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能源 > 正文

字號:  

絲路經濟帶能源合作加深 中亞天然氣助力中國“抗霾”

  • 發佈時間:2015-03-10 19:4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劉辰瑤)“油企如何對抗霧霾?”面對中新社記者的提問,中國石油天燃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相關負責人給記者提供了以下兩組數據。

  一是2014年,中國生産並消費了全球近一半的煤炭;二是得益於大力開展的“煤改氣”工程,烏魯木齊2014年全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310天,創歷史最好成績。

  有專家稱,使用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不但是減少霧霾天氣的重要手段,更是國家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從中亞腹地蜿蜒而出,沿著古絲綢之路一路東行,每年將向中國穩定輸送約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相當於2007年國內天然氣總産量的一半左右。

  “天然氣‘冬供’關乎百姓冷暖,影響千家萬戶,中國石油責任重大。”中國石油新聞發言人曲廣學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冬供”是每年天然氣供應的重點工作,中亞管道貢獻最大。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2014年冬季,中國天然氣總需求為882億立方米,總供應量為820億立方米,缺口為62億立方米,供需狀態為超緊平衡。

  自“冬供”開始至3月9日,中亞天然氣管道已累計輸氣125.9億立方米,轉供國內119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長23.2%和30.6%,佔國內天然氣管網銷量的32.7%。目前,來自中亞的清潔能源,惠及中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5億多人。

  根據測算,10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於替代0.13億噸煤炭,但比煤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14億噸、二氧化硫21.9萬噸,直接降低大氣主要污染物。

  2015年,中國石油將“保供”的決心帶到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立志通過中亞管道建設能源絲路。

  最新數據顯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2013年合計生産天然氣10744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産量的三分之一;對華天然氣出口達到274億立方米,超過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的一半。

  2014年9月13日,滿載重托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在塔吉克首都杜尚別開工。

  這條管道線上路上首次途經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個國家,與已建成的連接土庫曼、烏茲別克、哈薩克的A\B\C線一道,將形成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網,南北天然氣走廊像張開的雙臂擁抱著中國,把中亞五國與中國緊密相聯,進一步加深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成為踐行“五通”的典範。

  中亞管道相關負責人透露,D線線路及後續設施建成後,輸氣量將達到每年300億立方米。屆時,中亞天然氣管道輸氣總能力提高到每年850億立方米,成為中亞地區規模最大的輸氣系統。緩解中國日益緊張的供氣矛盾、改善能源消費結構的同時,為沿線提供數千個就業機會,為三國創造效益數十億美元。(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