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制藥企業 > 正文

字號:  

藍光發展22億注地産板塊 迪康藥業或成輸血招牌

  • 發佈時間:2015-04-22 06:5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曉偉  責任編輯:張少雷

  4月16日,迪康藥業正式更名藍光發展。歷經7年的漫長借殼路之後,四川房企藍光集團終於敲開了資本市場大門。

  同時,藍光集團對外宣佈,將構建一個以房地産與涉足創新性産業支柱的生物醫藥和現代服務業為核心主業的多元化産業集團;並表示將募得的22.3億元資金用於地産項目建設。藍光集團1+2的混搭模式,為地産股的借殼之路又添了一筆。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目前藍光擁有地産、醫藥等多元化業務,這個對於後續社區服務以及尋找新的盈利點是有利的。”也有多家媒體報道稱,該模式已經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萬達、綠地、保利等都已經利用大數據做大社區服務,宏觀上看是一片藍海。但如果藍光來做,效果未必會好。”一位地産分析人士指出,藍光集團的區域性對大社區服務限定很大。

  還有媒體指出,藍光集團做醫藥只是噱頭,借殼的真實目的是為了謀取一個融資平臺,解決地産板塊輸血的難題。確實,2014年藍光集團為了儘快回流資金,其旗下多處樓盤拿出來每平米降價千元的促銷力度。

  醫藥行業諮詢專家史立臣認為,1+2戰略的核心依然是房地産:眼下房地産行業前景並不明朗,而生物醫藥的概念一直很火。走到最後,生物醫藥很可能淪為一個噱頭。

  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藍光發展董秘辦公室,對方電話無人接聽。

  一殼借7年

  作為四川土生土長的房地長企業,藍光和駿一直都在登陸資本市場的路上努力。

  從2008年起,藍光和駿的母公司藍光集團就盯上了四川本地上市公司藥企—迪康藥業,謀求借殼。

  2008年10月,藍光集團控股迪康藥業。但由於當時國家對房企産借殼政策的收緊,藍光地産借殼之路暫時中斷。不過,房地産作為重資産行業,其對資金的要求如饑似渴,藍光集團還是從迪康藥業身上賺了一筆。

  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從2011年3月開始,藍光集團開始對迪康藥業集中減持。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藍光集團扔持有迪康藥業的股份6138萬股,佔公司總股份的13.97%。

  換句話説,一年時間裏,藍光集團減持迪康藥業5306萬股,佔所指股份一半。當時,有媒體計算,藍光集團減持獲利約5億元。

  隨後,當年參與炒作該股的一位私募還對媒體稱,“當年迪康藥業是作為高送轉的龍頭來炒作的,高送轉方案既拉升了股價,大股東又多分得了股份,真可謂一石二鳥”。

  在藍光集團減持後,迪康藥業的股價也好景不再。其股價由區間最高價13.82元(前複權)跌至2012年12月4日的3.94元,迪康藥業市值大幅縮水。

  2014年,迪康藥業公佈重組預案後,股價連續開出三個漲停板,可見市場反應並不激烈。

  “國家在地産方面的條款並未放鬆,這就導致房企借殼並沒有過多投資者接盤。”一位長期從事上市公司分析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進2015年,國家宏觀調控方面對融資有所放寬,房企借殼上市才有了眉目。

  今年3月19日,證監會正式核準藍光發展資産重組方案。自4月16日起迪康藥業正式更名為藍光發展,藍光集團七年上市路暫時畫上了句號。

  大社區服藍海能分幾杯羹?

  借殼完成後,藍光發展借勢房企再融資大風,通過吸納藍光地産67億元的整體優質資産及定增募資22.3億元配套資金,註冊資本金由4.39億元擴充到21.17億元,資本實力大增。

  同時,藍光集團快速的勾勒出了一副美好的畫面。“以房地産為核心主業,以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為兩大創新産業支柱”,即“1+2”産業模型。或許,在網際網路+概念盛行的當下,這個模式確實美不勝收。

  嚴躍進也認為,從迪康藥業的大股東到借殼完成,恰如領家有女初長成的意味。在嚴躍進看來,這種結合無疑是良性的。當然,這樣一系列多元化業務,要實現串聯,還是需要集團內部各部門的協調,以及借助網際網路技術等進行各業務的對接。

  確實,房地産企業利用網際網路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社區O2O 就是一個大金礦,是房地産轉型的最佳機會。”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葉雷曾公開評論稱。

  相對於電商的O2O,房企最大的優勢便是以樓盤為根據地的社區運營。今年年初綠地、萬科都已紛紛佈局社區便利業態。不久之前,保利在發佈5P戰略,稱將以自營的社區超市“若比鄰”為核心投身社區O2O建設。

  嚴躍進認為,藍光的現代服務業離不開其開發的樓盤。“以此為本,深挖服務業,可能會有所作為。”

  中國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陳嘯天也表示,藍光此次戰略變革是非常正確的。

  上文提到的分析人士則持不同看法。

  他認為,四川依然是藍光集團發展的核心區域。隨著一線房企對全國市場的滲透,四川的地面也正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就當前來看,在四川,藍光做服務業還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藍光一直朝著全國市場的方向努力。

  他説,“出川後,再去圍繞樓盤做現代服務業成本太高,顯然並不合適”。

  醫藥概念成救命稻草?

