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能源 > 正文

字號:  

油價下降 中國是否還需發展煤代油技術?

  • 發佈時間:2015-08-15 09: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大連8月15日電 (記者 張素)正在大連舉辦的煤制烯烴産業高端論壇上,與會者普遍有一個疑問:油價下降,中國是否還需發展煤代油技術?中國煤代油技術還能否出口海外?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是塑膠、聚酯、精細化學品等産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礦泉水瓶就是源於此。在傳統技術中,烯烴生産嚴重依賴石油資源。

  上世紀70年代爆發的兩次石油危機促使美、日等發達國家啟動以煤代油的科技攻關計劃,即用煤炭或天然氣首先製成合成氣,再將合成氣製成甲醇,然後用甲醇製成烯烴。在這個技術鏈條中,唯獨“醇變烯”沒有實現工業生産。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歷時30餘年,實現了以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為龍頭的一批煤代油關鍵技術突破,位居世界前列。

  大連化物所副所長劉中民介紹,DMTO技術目前已許可建設20套裝置,合計形成烯烴産能1126萬噸。截至2015年8月,已有9套裝置成功投産,年均産能520萬噸。

  “中國的煤化工行業在世界上屬於領跑者,石油化工行業是跟跑者,精細化工行業則在第二梯隊。”石油與化工規劃院院長顧宗勤對記者説。

  不過,隨著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外界對於煤代油技術的質疑再起。8月11日,紐約輕質原油電子盤連續合約價格下跌1.88美元,收于每桶43.08美元,跌幅為4.18%,創下近6年半以來的最低結算價格。

  “煤化工建立在油價基礎上,説到底是‘石油替代’,油價漲跌對於這個行業來説影響極大。”顧宗勤坦言,“但説到‘十三五’要不要發展煤化工,我個人回答是‘不做不行’”。

  對於中國繼續發展煤代油技術的原因,專家觀點綜合有四。

  首先是基於石油的考慮。除了預測油價遲早回升,大連化物所所長張濤算了一筆賬:“2013年,我國原油産量2.08億噸,消費量則達到近5億噸,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相關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其次是基於煤炭資源的考慮。中國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一些地方政府則提出“原煤必須就地轉化”的要求。來自陜煤集團的企業家説,DMTO技術使煤炭資源得以清潔、高效利用,煤化工是煤企轉型升級的契機。

  再次是基於經濟發展和拉動就業。據統計,DMTO技術成功投産以來累計解決了17000人的就業問題,預計將為國家新增産值1200億元人民幣,可拉動上下游投資約2500億元。

  最後是基於“一帶一路”建設。劉中民告訴中新社記者,伊朗地區富含天然氣資源,且價格低廉,是DMTO技術重要的潛在市場,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PC)對DMTO技術給予了認可和強烈興趣。此外,他們也在與烏茲別克等中亞地區的企業尋求合作機會。

  “儘管油價下跌,依然有不少企業找到我們。”劉中民説,他們正在加緊研發新一代DMTO技術,以持續創新鞏固中國在煤制烯烴技術的領先地位。

  “大連化物所現在也希望走‘非傳統路線’,比如不走DMTO技術,煤或天然氣經過其他路徑走到乙烯。”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對中新社記者説,煤化工是一種“戰略儲備”,必須不斷改進技術,致力於解決水資源限制及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他所從事的研究使天然氣直接轉化制乙烯成為可能,已得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方認可。(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