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能源 > 正文

字號:  

專家稱未來能源結構將以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

  • 發佈時間:2015-09-21 07:36: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在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于紐約向世界宣講“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之際,一個由英大傳媒集團主辦的“智慧電網與能源互聯”的高峰論壇在浙江嘉興南湖之畔悄然召開。國網能源研究院總經濟師白建華在論壇上表示,隨著“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的推進,未來中國能源結構將發生“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的根本性轉變。

  白建化預計,到2050年,我國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海洋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可達36.2億千瓦到46.4億千瓦左右,將遠超煤電裝機。同時,煤電利用小時數也會大大下降,預計2050年全國煤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將下降為2000小時左右。

  清潔能源投資大增 發電比重逐年上升

  據了解,隨著多年來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導致資源緊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困局,實施能源結構調整,加快推動能源革命,成為破解困局的必然選擇。對此,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提出“在能源開發上實施清潔替代,在能源消費上實施電能替代”的“兩個替代”戰略。

  白建華認為,“清潔替代”就是要實現乙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海洋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以煤炭、石油為主的化石能源,推動能源結構實現“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的根本性轉變:而“電能替代”則是要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中的比重,未來電力將成為終端能源消費的主力,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的電力需求仍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清潔能源80%以上將轉變為電能加以使用。

  但目前,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小時數較低,棄水、棄風、棄光等現象大量存在。對此,白建華表示,未來清潔能源浪費的現象應該獲得改觀。核電利用小時數一般為7000小時左右,大型水電應做到不棄水少棄水,風電和光伏發電也應做到發盡其用。

  煤電比重逐步降低 利用小時數同時下滑

  “隨著可再生能源在我國電源結構中佔比的日益提高,煤電比重將逐漸降低。”白建華説,煤電除了補充電量不足外,更重要的是滿足可再生能源大規模並網後系統調節和備用容量需求的增加,煤電需要更多地發揮容量效益。

  但白建華同時表示,在未來10年至15年左右,煤電還有一定的新增空間,2030年煤電將為13億千瓦左右;同時煤電的運作方式也將隨著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而發生改變;預計在15年左右之後,我國煤電也將步歐美煤電的後塵。

  在歐美國家,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天然發電的發展,燃煤火電已基本沒有新增空間,存量煤電的角色也在發生改變,年利用小時數逐步降低、並承擔更多的調峰及其他輔助服務功能,其健康壽命也會有所縮短。隨著經濟壽命期的到來,煤電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據白建華預測,到2050年,我國煤電比重將下降到16.3%,其利用小時數也將大幅下降。預計2050年全國煤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將下降為2000小時左右。按照可再生能源優先就地消納的原則,可再生能源比重較大的地區煤電利用小時數將相對更低。

  加快智慧電網建設 擴大電網互聯

  基於我國可再生能源波動性較大的特徵及資源分佈與電力消費分佈不均衡的特點,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大規模增加,將給電網運作帶來嚴峻考驗。

  據預測,到2020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受端電網接受來自西部北部能源基地的跨區電力流規模將達到2.7億千瓦至3.1億千瓦。2030年前後,四川、雲南水電基本開發完畢,西藏水電將成為西電東送水電電力流接續電源;風電電力流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太陽能發電跨區輸送需求逐步加大到億千瓦級規模。隨著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光伏的急劇增長,全國跨區電力流規模繼續增大,2050年將達到8億至10億千瓦左。

  “高比例的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的並網,將極大地增加電力系統規劃和運作的難度。發展特高壓,加強智慧電網建設,擴大電網互聯,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開發的最有效途徑。” 白建華説,以特高壓為例,2020年需要承載大約3億千瓦的跨區電力流;2020-2030年十年間,跨區電力流大約需要翻一番,才能承載持續增加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以及煤電的跨區輸送需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