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發佈關於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指導意見
- 發佈時間:2015-09-02 10: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9月2日電據國家發改委官網消息,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意見稱,配電網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為落實中央穩增長政策,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圍繞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立足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以滿足用電需求、提高供電品質、促進智慧互聯為目標,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著力解決配電網薄弱問題,提高新能源接納能力,推動裝備提升與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現代配電網路設施與服務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則
規劃引領,有序推進。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切實加強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嚴肅性。科學制定遠景配電網目標,遠近結合、分步實施。
城鄉統籌,保障供應。統一城鄉配電網建設,實現一體化發展。堅持建設與改造並舉,提升供電保障能力與電力普遍服務水準。
統一標準,安全經濟。統一技術標準,貫徹供電可靠性和資産全壽命週期理念,因地制宜推行模組化設計與標準化建設。構建強簡有序、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配電網路。
智慧環保,升級創新。應用新技術、新産品、新工藝,提高裝備水準,推進智慧化升級,適應能源結構調整需要。探索智慧化配電網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努力創建新型能源生産、配送與消費體系。
政策配套,協調發展。加大政策支援力度,研究出臺金融、財稅、價格等系列配套措施;結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建立市場化建設與運營協調機制,多方參與,拓展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渠道。
(三)發展目標
通過配電網建設改造,中心城市(區)智慧化建設和應用水準大幅提高,供電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城鎮地區供電能力和供電安全水準顯著提升,有效提高供電可靠性;鄉村地區電網薄弱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切實保障農業和民生用電。構建城鄉統籌、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技術先進、環境友好、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配電網。
經過五年的努力,至2020年,中心城市(區)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小時,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97%;城鎮地區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0小時,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8.79%;鄉村地區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24小時,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7%。
二、加強規劃統籌,提升發展理念
(四)以先進理念引領配電網建設改造。堅持以可靠性為中心的規劃理念,將提高供電能力與供電可靠性作為配電網建設改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貫穿于配電網管理全過程。貫徹資産全壽命週期理念,在規劃設計、建設改造、運維檢修各環節實現配電網資産的整體優化。堅持標準化建設理念,建立統一的配電網技術標準體系,優化設備序列,推廣典型設計和標準物料,統一施工工藝,規範造價標準。
(五)堅持規劃統籌與協調發展。科學規劃是做好配電網建設改造的重要保障,配電網發展要與所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堅持城鄉電網統一規劃,規劃範圍全覆蓋,統籌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電網規劃與市政規劃相統一,將配電網規劃納入城鄉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合理佈局供電設施,實現與其他市政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堅持配電網與上一級電網、一次網架設備與二次自動化系統、公用資源與用戶資源的有效銜接、協調發展。統籌兼顧新能源、分佈式電源和電動汽車等多元化負荷發展,滿足各類接入需求。
三、增強供電能力,有效服務民生
(六)著力提升配電網供應能力。按照“導線一次選定、廊道一次到位、土建一次建成”的原則,適度超前建設配電網,提高對負荷增長的適應能力。密切跟蹤市區、縣城、中心城鎮和産業園區等經濟增長熱點,適時增加變壓器容量,增加變電站布點和線路,解決局部供電能力不足問題。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大配電線路、配電臺區和低壓進戶線改造力度,全面解決戶均供電容量低、安全隱患多、“卡脖子”、“低電壓”等問題。
(七)規範住宅小區供電。按照産權清晰、責權對等、運維規範的原則,建立統一的住宅小區供配電設施建設標準,將住宅小區用電需求納入配電網統一規劃,規範設計、規範建設,由具備資質的公司承擔建設及運作維護管理,切實保證供配電工程品質,提升供電服務水準。對於老舊小區、使用臨時電的小區,厘清資産、積極化解歷史矛盾,加快配電網改造步伐,落實一戶一表,保障住宅小區用電客戶的合法權益。
