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外資藥企迎大考:奇貴特效藥或降價一半換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3-21 08:43:48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近日,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對外透露,已經有包括進口抗癌藥物等五種藥物參與了衛計委的談判機制,價格基本能降到50%以上。這五種藥物都是具有顯著治療效果,但價格卻又極其昂貴的特效藥。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處獲悉,上述五種藥物分別是吉列德公司用於治療B型肝炎的替諾福韋酯、新基醫藥公司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來那度胺以及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

  這五種藥物價格可謂“奇貴”。以吉列德公司所生産的替諾福韋酯(300mg/片)為例,單瓶(30片)進口價格在2100元~2500元,業內人士預計,如果一旦國産,價格可以下降至1/20。“這種藥物一旦國産,在國內至少是一個10億級別的市場。這還是以國産藥物的價格計算的。”奧銳特公司董事長彭志恩告訴記者。由於吉列德公司的專利保護,國産仿製藥在2017年前都不能在國內市場售賣。

  目前,中國市場尚沒有能從正規渠道買到能替代替諾福韋酯的藥物,患者多是從南非、印度等地依靠代購獲取仿製藥,但效果因仿製藥工藝流程不同而千差萬別。

  不僅是特效藥,自新醫改以來,藥品的降價就一直處於核心環節,這一舉措對外資藥企衝擊較大。

  在去年湖南、浙江的藥品招標採購中,就出現大批外資藥企因為招標價格過低而放棄招標的事件。那麼,對於此輪降幅高達50%的“特效藥”談判,外資藥企會選擇接受這一提議,用較低的價格換取更大的市場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採訪了數位外資藥企高層人士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成熟的處方藥市場我們一定不會放棄,因為總量還是很大,但是因為招標政策和整個醫改的趨勢,這個成熟市場會越來越難做。所以現在很多外資藥企的對策就是寄希望於重磅新藥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資藥企高層對記者表示,在他們看來,新藥審評政策的放開會顯著利於新藥在國內的推出。而在價格上,他們則寄希望於醫保、商保的結合以及個人的共同努力。“因為國家醫保的總量限制,所以對政府來講就需要做一個選擇,需要對創新藥物的價值做衡量評估,選出對中國患者來説最迫切需要的藥物。”

  “如果藥品價格在招標上有一定的調整,我們是可以接受的。作為外資藥企,我們必須看清中國市場如果只在仿製藥品領域進行競爭,根本不可能成功。”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區總裁林泰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十年前我們就做了這樣的決定,我們希望産品能夠慢慢地走出比較常見的一些基礎治療領域,或者是差異化相對來説比較少的治療領域。我們希望把資源進行重新分配,更多地投入在生物制藥領域。”

  事實上,對於外資藥企而言,成熟市場即便降價也不會放棄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注意力”的轉移。如今外資藥企對於傳統藥物的定價、銷售策略都正在發生轉變,在企業管理上最直接的影響是,從前的銷售驅動模式正慢慢轉化為創新驅動。目前,包括百時美施貴寶、賽諾菲等在內的眾多外資藥企無一例外地加大了在華的研發投入,意在將未來發展的重擔更多寄託在創新藥物上。

  正如林泰慷所説,如今僅僅依靠成熟産品的推動是不具有持續性的。

  外資藥企更願意聚焦創新藥物,成熟産品價格下降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來自政策的推動:根據最新頒發的新藥優先審評政策,申請人在歐盟、美國同步申請並獲准開展藥物臨床試驗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或在中國境內用同一生産線生産並在歐盟、美國同步申請上市且已通過其藥品審批機構現場檢查的藥品註冊申請可以優先審評。

  儘管醫改壓價烏雲重重,但該政策的提出重新燃起了外資藥企對於中國市場的“佔有欲”。這意味著在中國同步上市全球新藥成為了可能,而重磅藥物進入國內在現階段往往需要等待6年~8年甚至更長的審評期,這對企業來説,是一項巨大的時間成本。畢竟,相比較成熟藥物,新藥、重磅藥物的市場和盈利空間都更加誘人。

  “如果我們的在華利潤水準想要有進一步增長,很鮮明的戰略是我們對於創新藥物的投入必須要大於對成熟藥物品種的投入,因為我們更看重中國新藥上市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機遇。”林泰慷表示。“現在的重磅新藥並不需要像過去一樣長的産品放量期,因為資訊傳播得比以前更快。在美國,我們的一款針對肺癌病人的免疫腫瘤藥物在上市後,80%的病人是馬上採用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