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悄然興起的“醫養結合”:離你很近 困擾很多

  • 發佈時間:2015-06-30 16:35: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姜剛 周暢 毛振華 閆平 周蕊  責任編輯:朱苑楨

  養老、看病是所有老人繞不開的人生課題。一次次地住院、轉院、出院……無休止“折騰”不知讓多少家庭和老人深陷疲憊,不堪其苦。

  有沒有既能給老人看病、又能幫著養老的地方?記者近日在安徽、遼寧和上海等地採訪發現,一種名為“醫養結合”的新模式正在悄然興起。那麼,這種模式離你多遠?能走多久?

  養老看病:“一條龍”模式獲青睞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團醫院濱湖醫院老年科內,兩人間的病房裏獨立衛生間、懸挂式電視機、落地玻璃窗、紅色儲物櫃等一應俱全,床頭分佈著各種功能的白色插頭和按鈕,老人和家屬可隨時通過按鈕呼叫,今年84歲的張建廷和老伴都住在這裡。

  “在別的地方,病看好了就得出院,不舒服了再來住院,有的老同事就一直輾轉各大醫院。我們年紀大了,不想在各個醫院來回跑,也折騰不起,就想有個既能看病、又能養老的地方。”張建廷説。

  張建廷所在的濱湖醫院老年科于2010年正式運作,該科設立“托護養老”和“醫保住院”兩種管理路徑。“醫”,即入院老人需要疾病診療,進入“老年科住院病人”資訊系統,按照“醫保住院”管理路徑進行住院管理。“養”,即為“托老”模式,進入“老年護理院”資訊系統,享受專業照顧、病情觀察、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不納入醫保報銷。“醫”“養”互換時僅切換資訊和管理路徑,改變床頭標識,無須搬移床位。

  如今,濱湖醫院老年科已開設5個醫養結合病區,開放床位數236張,其服務對象已輻射省內外,吸引了上海、江蘇等地老人入住。

  遼寧省大連市目前也在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大連市中山區桂林養護院一樓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五樓是養護院。“養護院共有115張床位,現在已經住滿了。”院長周淑媛説,老人在這裡連同吃飯、床位、生活護理等每個月需3000多元。如果需要治療,可辦理家庭病床,用醫保卡支付,最長時間兩個月。樓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裏,有七八個全科醫生,B超、X光、心電圖等設備相對齊全。

  一些地方還在探索機構養老內設醫療機構的醫養結合新模式。目前,上海市660多家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130余家,提出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聯網結算申請要求的103家,已全部納入醫保。

  困擾多多:看著很“美”行路“難”

  儘管醫養結合受到社會各界歡迎,有的甚至“一位難求”,但目前運作仍面臨不少成長中的“煩惱”。

  ——身份難界定。“醫養結合過程中最大的困惑在於沒有相應的政策和標準,不知道應該怎麼發展。”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團醫院濱湖醫院老年科主任陳雪羚回憶,2010年開辦老年科之初,希望能領一個養老機構的證,用醫療和養老的雙重身份經營。經過申請,拿到了社會福利機構批准的證書。但該證書到期想再續辦時,卻因沒有相關政策不能續辦,最後通過物價部門作為“特需服務”才能合法收費。

  ——市場供需脫節。大連金石灘醫院副院長戴經躍説,醫養結合是系統工程,國家探索這條路是要解決就醫難、養老難問題,所以醫養結合非常急迫。但現實情況是,大量高端醫療機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而大量的二級醫院、社區醫院被閒置。目前,許多慢性病、退行性疾病患者需要康復治療,但市場需求與供給脫節,服務設施不足,全科醫生不足。

  ——標準難統一。醫養結合監管主體涉及民政、醫保、衛生等多個部門,一位基層民政部門負責人説,以評估標準為例,民政與衛生部門各有一套護理等級分級制度,衛生部門的標準以身體健康水準為基準判斷進護理院,民政的標準以生活照護水準為基準判斷進養老院,對不同水準的老人進入不同的輪候區,這就造成了同一名老人,按不同的體系評估後,進入不同的機構享受的待遇是不同的。

  ——專業人員缺失。當前相當一部分養老機構的護理員集中在40—50年齡段,學歷大多在初中以下,多數來自農村,年輕人普遍缺乏。上海市閔行區民政局副局長蔡秀蘭説,區內養老院護理員50歲以上的佔了80%。

  來自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只有10余所院校設有養老護理專業,難以滿足養老服務市場需求,且培養也多側重於技能實操,缺乏學歷和學位教育,難以滿足市場對複合型養老管理人才的需求。

  面對期待:現實難題“怎麼破”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近期發佈《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指出,我國家庭發展變化突出表現之一是城鄉養老照護和醫養結合需求較大。

  安徽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調研結果顯示,深度老齡化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安徽省最顯著的基本省情,並呈現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階段。2013年,安徽省失能半失能老人突破200萬人,2030年將達400萬人,對醫養結合的需求急劇增加。對養老床位需求增加,而現有養老床位不足30萬張,護理人才需求也急劇增加。

  “消除醫養結合‘煩惱’迫在眉睫。”業內人士呼籲,國家能明確是否提倡、鼓勵醫養結合的發展方向,明確機構的性質、發證單位、運營規章,並予以支援。在護理、醫療、病人準入等方面,國家應出臺統一明確、操作性強的標準或評價體系。在所有的醫療網點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將醫療和養老資訊打通。

  安徽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張振粵認為,老年人大多是慢性病,需長期住院,醫療、護理費用都要考慮,而在現有醫療保險制度下,往往承擔不起高昂費用。為此,應完善相關醫保制度,尤其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應從醫保制度上對醫養結合進行制度設計,才能保障醫養結合順利運作。

  “健全養老服務人員職業發展體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張歡等建議,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要分類、分層、分階段,應引導更多高職院校開設養老護理專業。同時提高分佈在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素質,通過繼續教育提高醫護水準,也可將“4050”人員培訓為護理員,建立醫衛養老服務人才培訓長效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