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自救不暇:“行賄門”後又遇專利藥到期
- 發佈時間:2014-12-19 06: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葛蘭素史克(GSK)行賄事件在被曝光一年多的時間後,至今仍“餘音不斷”。近日,上海靜安區法院分別對兩名犯行賄罪的葛蘭素史克前“醫藥代表”作出有罪判決。
雪上加霜的是,深受行賄門影響的葛蘭素史克,未來幾年還將面臨專利藥到期的窘境。它將直接面對來自仿製藥的威脅,這也意味著其“坐著賺錢”的安穩時代會成為過去式。
北大縱橫高級醫藥合夥人史立臣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在經歷了GSK行賄門後,GSK既往的行銷模式遭受重創,代價巨大。而在未來專利要到期後,它將面臨更多的難題。假以時日,中國本土企業生産的仿製藥會以低廉的價格給其帶來衝擊”。
無獨有偶,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也曾表示,即便GSK破局重新打開了中國市場,但卻還存在著一個更加讓人頭疼的問題——仿製藥,仿製藥的競爭往往令這些跨國醫藥巨頭們陷入提高銷售額容易、提高利潤難的尷尬境地。
行賄門余波不斷
去年7月,經媒體曝光的葛蘭素史克醫藥行賄案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驚。近日,靜安區法院分別對兩名犯行賄罪的“醫藥代表”作出有罪判決,法院判處鐘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判處余某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此前,在GSK行賄案的調查揭開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行賄內幕。警方調查顯示,2009年到2012年,GSK(中國)的銷售收入從39億元猛增至近70億元,背後是該公司“銷售為王”的策略。GSK(中國)2008年銷售隊伍不到千人,2009年原GSK(中國)公司總經理馬克銳上任後,每年擴招數百到上千人,目前銷售人員已達5500人。這些醫藥代表每月有3000元至5000元甚至更高的費用以影響醫生處方,GSK(中國)為打開銷路投入的行賄費用佔藥價的30%,每年總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在GSK一案後,葛蘭素史克英國總公司和其中國公司同時在官網上挂出了道歉聲明。葛蘭素史克總公司表示,其認同中國司法機關依法認定的事實和證據,服從中國司法機關的依法判決,並向中國患者、醫生、醫院和中國政府、全體中國人民深刻道歉,對於由此造成的損害,葛蘭素史克總公司深感痛心和愧疚。對由於受到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非法調查而受到傷害的有關人員,葛蘭素史克總公司也深表歉意。
其在聲明中承諾,將堅持在中國持續投資,針對流行于中國的疾病,將進一步推進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並擴大生産、擴大藥品價格下浮空間。
據了解,新康泰克、芬必得、賀普丁……這些都是葛蘭素史克旗下的“明星”藥品,而它們在中國高昂的定價,也令人印象深刻。以賀普丁為例,在中國的出廠價是142元人民幣(以下均為人民幣),而在南韓只有18元,在加拿大不到26元,在英國不到30元,在德國、日本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其出廠價也遠遠低於中國內地。而對於在行賄事件後,GSK是否下調部分藥價,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GSK相關部門,但並未得到明確回復。
不管怎樣,葛蘭素史克受行賄事件影響巨大。2013年,因深陷中國行賄案,葛蘭素史克多方承壓——股價跌幅超25%、全年全球營收同比增長僅1%、股東的不滿與施壓……更糟糕的是,時至今日頹勢仍然未止,2014年前三個季度,GSK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11%。而作為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為35.8便士,同比大幅縮水了42%。過去一年中,在納斯達克上市的GSK公司股價始終處於下行通道。
“坐著賺錢”時代已成過去
日前,有媒體報道,制藥商葛蘭素史克本週將通知美國的員工,隨著公司開始實施大規模成本削減計劃,將裁員數百人。
報道稱,目前尚不知上述裁員計劃會涉及到公司哪些部門。葛蘭素史克的發言人拒絕就裁員傳聞發表評論。但該發言人表示,公司正通過精簡業務提高其業績。
據悉,北美市場呼吸類藥物銷售額的下滑是導致葛蘭素史克此次裁員的重要原因。呼吸類藥物一貫是葛蘭素史克的主要盈利業務,而隨著美國市場銷售額的下降及新藥物研發進度緩慢,葛蘭素史克的壓力陡增。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GSK大幅裁員與其業績承壓有關。據悉,很多外資藥企面臨專利藥集中到期的困境。一邊是重磅産品紛紛過專利保護期;另一邊是重金投入的新藥研發收效甚微。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高級醫藥合夥人史立臣表示,未來5年內,全球跨國藥企的形勢基本上是全球性裁員,非核心加工部分逐步向亞洲或者中國遷徙,裁撤本國的銷售人員、生産人員、行政人員和研發人員,以期在新藥無法持續支撐企業發展的情況下降低運營成本。