  降準降息利好不斷,房地産行業整體上揚。而迪康藥業更名後藍光發展後的三個交易日,股價卻連續下挫。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南京股民劉先生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做房地産的來做醫藥,做醫藥的去賣房子,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同樣質疑的聲音在各大股吧也十分普遍。

  醫藥行業諮詢專家史立臣則更深一層次的分析了藍光發展的模式。在他看來,投資者不買賬成了股價下挫的直接原因。

  “1+2的模式已經講的很清楚,房地産為核心主業。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後兩者都要為房地産業務服務。加上房地産發展前景並不明朗,理性的投資者不買賬就顯得很正常了。”他説,鋻於目前生物醫藥的概念正火的一塌糊塗,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有意識向這個領域靠;藍光發展已經有了這個優勢,肯定要好好利用一下。

  其實,此前就有媒體質疑藍光集團借殼只是為了融資。對於這一點,史立臣也表達了他的擔憂。

  2015年,生物醫藥行業利好不斷。網際網路醫藥放開,大健康概念的升溫,資本市場多只醫藥股受追捧,個股漲停更是稀鬆見慣。然而,迪康藥業2014年的業績並無太多亮點。

  迪康藥業發佈2014年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99億元,同期增長5.89%。公司實現營業利潤830.44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1.01%。同時,報告期內公司發生重組仲介機構費用848.78萬元,受上述主要因素影響,致使公司管理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12.35%。

  凈利潤方面,利潤總額1,736.34萬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利潤1,258.12萬元,分別較上年同期減少40.36%、44.15%。

  “和房地産不一樣,生物醫藥需是有市場剛性需求的。讓一群做房地産的去做生物醫藥,做到最後,1+2很可能就變成了只剩下房地産板塊。”他説,迪康藥業去年業績比較差,藍光集團不會花太大的功夫去挽救醫藥板塊,因此只是借生物醫藥這個概念。

  負債高企或繼續躍進

  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作為區域性的房地産開發商,一個好的融資平臺對藍光集團至關重要。從花錢的方向能看出,藍光發展對資金的需求多麼迫切。”

  據其4月15日公告顯示,公司已向不超過10名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股份認購資金共計22.3億元。募集資金凈額人民幣21.9億元將被劃入雙流和駿置業、雲南白藥置業專戶,用作投資建設空港項目 7—12 期和頤明園項目二期募集資金的存儲和使用。

  藍光未來繼續發展房地産的決心展現無遺。

  從四川的一個本地企業,到佈局一線城市,藍光和駿可謂是四處征戰殺伐。截至目前,藍光和駿已經進入到北京、重慶、昆明、長沙、嘉興、無錫和青島等城市。其中,2013年,藍光和駿經過21輪舉牌苦戰,以總價15.8億元競得北京房山良鄉201畝地塊,一舉成為當時的熱點。

  伴隨著不斷鋪開的攤子,藍光和駿的業績也直線升上。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合算的前三個週期年數據顯示:2011年,其主營業務房地産開發與經營板塊營收為63.82億元;2012年該數據緩慢上升至67.48億元;2013年,該項業務收入飆升至84億元。

  在有關機構公佈的2014年度國內房地産500強名單中,藍光和駿排名約28名左右。

  為什麼行情普遍不好的幾年裏,藍光和駿卻大步前進?

  “藍光和駿與其他房地産開發商不一樣,他們是從商業地産轉過來搞住宅的,他們採用的模式主要是快餐式,也就是快拿地、快建設、快銷售,這種模式對於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一位四川省當地地産人士曾這樣表示。

  數據顯示,和業績一起大步向前的還有負債率。從藍光集團已發公告中,不難發現,從2011年的80.13%增加至2013年的89.53%。

  在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藍光和駿解決資金的方法是促銷。據媒體報道,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藍光寶駿各處樓盤均在大力促銷,以減輕資金流壓力。

  “借殼完成,加上融資環境放寬,藍光發展很可能繼續高歌猛進。至於醫藥板塊和現代化服務的二元模式,在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中戲份不會太重。”一位長期從事上市公司並購研究的分析人士這樣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藍光發展(600466)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