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大發展釋放巨大運維市場 或成新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5-07-27 01:00: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國內風電産業大規模發展已近十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風機的磨損,風電機組的維護已經成為確保風電場正常運作的關鍵。業內認為,隨著我國風能優質資源區和新增裝機容量的逐漸減少,風機運維將為整機提供商在競爭激烈的新增裝機市場中拓展業務提供巨大空間。目前國內風電裝機突破1億千瓦,2020年將突破2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裝機容量,將使風機運維市場成為新能源裝備製造業新的增長點。
風機走出質保期 運維市場被釋放
驅車行駛在G30高速甘肅玉門和瓜州段,就像穿行在風車叢中。這裡是我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風電基地,2014年風電裝機達到865萬千瓦。但是,在這條風景帶上,不時會看到從風機主機漏出的機油,順著塔筒流下來,延伸成長長的油污帶。
“那是齒輪箱漏油了。”北京京城新能源(酒泉)裝備公司技術總監李琳説。“隨著風機投運年限的增加,會有越來越多的風機出現諸如漏油等設備故障,風機運維市場會越來越大。”
我國風電起步于30多年前,但真正快速發展卻是近十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間迎來了“井噴式”發展期。這十年來,我國培育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風電市場。
“風電裝機的快速增長,帶來的必然是設備維護量的大幅增加。”中電投酒泉風電公司總經理許廣生説。“尤其是初期風機製造技術不成熟時生産投入運作的機組,隨著質保期的結束,維護的任務更重。”
據了解,國內風機在2010年之前以兩年質保、之後以3—5年質保為主。“2006—2010年期間,隨著國內風電産業高速發展大批風機投入運作,這個時期的風機目前大部分走出了質保期。”大唐瓜州北大橋第六風電場場長任哲榮説。
目前酒泉風電基地已裝風機7300余臺,在酒泉從事風機專業維護的京城新能源(酒泉)裝備公司技術總監李琳説,目前風電機組在葉片、齒輪箱、發電機和軸承等關鍵零部件,都發生了問題。被稱為“國內風電第一縣”的瓜州縣裝機已經達到600萬千瓦,共有風機4013台。瓜州縣能源局局長康付平説,從瓜州風電場的運作情況來看,電機的維修量就很大,有些風機製造商的3兆瓦風機,電機幾乎全部需要更換。齒輪箱的油也需要更換,換一個齒輪油需要4萬元左右,一個134台風機的風電場,換齒輪箱油就需要400萬至500萬元。
日前舉行的2015中國風電葉片設計製造與運維技術高峰論壇上傳出的消息顯示,2014年末國內應有470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已滿質保合約,預計在2014年到2016年,國內每年將有1400萬—1800萬千瓦的風機到了質保期,2017年到2018年,年增長規模將達到2600萬千瓦和3000萬千瓦,到2022年將有累計18700萬千瓦的風機質保到期。
目前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已達1億千瓦,相當於6.5萬台左右的風機裝機量,並且這個數字正以每天超過30台的速度迅速增長。“一個巨大的風機運維市場在逐漸顯現。”敦煌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源説。
彭博新能源財經針對中國風電運作和維護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在2015年至2022年間,中國風場運維費用總計將高達160億美元。
以新換舊和機組退役市場空間大幅拓寬
新能源業內人士認為,除了風機出質保釋放運維市場外,隨著優質風資源的日趨減少,為了更高效利用有限的好風區,風機以新換舊將成為必然。另外,隨著風機20年使用年限的臨近,國內還將會出現大批的退役機組。這意味著整機提供商在競爭激烈的新增裝機市場中還有新的增長點。
“十三五”末,我國風電裝機將達到2億千瓦以上,一些風電場的管理人員分析,我國一些風電場在一定的時候,必然進行風機的以新換舊,以大功率的機組替代一些技術過時的小功率機組。
據了解,我國一些地方還在使用300千瓦、700千瓦的小機組,這些機組會逐漸被大功率的機組如3兆瓦、5兆瓦的機組所取代。北京時代瓜州頂松機械設備製造公司總經理潘燕明認為,當機組更新換代時,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的市場就很廣闊了。
另外,我國風電産業已有個別項目面臨機組退役問題。
敦煌海裝風電設備公司總經理余源説,隨著服役時間的增長,老化的風機出現墜落、折斷等重大事故的幾率正在增大,其發電量已經開始下降,設備技術性能也已不能滿足電網的要求,維護和保養成本大大增加。從安全形度考慮,達到和超過服役年限的風電機組應該按計劃退役。
據了解,新疆達坂城一期風電等少數項目達到使用年限,面臨退役處置問題。
記者了解到,對於退役風電機組,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再利用。業內介紹,目前有兩種處置方式,一是將退役風機拆解,按材料成分分類進行回收再利用;二是進行翻新處理,再次投入使用或者做備件使用。
記者在一些企業採訪時,技術人員反映,我國的風機翻新幾乎是空白,相關的材料回收利用産業也不完善。“這主要是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風電機組尚屬於正常服役期,機組退役問題尚不突出。”北京京城新能源(酒泉)裝備公司技術總監李琳説。“但是這一問題遲早會出現,未雨綢繆的裝備製造企業將會得到極大的發展。”
三種方式的運維格局短期不會改變
綜合記者在十余家風電場和裝備製造企業的採訪可以看出,從目前現狀來看,國內新能源設備運維,基本上是三種方式:開發商、整機商和第三方獨立運維團隊,這種運維格局短期不會改變。
採訪中,風電場和裝備製造企業的技術人員認為,三方各有其優劣性:
一是開發商自主運維。在風電機組出質保期後,風電開發商負責風電機組的運維工作。在“國內風電第一縣”甘肅瓜州縣,600多萬千瓦的風電裝機、4013台風機,絕大部分是風電場自己運維。
大唐瓜州北大橋第六風電場場長任哲榮説,大唐集團內部就有檢修公司,一些小的問題就自己解決了。採訪中,多個風電場表示,自己有專門的檢修人員,有利於企業熟悉設備,保障設備的運作,同時也能夠合理控製成本。瓜州能源局局長康付平説,風電開發商多年的裝機和運營經驗,為自身運維團隊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是委託製造商運維。據了解,風機質保期內的維護,是風機製造商在負責。出質保後,由於製造商技術實力強,能夠保障設備的運作,有的開發商就與製造商簽訂運維合同,由製造商負責風電場的運維工作。“這種方式往往成本較高。”玉門市能源局副局長楊召軍説。“製造商在技術上也不夠開放,不利於開發商掌握和提高技術。”
但是,記者了解到,製造商運維團隊目前已成為市場的中堅力量。在酒泉,一些大的主機商紛紛推出運維子公司,為業主提供定制化的運維服務,如北京京城新能源(酒泉)裝備有限公司、敦煌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等,在製造風機的同時,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專門成立維修服務中心。
三是第三方運維團隊。在玉門採訪時,不斷有企業來玉門市能源局詢問如何註冊運維公司。玉門市能源局副局長楊召軍説,這都是一些獨立的第三方運維公司,一些開發商與專業的運維公司簽訂運維合同,負責運維工作。記者了解到,這種方式成本相對較低,專業化的管理,有利於風電場的運作,但有的第三方由於對風電機組的了解以及技術實力上比較欠缺,往往不能快速地處理故障,可能對設備造成損害。另外,相較于整機商運維團隊而言,第三方運維經驗分散化。
採訪中,一些風電場的管理和技術人員提醒説,風電場在選擇運維模式時,都要分析運維團隊技術水準、對機型的熟悉程度、相關工作經驗等,這幾方面需要綜合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