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能源 > 正文

字號:  

油價再度深跌 産油國眾生相

  • 發佈時間:2015-08-14 03:36:09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進入8月後,國際油價迎來年內第三次探底,目前布倫特和WTI期貨價格較5月和6月的年內高點均下跌超過25%,WTI期貨價格已跌至每桶43美元附近,布倫特則快速跌破每桶50美元關口,讓市場大跌眼鏡。油價探至近6年來低點,且供過於求的基本面仍無改觀,油價反彈的支撐依然難覓,這讓一度“有錢任性”的産油國風光不再。

  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這輪油價大跌背後,OPEC與美國頁巖油的博弈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而面對目前的國際油價水準,擁有低成本優勢的OPEC和以技術創新打開局面的美國頁巖油都在逼近成本紅線,壓力驟增。

  ——OPEC財政吃緊

  以OPEC“老大”沙烏地阿拉伯為例,受累于油價持續下跌帶來的財政緊張,沙特外匯儲備正在快速下降,為緩解財政壓力,沙特還發行了主權債券,這是2007年以來的首次。但隆眾石化網原油分析師李彥認為,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沙特外匯及黃金總儲備高達7444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中國和日本,雄厚的實力保證低油價短期內難以傷其根本,這也是沙特堅持價格戰、力挺“不減産”保衛份額的原因和底氣所在。

  然而委內瑞拉、安哥拉、厄瓜多等其他OPEC國家並不具備沙特這樣的雄厚財力,持續的低油價對於他們的衝擊更大。俄羅斯的情況也和這些國家類似。據金銀島分析師奚佳蕊介紹,中東地區的平均原油開採成本在40美元/桶左右,儘管這比其他産油地區都低,但這些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依賴嚴重,目前的油價已讓他們感到深深的寒意。面對財政緊縮的壓力,這些國家對石油的投資也在減少,這將影響未來的産能水準。

  ——美國頁巖油繁榮受阻

  作為石油價格戰的另一主角,美國頁巖油曾以技術創新成為全球原油供應新的增長極,也通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頑強維持著低油價下的生産。但李彥認為,OPEC不減産的策略和油價的持續低迷已經成功遏制了其繁榮發展的勢頭,美國石油鑽井數量的明顯下降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奚佳蕊稱,美國除了鷹灘、巴肯地區頁巖油開採成本較低,大約在38-42美元/桶,其餘頁巖油産區的成本均高於42美元/桶。也就是説,目前WTI期貨43美元/桶的價格已經低於許多生産商的開採成本,如果價格持續此般低迷,頁巖油企業將難以承受。

  ——高成本項目“最受傷”

  相比于仍在堅強維持産量的中東和美國,其他地區的油氣項目、特別是高成本項目遭到了嚴重的衝擊,在跨國油氣企業削減投資的浪潮中首當其衝。

  《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指出,美國和OPEC原油供應充斥全球市場,這種充裕性掩蓋了哥倫比亞、挪威、中國華北等地區産量的下滑。路透發表專欄文章指出,北海、加拿大油砂、近海大型項目、非洲和拉美實力較弱的OPEC成員國、及全球邊緣勘探區域的生産成本高昂,油價暴跌給其帶來了巨大打擊,歐洲和非洲去年年中運營的鑽井有30%以上都已閒置。

  近期,康菲等外資油企退出中國頁巖氣市場,也表明外資對高成本項目的投資更為謹慎。奚佳蕊指出,由於技術差距、地質條件複雜、産區缺水等因素,中國頁巖氣開採成本比美國要高許多,在目前的行業困境下,外資退出中國的選擇並不難理解。李彥則表示,因為國內的頁巖油和頁巖氣尚未形成大規模的商業化開採,産能較低,外資油企退出對中國影響不會很大。

  對於油價後期的走勢,李彥認為,受到美聯儲加息預期支撐美元走高、原油真實需求欠佳、地緣政治相對平靜供應難減以及伊朗制裁即將解除等因素影響,今年剩餘時間內的油價走勢不容樂觀。但中長期來看,油價持續低迷引發的投資削減已埋下日後油價回升的種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