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數據顯示:每100人中具備健康素養人數不足10人

  • 發佈時間:2015-12-14 08:59: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一個人身體健康與否,與健康素養水準密切相關。有專家研究發現,健康素養對個人健康的影響力佔到60%。一個人體質比較好,實際上多半還是因為個人生活比較規律和健康。

  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資訊和服務,並運用這些資訊和服務作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

  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在健康數據發佈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僅為9.48%,即我國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資訊和服務,並運用這些資訊和服務作出正確決策的人口比例為9.48%。

  我國于2008年開始在全國展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從之後的三次調查結果來看,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呈現逐步提高的趨勢。9.48%這一數據,比2012年的8.8%提高了0.7個百分點,比2008年的6.5%提高近3個百分點。

  但9.48%這一比例意味著,每100人中具備健康素養的人數仍不足10人,整體水準還比較低。衛計委發佈的《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提高到20%。

  基於“知識-行為-技能”理論模式,健康素養水準包括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基本技能素養等3個方面。2013年,我國居民在這3方面的素養水準分別為20.4%、10.6%、12.5%。這表明,居民要知曉健康知識與理念相對較為容易,但要養成健康行為習慣和掌握健康技能較難。

  從公共衛生問題出發,健康素養水準評價包括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與急救、基本醫療和健康資訊6類問題。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理事長白書忠曾表示,居民健康素養水準雖然較往年有所提高,但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素養與我國慢性病防治形勢和任務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慢性病已經成為導致我國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2011年《中國慢性病報告》顯示,我國公民前4位死因分別是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臟病,這些均屬於慢性病。1973~2009年,慢性病佔中國人群死因構成的比例,由53%上升到85%。慢性病劇增主要緣于國民健康素養水準不高,生活方式不健康。

  此外,基本醫療、傳染病防治、健康資訊也是居民健康素養中的短板。上海市健康教育所發佈的2014年上海市成人健康素養監測結果顯示,百姓在治病防病、食品安全等方面尚存在不少“盲區”和“誤區”。

  具體説來,41.0%的市民不知道“國家免費提供抗結核藥物”,只有19.1%的市民知道結核病可能通過“打噴嚏、咳嗽、大聲説話”傳染他人。當問及“OTC”所代表的含義時,24.7%的市民誤認為是處方藥標誌,3.5%的市民誤認為是保健品標誌,36.8%的市民表示不知道,正確選出“非處方藥標誌”的市民比例僅為35.0%。

  而在安全與急救方面,39.8%的市民未掌握“呼吸、心跳驟停傷病員應急處理”方法,31.6%的市民不知道搶救觸電者時不能用手去拉觸電者,23.3%的市民不知道搶救煤氣中毒人員應先將其移到通風處,14.3%的市民尚未掌握正確的火災逃生方法。

  對於健康“四大基石”,即“適量運動、合理營養、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前3條市民認知率均高達八成以上,但選擇“心理平衡”的市民比例不足六成。

  石家莊市于2012~2013年開展的“石家莊市首次居民健康素養調查”也顯示,一些問題正確回答率極低,“關於骨質疏鬆的正確理解”一題中,正確回答率僅為0.9%。

  石家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長劉衛紅介紹,調查凸顯出人們在健康基本知識方面的問題:一、不知曉多臟器的正確位置及作用,二、不了解如何運動才科學合理,三、對於傳染病傳播途徑認識不清。

  深圳市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主任韓鐵光指出,國民如能對健康資訊作出正確判斷和處理,並切實改變自身行為,將遠離疾病困擾,有力維護自身健康。當前醫患關係不和諧,很多也是由於國民健康素養尤其是醫療常識素養缺乏,對健康、疾病及生命沒有正確認識,對醫療處置既不能正確理解,又對治療期望值過高,極易對醫療結局的不如意産生意見,醫患若不能進行有效溝通,會導致醫患矛盾加深。因此,要儘快提高國民健康素養。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醫患溝通,開展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合理用藥和科學就醫知識。並要針對目標人群開展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腫瘤等重點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圍繞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方面,對人們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劉衛紅表示。

  白書忠認為,在社區開展營養與健康科普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對提高民眾的健康素養,預防和減少民眾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很有意義,希望有更多的醫療衛生單位和企業加入到這項工作中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