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迪康藥業12年之後,藍光發展實際控制人楊鏗最終還是決定專注房地産業務。7月29日,公司發佈公告,擬作價9億元出售迪康藥業100%股權,接盤方為湖北閻志旗下的漢商集團以及漢商大健康,交易採取現金對價。
“楊鏗對醫藥特別是仿製藥行業興趣並不大,這麼多年未投入大資金去發展,主要還是做房地産。”7月30日,一位接近楊鏗的四川資本圈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去年迪康藥業H股上市計劃取消後,藍光發展對迪康藥業就有出售意向,加之近兩年醫藥行業生態發生巨變,此時出售迪康藥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此,藍光發展表示,置出醫藥資産是出於聚焦主營房地産業務的考量,對公司整體業務運營沒有太大影響。
出售醫藥資産
四川迪康科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迪康藥業”)2001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2008年藍光集團以3.22億元競得迪康集團持有的迪康藥業限售流通股525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90%,成為迪康藥業的控股股東。藍光集團入主後,對迪康藥業當時的産業結構進行了優化,退出整體盈利能力較差的藥品零售終端業務,集中資源專注于消化系統用藥和生物醫學材料器械兩大産品的生産和銷售。
但業內人士認為,藍光集團拿下迪康藥業,真正的目的是將房地産業務借殼上市,通過上市平臺融資,發展房地産主業。甚至還有人向藍光發展當時的高管建言:醫藥資産不應該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留住反而能夠提升整個上市公司的估值。
事後來看,藍光發展確實沒有急於剝離醫藥資産。只不過,囿于當時的監管政策,藍光集團的房地産業務遲遲沒有裝入上市公司迪康藥業。
直到2013年,藍光發展才啟動迪康藥業的重組。2015年,迪康藥業完成重組,公司更名為藍光發展,形成了以房地産為核心主業,同時涉足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的業務佈局。2020年之前,藍光發展建立了“人居藍光+生命藍光”雙擎驅動的頂層戰略架構,構建了以“房地産開發運營”為引領,“現代服務業、3D生物列印、生物醫藥”為支撐的多元化産業戰略發展格局。
五年時間過去了,藍光發展各業務單元發展狀況迥異。目前,公司業務主要由地産板塊和生物醫藥板塊構成。財報顯示,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公司房地産開發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9.16億元、284.87億元、364.15億元和43.57億元,佔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3.34%、92.42%、92.91%和82.03%;醫藥和3D列印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82億元、10.12億元、10.66億元和1.42億元,佔當期公司營收比重分別為3.19%、3.28%、2.72%和2.68%。相比房地産板塊的營收,醫藥板塊貢獻的營收無異於九牛一毛。
前述資本圈人士表示,迪康藥業主要以生産仿製藥為主,之前雖然也進行了一些投入和改革,但效果並不明顯,加上近幾年仿製藥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迪康藥業的未來並不明朗。“對藍光發展而言,它是一塊‘雞肋資産’,選擇這個時候賣個好價,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他説,去年迪康藥業與嘉寶物業同時啟動H股上市,但經過仲介機構論證,迪康藥業即便成功上市,市場也不會給予多高估值。最終,楊鏗放棄了迪康藥業的H股上市念頭,出售迪康藥業的想法隨之而生。
回歸房地産業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藍光發展出售迪康藥業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選擇。一位藍光發展前員工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按照最初的想法,藍光發展曾嘗試“地産+醫藥”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在醫藥板塊,公司設想的是以創新藥和3D列印作為發展重點,但創新藥投入大、研發週期長、風險高,3D列印商業化進程緩慢,公司發現自身資源有限,發展難度較大。H股上市計劃終止後,藍光的發展戰略發生變化,於是就萌生了出售迪康藥業的想法。“房地産業這兩年監管很嚴,融資渠道受限,公司出售迪康藥業可以回收現金流。”該前員工説,這兩大原因促使藍光發展最終決定出售迪康藥業。
不過,在前述四川資本圈人士看來,對於房地産公司而言,9億元現金僅僅是“毛毛雨”,藍光發展的出售行為更多是從戰略層面考量的。
