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加快轉向智慧製造
- 發佈時間:2015-11-16 07:16:5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長期依賴補貼的中國光伏行業正在轉型。記者近期採訪了解到,隨著能源轉型政策方向的明確和光伏市場的回暖,行業企業正加快向智慧製造轉型,以求獲得競爭優勢。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要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業內人士認為,“十三五”規劃對光伏行業提出智造發展的要求,預期“十三五”期間光伏産品的科技含量和設備智慧化都將出現較大突破。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朱明表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了“十三五”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的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理念每條都與新能源行業緊密掛鉤。光伏行業需要提高産業競爭力,形成産業價格優勢,儘快改變依靠補貼的局面。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紀凡表示,新能源産業的核心是通過技術的進步、創新降低成本。能源變革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的智慧利用兩部分。天合一直把合創智慧能源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戰略。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技術升級,降低成本,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平價上網是推進能源革命的關鍵因素。因為只有可再生能源實現平價上網,擺脫依靠補貼的局面,才能夠實現大規模的應用。
國家發改委近日下發的《關於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討論稿)中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的標桿上網電價將隨著發展規模逐年下調。其中I類地區將由目前的0.9元/千瓦時逐年下調至0.72元/千瓦時。上網電價的下調也倒逼企業儘快通過技術的進步來降低成本。
事實上,大部分的光伏企業已經逐步實現由“製造”向“智造”的轉型。在上游智造業環節,市場目前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龍頭組件企業基本上處於滿産開工的狀態,而二、三線的光伏企業訂單較少,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行業內部已經達成了“不創新就被淘汰”的共識。
據了解,龍頭組件企業均設有研發實驗室,不少企業已經取得了技術方面的突破;部分企業已經實現了設備的智慧互聯,減少了人工的投入。天合光能單晶矽的實驗轉化率已經達到24.4%;企業四年前生産1.6GW的組件需要1.5萬人,現在生産6GW的組件僅需要1.2萬人。企業已經有10項産品、技術創造突破紀錄。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表示,晶科多晶6英寸電池效率最高達到20.5%,單晶P型6英寸電池效率最高達到21.5%。多晶60電池組件實驗室最高功率達到345.5W。企業已經實現了生産流水線的自動化。
在下游電站發電環節,電站正在向智慧化管理邁進。比如,天合光能的電站將引入遠景能源的阿波羅光伏雲平臺,實現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光伏電站資産運營管理。
“自帶光伏電板、靠太陽能驅動的清洗機器人能像掃地一樣,把電站的太陽能板擦洗乾淨。”江山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副總裁劉文山説,該公司建設光伏電站還配備了5MW的清洗機器人,能夠實現電站的自動、無人清洗。
業內人士認為,“十三五”期間光伏行業在産品科技含量和設備智慧化發展方面將有較大突破。這將促進光伏發電的大規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