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能源 > 正文

字號:  

上海環境專家研發水體生態修復新技術 解中國水污染之“痛”

  • 發佈時間:2015-11-09 15: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上海11月9日電 (許婧 黃艾嬌)僅相距一週,自然水域中的劣五類水即可變身二三類水。同濟大學9日透露,該校環境專家柴曉利教授團隊研發的水體生態修復創新技術“水體微生物活化系統”,即將應用於雲南滇池流域30萬平米的海東濕地生態修復凈化工程中。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水體污染形勢日趨嚴峻,有專家指中國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經濟損失達人民幣2400億元。

  中國2014年環境公報數據顯示,十大水系監測的26個重點湖泊和水庫中,劣五類水質佔7.7%;469個國家重點監測斷面中,劣五類水質達13.7%,給周邊環境和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水體河道的治理迫在眉睫。

  藍藻爆發、河水黑臭,是當前水體污染中的重要表現,其本質問題是水體中氮、磷等營養元素物質大量積累而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進而造成水體自我調節。傳統的水體修複路徑,一般有河道底泥的清淤、定期換水、投加生物菌種、水生植被恢復等方式,這些方式各有其不足和局限性。

  “我們這項技術,可通過激活水體本土微生物,將整個水體本身代替傳統的生物反應器,大大釋放了微生物的生長空間。”柴曉利打了個比方,“好比患感冒,如果身體抵抗能力強,通過有效調動自身免疫力,不吃藥便可自愈。”

  這一新型技術不僅讓水體中微生物的脫氮效果得到大幅提升,還能有效降解底泥中的有機物,並能適應高溫、高鹽等極端水體環境,對消除河道黑臭、抑制藍藻爆發具有顯著效應。該處理工藝佔地面積小,操作運作簡便,投資、運作成本低,每3萬平米的水域其設備體積僅有1立方米,設備動力消耗僅約600瓦。

  據了解,這一河道生態修復新工藝現已應用於上海、安徽、江蘇、山東等地的湖泊及河道治理實際工程中,實施該工藝後,這些地區原本黑臭的水域變得清澈,水體透視度達60釐米以上。

  “相信未來幾年內,隨著該技術廣泛的推廣應用,將會為我國消除黑臭水體和藍藻爆發做出重要貢獻。”柴曉利説。(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