(八)優化網架結構。中心城市(區)加快變電站及廊道落實,力爭形成雙側電源結構,加強中壓線路站間聯絡,提高負荷轉移能力。城鎮地區根據負荷發展需求,解決高壓配電網單線單變供電安全問題,逐步過渡到合理的目標網架。著力解決縣域電網與主網聯繫薄弱問題。鄉村地區適度增加布點,縮短供電半徑,合理選用經濟適用的網架結構。
(九)加強貧困及偏遠地區供電。因地制宜採取電網延伸和光伏、風電、小水電等供電方式,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加大國家級貧困縣、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及偏遠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配電網建設與改造力度,提高電力普遍服務水準。
(十)改善農村生産生活供用電狀況。加強農村地區用電需求分析,針對春節、農忙等季節性負荷特點,遠近結合、多措並舉保障農村生産生活供電。根據地方農業生産特點,因地制宜對糧食主産區農田節水灌溉、農村經濟作物和農副産品加工、畜禽水産養殖等供電設施進行建設改造。
四、提高裝備水準,促進節能降耗
(十一)提高配電網裝備水準。以智慧化為方向,按照“成熟可靠、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原則,全面提升配電網裝備水準。採用先進物聯網、現代傳感和資訊通信等技術,實現設備、通道運作狀態及外部環境的線上監測,提高預警能力和資訊化水準。提升設備本體智慧化水準,推行功能一體化、設備模組化、介面標準化。推廣應用固體絕緣環網櫃、選用節能型變壓器、配電自動化以及智慧配電臺區等新設備新技術。積極開展基於新材料、新原理、新工藝的變壓器、斷路器和二次設備的研製。因地制宜實施老舊線路、老舊配變和計量裝置改造。實現低壓線路絕緣化,降低故障發生率,提高供電安全性。完善智慧設備技術標準體系,引導設備製造科學發展。
(十二)優化配電設備配置。控制同一區域設備類型,優化設備序列,簡化設備種類,規範設備技術標準,提高配電網設備通用性、互換性。注重節能環保、兼顧環境協調,採用技術成熟、少(免)維護、低損耗、小型化、具備可擴展功能的設備。在環境條件惡劣地區適當提高標準,增強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十三)提高配電網能效水準。逐步淘汰高損耗變壓器,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型設備,實現綠色節能環保。加強配電網經濟運作分析與線損管理,合理配置無功補償設備,優化運作方式。加快建立配電網能效評估指標體系,開展對標及能效考核。
(十四)提升電纜化水準。本著“既利當前、又益長遠”的思路,逐步提升電纜覆蓋水準,在符合條件的區域,結合市政建設,有序推進電力電纜通道建設,落實電纜管孔預埋與戰略布點,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明確各類供電區域、各類城市隧道、排管、溝槽和直埋等電力電纜通道建設要求。積極探索提高電纜建設運作維護水準,降低全壽命週期成本。
(十五)開展綜合管廊示範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配電網電力電纜納入綜合管廊建設,隨城市綜合管廊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推動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統籌規劃和綜合利用。堅持“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科學使用、責權明晰”的原則,大中城市加快啟動地下綜合管廊示範試點工程,部分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設綜合管廊項目。
五、推動智慧互聯,打造服務平臺
(十六)加強配電自動化建設。提高配電網運作監測、控制能力,實現配電網實時可觀可控,變“被動報修”為“主動監控”,縮短故障恢復時間,提升服務水準。中心城市(區)、城鎮地區合理配置配電終端,縮短故障停電時間,實現網路自愈重構;鄉村地區推廣簡易配電自動化,提高故障定位能力,切實提高實用化水準。
(十七)構建智慧互動服務體系。開展智慧互動資訊體系頂層設計與建設,鼓勵應用光纖等高效通信方式,實現能源資訊在供給與需求端的雙向流動,適應能源生産與消費變革。以智慧電錶為載體,建設智慧計量系統,打造智慧服務平臺,全面支撐用戶資訊互動、分佈式電源接入、電動汽車充放電、港口岸電、電採暖等業務,鼓勵用戶參與電網削峰填谷,實現與電網協調互動。
(十八)探索能源互聯新技術。綜合應用雲計算、網格計算、大數據挖掘等技術,實現海量數據的深層利用,全面支撐智慧家庭、智慧樓宇和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全社會生産生活智慧化。促進電力流、資訊流、業務流的深度融合,鼓勵能源與資訊基礎設施共用,構建公共能源服務平臺,為推動“網際網路+”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主動配電網“源-網-荷”協調運作、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直流供電系統、新農村多能源綜合優化利用等方面開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綜合示範,增強未來能源發展適應能力。
(十九)完善新能源和分佈式電源接入體系。規範完善新能源、分佈式電源並網標準,有序建設主動配電網、微電網,鼓勵應用分佈式多能源互補、發電功率預測等方式,提高分佈式電源與配電網協調能力,滿足新能源、分佈式電源廣泛接入要求。推進配電網儲能應用試點工程。
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保障
(二十)加大財政資金支援力度。發揮各級政府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帶動企業與社會資金投入,擴大投資規模,形成支援配電網發展的長效機制。通過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現有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研究設立城鎮配電網建設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結合新型城鎮化、“三大戰略”,支援配電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研究對節能降耗、新技術應用、智慧示範等項目,以及利用清潔電集中供暖等民生項目給予專項運營補貼。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社會資本投資的配電網項目給予支援。