話雖如此,藍光發展確實有現實之需。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總負債為1711.31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5.14%,流動負債為1285.20億元,佔比75.10%。2017年-2019年末及今年3月末,公司資産負債率分別為80%、82.01%、80.62%和80.75%;扣除預收款項的資産負債率分別為70.16%、72.84%、70.75%和71.14%。這表明,自2017年以來,藍光發展負債規模逐年擴大,且以流動負債為主。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債務的期限結構。藍光發展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一年內到期的各項金融負債為356.97億元,包括標準化債券融資41.28億元,銀行及信託等非標融資164.74億元,應付利息7.37億元,其餘143.58億元主要為生産經營中産生的應付工程款、材料款等。
大公國際評級報告指出,截至今年3月末,藍光發展長期有息債務主要集中在未來1-3年內到期,短期有息債務為272.55億元,佔比40.16%,貨幣資金佔短期有息債務的95.52%,公司短期有息債務規模較大,面臨一定短期集中償付壓力。
正因如此,藍光發展採取多種措施優化融資結構。公司稱,截至今年5月31日,公司合併口徑下的借款餘額為749.01億元,較2019年末經審計借款餘額609.04億元增加139.97億元。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在房地産公司非標融資渠道收緊的背景下,藍光發展新增的139.97億元大多來自標準化融資工具。其中,銀行貸款增加78.91億元,債券發行增加21.84億元,發行資産支援票據增加0.04億元,其他借款為39.18億元。
僅7月份,藍光發展就通過全資子公司在境外發行2億美元債券,並通過子公司正式設立辦公物業類REITs資産支援專項計劃(發行規模10.65億元)。此外,藍光發展還于7月成功發行2020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募資7億元。
藍光發展稱,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共獲得銀行授信額度1157.40億元,公司長期保持較為穩健的財務政策,資産流動性良好。
對於此次出售資産,藍光發展稱,本次交易有利於公司集中資源專注于核心業務的經營和拓展,實現公司高度聚焦住宅地産開發和現代服務業的戰略目標。本次交易預計使公司當期損益增加約2.47億元,具體金額以公司年審會計師審計結果為準。
漢商集團能否盤活存挑戰
依據協議,迪康藥業100%股權接盤方為漢商集團及其子公司“漢商大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兩者以現金分別收購藍光發展、藍迪共用持有的1.10億股、1031.08萬股藍光發展股份。迪康藥業100%股權預估值為9億元。
“從收購價格上看,9億元的交易價格是比較划算的。”一位曾經洽購過迪康藥業股權的人士説,當時藍光發展給出的價格是10億元,如果是全現金收購,可以打折。“我們綜合考慮迪康藥業的産品品種、市場地位、行業競爭態勢以及自身發展戰略後,最終沒有收購迪康藥業。”
值得注意的是,接盤者漢商集團的實際控制人閻志來頭不小。2012年至2017年,通過六次舉牌漢商集團、2018年發起要約收購,號稱“湖北首富”的“卓爾”係掌門人閻志去年3月終成漢商集團實際控制人。卓爾旗下擁有在港上市公司——卓爾智聯、中國通商集團,美國上市公司——蘭亭集勢,A股上市公司——漢商集團、華中數控。
對於此次收購,正在轉型佈局大健康産業的漢商集團稱,此次交易完成後,有利於公司以迪康藥業在醫藥製造領域的競爭力為基礎,加快推進“商業與大健康産業並行”的發展戰略,為公司股東創造新的可持續盈利的增長點,提升公司股東價值。
但這只是硬幣的一面。湖北資本圈接近漢商集團的一位人士指出,近年來,當地政府大力發展健康産業,閻志拿下漢商集團控制權後,很快也推出了公司“商業與大健康並行”的發展戰略。“漢商集團只是一家傳統的商業零售企業,卓爾係在醫藥製造領域並無資源積累。如今醫藥産業競爭激烈、市場生態巨變,主要依靠並購拼局的漢商集團,能否順利實現大健康産業轉型,尚待觀察。”
前述曾經洽購過迪康藥業股權的人士表示:“迪康藥業主要是生産仿製藥,此前也嘗試過全渠道銷售,但效果並不明顯,在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醫保控費等醫藥新政影響下,漢商集團能否盤活迪康藥業有待觀察。”
目前,迪康藥業在成渝兩地擁有三個生産基地,涉及化學原料藥、化學藥製劑、中藥製劑、生物醫學材料等領域産品的生産製造。其主要産品為安斯菲、通竅鼻炎顆粒等。經審計的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迪康藥業資産合計10.77億元,負債合計5.93億元,凈資産為4.84億元。2019年,迪康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0.69億元,凈利潤為1.3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9630.19萬元。以2019年的凈利測算,此次漢商集團收購市盈率為6.62倍。
依據協議,交易對手承諾,2020年至2022年,迪康藥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的凈利潤分別為7000萬元、9000萬元和1.1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完成此次收購,漢商集團擬通過定增募集資金12.85億元,其中9億元用於收購迪康藥業100%股權,3.85億元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