整個煤炭業正面臨著債務集體違約風險。

  2016年4月以來,山西省的煤炭企業連續發生多起債務違約以及債券暫停、取消發行情況。巨債壓頂之下,山西銀行業不得不通過寬鬆信貸,及發行債券,幫扶困難企業渡過難關,並使“僵屍企業”有序退出。“債轉股”曾于上世紀末幫助山西煤炭國企脫困,如今,這一歷史可能會重演。

  4月6日,中煤集糰子公司山西華昱能源有限公司4月6日正式宣佈,其一筆本息共計6.38億元的短期融資券違約。這是首家煤炭央企出現債務違約,中煤是中國第二大煤炭生産企業。不過,經過多方籌措,幾天后該公司得以足額償付本息,並支付了違約金。

  之後的4月8日, 安泰集團 發佈的“銀行債務逾期”公告稱,從2015年底開始,受 宏觀經濟和行業形勢嚴峻的影響,安泰集團陷入了流動資金緊張、銀行貸款逾期並且不斷新增的漩渦中。截至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銀行貸款等債務逾期3.9億元,目前正在與債權銀行協商解決。

  據悉,安泰集團貸款總額100多億,本身經營壓力不大,但由於煤炭已被銀行視為“壓縮退出行業”,所以許多小銀行紛紛抽貸,導致安泰陷入債務違約危機。

  目前,七大國有煤炭集團僅公佈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焦煤集團、同煤集團、潞安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晉能集團、山煤集團負債總額超過萬億,體量相當於山西省2015年全年的 GDP,總體資産負債率達80%。

  等待行業復蘇

  煤炭業的整體債務違約危機,主要則是因為受到行業週期調整的影響,以及部分小銀行看淡煤炭業抽貸。

  4月25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做工作報告時披露,過去一年,煤炭行業主要經營性指標呈現下滑態勢。

  據介紹,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5萬億元,同比下降14.8%; 煤炭採選 業 固定資産投資4008億元,同比下降14.4%;應收賬款凈額3548億元,同比增長8.5%;成本費用利潤率1.8%,同比下降2.7%;負債總額3.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4%;行業利潤總額441億元,僅為2011年的1/10(2015年煤炭價格、利潤總額與2011年相比分別下降了55%和90%).

  “歷經3年多經濟下行,市場低位徘徊,煤炭價格比2011年高點位下降了60%,行業利潤總額下降了90%,虧損面繼續呈擴大態勢。” 王顯政表示,行業經濟效益下行,債務增加,盈利能力不足,企業經營困難問題突出,脫困與轉型發展的任務仍十分艱巨。

  而對於大部分煤炭企業來説,要緩解公司的困境,最終走出泥沼還得靠整個煤炭行業的復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