(二十一)完善電價政策。結合輸配電價改革,將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納入電網企業有效資産,將運營成本計入准許成本,通過電價回收,保障合理收益。對於配電網綜合示範、老舊小區改造、線路入地等項目以及建設成本高、收益低等地區,加大配電價格政策支援力度。針對高可靠性、特殊電能品質要求、不同用電時段等用戶定制供電需求,實行差異化電價。將地下電力管線建設納入地方重點工程,享受城市道路佔用、開挖、破綠等政策性收費優惠。
(二十二)發行配電網建設改造專項企業債券。鼓勵配電網項目實施主體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專項債券、項目收益債券、中期票據等方式直接融資。在綜合管廊建設方面,通過發行專項債券融資,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完善特許經營制度。拓展金融融資渠道,創新配電網建設改造融資服務,積極推動投資、金融機構與電網企業建立投融資服務平臺。
(二十三)強化信貸支援。完善配電網項目建設貸款支援機制,出臺貼息貸款政策。引導政策性銀行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對配電網建設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援力度,鼓勵銀行企業加大對配電網建設改造項目的貸款發放力度,各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安排財政性資金給予貸款貼息。
(二十四)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統籌研究加大中西部地區的中央資本金投入,優先支援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國家級貧困縣。加快研究出臺電力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援企業在偏遠地區做好電網建設和運作維護工作。
(二十五)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配電網投資。開展試點示範,逐步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放開增量配電投資業務,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調動社會資本參與配電網建設的積極性。研究出臺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建設經營配電網基礎設施的具體措施。
(二十六)鼓勵多種方式購售電。鼓勵符合國家準入條件的配電網企業成立售電公司,採取多種方式通過電力市場購電,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電力基金、政策性交叉補貼、普遍服務、社會責任等義務前提下,向用戶售電。鼓勵通過創新服務、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構建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市場格局。
(二十七)加快研究稅收扶持政策。研究將配電網建設改造項目納入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以及將西部地區配電網建設運營納入《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目錄》。對利用清潔電集中供暖、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分佈式電源接入配套電網工程等研究稅收支援政策。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配電網建設改造稅費支援政策,加大支援力度。
七、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監督管理
(二十八)建立健全資訊管理體系。由各級政府部門組織電網企業開展配電網普查工作,逐線、逐變、逐站摸清配電網基本情況,規範配電網基礎數據臺賬,明晰電力設施歸屬。建立配電網基礎設施資訊綜合管理系統,做好普查成果驗收和歸檔工作,為配電網建設與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二十九)強化主體責任。各級政府部門要承擔配電網規劃的主體責任,建立協調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完善並落實各項配套支援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負責制定發展戰略與行動計劃,統一規劃建設技術標準,做好配電網規劃建設的指導;有效銜接,積極做好新能源、分佈式電源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等發展規劃。各省級、地市級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要貫徹執行好指導意見、行動計劃以及相關標準,提出具體實施方案與細則,負責組織開展轄區內配電網年度規劃的編制與發佈,促進電力設施與城鄉發展規劃、土地規劃相銜接。
配電網經營企業要落實政府相關政策、標準和工作要求,主動做好配電網規劃研究,積極參與配電網規劃編制工作,提出配電網發展建議。合理安排項目投資規模和建設進度,及早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做好規劃落地。進一步加強工程品質、造價控制與管理,有力推動配電網建設改造。
(三十)完善評價考核與監督。各級能源主管部門要密切跟蹤配電網建設改造工作進展,掌握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建立健全考評機制,加強對配電網的資金投入力度、投資行為的考核與評估。加強配電網建設改造工作監督管理,建立閉環管理機制,開展配電網建設改造專項行動監督與現場檢查。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