有醫藥界人士告訴記者,在外資藥企面臨新藥研發壓力和業績壓力的情況下,因此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企業間的合作研發或者共同將産品研發上市。
史立臣進一步表示,中國醫藥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10年來複合增長都在18%以上,全球沒有哪個國家的醫藥市場達到這樣的市場容量和增長速度。所以,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基本都是增加投資,並採用多種合作手段強化對這個市場的管理和銷售。
雪上加霜的是,在專利藥即將到期之際,葛蘭素史克的新專利申請也遲遲沒有下文。據悉,自今年8月10日放棄糖尿病新藥“羅格列酮”組合物專利後,葛蘭素史克公司(GSK)在中國面臨又一個專利難題:早在4年前即提出的B型肝炎新藥“阿德福韋酯”專利申請至今仍未獲批,而國內已有10多家企業正在加緊研製該藥品,其中兩家向國家智慧財産權局遞交了專利申請,部分廠家已被獲准進入II期臨床試驗。
一直以來,其B型肝炎專利藥賀普丁為GSK帶來了鉅額利潤。據了解,賀普丁1999年進入中國銷售,2000年列入國家醫保基本用藥目錄,當年銷售收入達4億元(佔GSK中國當年總營收的1/4),2003年賀普丁銷售近9億元。2001年11月,GSK斥資12億元將其全球最大的生産基地建在蘇州,主要用來本地化生産賀普丁。但去年下半年以來,賀普丁在華遭遇了一場影響很大的“不良反應危機”,使得該産品一度滯銷,蘇州工廠産能嚴重過剩。而現在其B型肝炎方面的新專利藥卻遲遲沒有下文,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的。
葛蘭素史克的尷尬自救
面對GSK行賄門和專利要到期的困境,葛蘭素史克早已經開始了一系列的自救工作。
2014年4月22日,葛蘭素史克與另一家全球知名藥企諾華制藥達成交易,諾華制藥同意以145億美元收購葛蘭素史克腫瘤藥品;同時諾華將疫苗業務以71億美元外加專利使用金出售給葛蘭素史克。此外,雙方同意整合諾華非處方藥業務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葛蘭素史克擁有63.5%的控股權。葛蘭素史克公告稱,該交易預計在2015年上半年審批完成。
此次與諾華合作被解讀為葛蘭素史克應對專利藥到期的一項舉措。經葛蘭素史克方面測算,和諾華合資成立新的消費品保健公司後,將成為僅次於強生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品保健企業。同時,疫苗仍是葛蘭素史克所看重的板塊,未來將整合諾華旗下的資源。
2014年10月22日,葛蘭素史克首席執行官安德魯·維迪正式對外宣佈,公司將考慮于2015年對旗下艾滋病醫藥公司ViiV Healthcare的少數股權啟動首次公開發行(IPO),使其作為一家獨立公司躋身於富時100(FTSE 100)指數前50位,估值可能高達150億英鎊。
此外,葛蘭素史克還在推進新一輪成本削減計劃,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每年削減10億英鎊費用。
史立臣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葛蘭素史克主要會從三個方面降低成本,包括裁員、降低經營費用、賣掉專利到期且利潤相對低的藥品。
不過,在史立臣看來,GSK無論是急於降低還是挽回受損形象,都不應該錯過在中國的許多發展機會,“比如中國市場在健康管理方面才剛剛起步,但國外已經相當成熟了,GSK作為大型跨國藥企不應錯過這個機會,但從目前來看,在這方面投入還太少”。
史立臣認為,GSK在藥品專利期到來後,就會受到更多來自中國市場的衝擊“稍加時日,中國生産的仿製藥可能會憑藉低廉的價格佔據很大的市場”,而“GSK應該在中國做合資藥企,選擇企業間的合作研發或者共同將産品研發上市,發揮自己在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
據悉,同為跨國藥企的輝瑞已于海正藥業正式簽訂了《合資經營協議》,三方將共同出資設立中外合資“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的主要業務為人用藥(製劑)産品的研發、生産、銷售及服務,以及研究和開發專利到期藥物。
實際上,最大的問題在於,葛蘭素史克在中國醫院內的很多藥品處方權已被搶走。據媒體報道,2013年葛蘭素史克中國行賄事件曝光後,醫院對於葛蘭素史克的處方藥等産品均避而遠之。隨著事件進入調查階段,葛蘭素史克的醫院推廣全線停止,彼時,其他大型藥企的醫藥代表遂趁機搶走了這部分處方權。
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曾表示,“中國對醫藥需求的高速增長以及這一市場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讓國際醫藥巨頭迫切地想要在此佔據一席之地並進行擴張。對於葛蘭素史克來説,即便破局重新打開了中國市場,但卻還存在著一個更加讓人頭疼的問題——仿製藥。”仿製藥的競爭往往令這些跨國醫藥巨頭們陷入提高銷售額容易、提高利潤難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