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院長論道 > 正文

字號:  

北大國際醫院院長王杉:不夠水準的活兒我不幹

  • 發佈時間:2014-12-02 09:38:19  來源:東方網  作者:李子君  責任編輯:孔彬彬

來源:健康界

  亞洲最大的單體醫療建築——北大國際醫院將於12月5日開業。該院第一任院長王杉正在為開業倒計時而忙碌著。日前,王杉參加了由健康界傳媒主辦的第四期健康圈媒體訓練營,就分級診療、醫生培訓等話題與媒體朋友進行坦率交流。

  對於即將開業的北大國際醫院,王杉也表達自己作為首任院長的想法:“醫院就是要往疑難重症方向去努力,不夠水準的活兒,我們不幹。”

  無縫對接才能提高醫聯體效率

  説起分級診療,不得不提到爭議不斷的醫聯體。王杉提出,建醫聯體首先要想到IDS(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IDS到現在為止,世界上共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整合模式,擁有者是一家從一級、二級、三級到康復、護理都擁有的醫療機構,只涉及到考核問題,不存在利益關係。“經過8年的探索,我認為這在北京幾乎做不到,因為北京的醫院權屬不同,市裏和區裏的意見不一定一致。”王杉説,北大人民醫院與北京一家二級醫院為達成託管協議,進行了50多輪的談判也沒有結果,在人員、經費、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等問題上,雙方難以達成共識。

  第二種是合資模式,互相擁有股份,上下轉診時符合各自利益。不過,王杉在實踐中發現,只要一開始搞合資,一系列既往政策問題就又來了。他表示,“北大人民醫院所有有形資産都可以評估,作為公立醫院院長我不佔股份,因為説不清楚將來會怎麼樣。”

  第三種模式是契約合同,也就是聯盟。各方不涉及到錢的問題,只是互相服務,從服務上互通有無。“我一直希望一級、二級醫院能與北大人民醫院建立聯盟,比如在大醫院做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術後三到五天轉到二級醫院,對大醫院來説加快了床位的週轉率,患者後續康復的費用大醫院也可以一分不要。”王杉説。

  事實上,國際上談到的整合醫療服務體系的目標為,無縫隙連接服務,提高效率,改善醫療安全和醫療品質,控制醫療開支,促進不同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協調合作。王杉特意提到,醫聯體要借助無縫隙銜接提高醫院效率,這樣一定可以節省醫療機構之間的預約、得到資訊和決策中間時間。

  有待開發特殊的村醫教育體制

  一名醫生通過5至8年的培訓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面對大城市大醫院的誘惑,情願留在鄉村的並不多見。針對基層留人困難問題,王杉認為,我國需要開發特殊的醫療教育體制,來破除基層人才匱乏的困局。

  “我曾經去過北京昌平區最北端的劉村,那裏的村衛生室裏有一位已經退休的老醫生,他連大學都沒上過的,工作在那裏是因為‘老人老辦法’,他的需求跟大醫院醫生肯定不一樣。”王杉説。

  王杉認為,中國一定要設立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醫生培訓制度,讓“赤腳醫生”體系再次得到WHO的認可。“比如村醫在學習過程中的教育和日常開銷由國家出錢,培訓期短到有可能兩年就‘出山’,職業培訓期也許一年就夠。這樣的醫生村裏能留得住。現在我們的《職業醫師法》要求醫生自費必須要上滿很多年,自己花了那麼多錢,又有比他家鄉好的機會,你憑什麼讓他回去呢?所以一定要創新,創造符合國情的醫生培訓體系和準入體系。”王杉説。

  在王杉看來,到今天為止,中國在醫師培訓方面缺乏戰略研究,一個學生成為合格的醫生必然要經歷三個階段,院校教育、職業教育和活到老學到老。這也是為什麼在國際上醫生普遍高收入的原因。他説:“因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醫生服務的目標人群也不一樣,農村一定要培養適合於農村服務的醫生,這不是歧視。我們必須得承認現在就是存在醫療資源不均衡,村醫是8億農民的需要。如何能讓大夫在農村快快樂樂地工作,真的不能整齊劃一地將學制固定下來。”

  瞄準一流醫院

  對於即將於12月5日正式開門接診患者的北大國際醫院,王杉也進行了介紹。北大國際醫院佔地面積297畝、核準床位數1800張,擁有159間ICU病房、46間手術室,總投資接近50億元人民幣,為亞洲最大的單體醫療建築。

  據了解,北大國際醫院的醫療管理團隊均來自“北醫係”。今年5月開始,北大國際醫院與北大第六醫院、北大口腔醫院、北大腫瘤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北大第一醫院、北醫三院分別簽訂合作協議,這些醫院將派骨幹醫生參與北大國際醫院的學科建設、臨床人才培養和科研教學工作。北大國際醫院共設63個醫療學科,擁有正高級職稱醫生88人,副高級職稱醫生331人。

  王杉坦言,北大國際醫院定位為國際一流醫院,這意味著不夠水準的活兒,北大國際不幹,要幹就往疑難重症方向去努力。儘管北大國際醫院門診是按1萬人次門診量來設計,但是王杉並不希望出現大量門診患者的局面。“我個人真的不企盼醫院門診量達到1萬甚至2萬人,因為那樣的話,醫院就無法保持原有服務模式。現在門診區域裏有沙發,病人不是聽叫號,而是等待護士走過來為自己服務。但如果北京或中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做改變,説不定哪天國際醫院不得不把沙發拆掉,又改成了排排坐的鋁合金椅子。我不希望那種情況出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