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2016別再被不靠譜的養生傳聞忽悠了

  • 發佈時間:2016-01-04 15:30:33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55度杯讓你

  隨時隨地喝熱水

  傳言追蹤:一款被稱為喝水神器的變溫水杯“55度杯”,因其神奇的功能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無論是熱水、還是冷水,只要倒入杯中,搖一搖,就可以變成適合人們飲用的55度溫水。據稱,該水杯是具有實用新型專利的高科技産品,其核心就在通過相變材料實現升溫和降溫的功能。

  專家解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光恒表示,專業測試顯示,熱水降到55度,冷水升到37度。廠家宣稱利用了相變金屬這一“高科技”技術,而根據檢測報告,裏面所有的金屬,在日常的生活這個溫度變化的範圍裏,都是不會發生相變的。其原理十分簡單,根本沒有高科技材料,是不銹鋼層裏灌鹽水,熱水導熱給涼水。所謂高科技材料,實為普通金屬。

  “玫瑰鹽”含微量元素

  天然礦物質能排毒護膚

  傳言追蹤:純天然、水晶結構、排毒護膚……在網上,“玫瑰鹽”一度引得不少人青睞,商家聲稱“玫瑰鹽”來自喜馬拉雅、巴基斯坦等地,含有84種微量元素和天然礦物質,不添加抗結劑,比普通食鹽更有益健康。

  專家解讀: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會長閆世春介紹,“玫瑰鹽”其實是一種粗鹽,因為含有較多雜質而呈粉紅色,其並沒有商家所宣稱的養生功效。“玫瑰鹽”鈉含量與精製鹽差別很小,純食鹽的鈉含量為39.36%,與商家所宣稱的“玫瑰鹽”鈉含量38.78%沒多大差別。在微量元素方面,“玫瑰鹽” 雖然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但這些元素從日常飲食中就可以獲得,而且人們每天攝入的鹽量本來就十分有限,鹽中的微量元素根本起不到商家所宣傳的功效。所謂養生保健等功效,只是商家的宣傳噱頭。他提醒消費者,“玫瑰鹽”不宜長期替代普通食鹽,應儘量選用加碘低鈉鹽。

  草莓農藥超標7倍

  吃多了容易致癌

  傳言追蹤:今年4月,有媒體記者隨機在北京幾個農貿市場和超市購買了8份草莓樣品進行檢測,結果發現,草莓中的農藥乙草胺超標,最高殘留量是0.367毫克千克,超標了7倍多。而乙草胺被列為2B類致癌物,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致癌。

  專家解讀:營養與食品研究碩士雲無心表示,乙草胺是中國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劑之一。相比美國的標準規定,中國對乙草胺的檢出規定更嚴格,只允許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檢出,殘留量限定也更低。如果真的在草莓中使用,那就屬於違法行為,理應嚴厲打擊。但乙草胺是一種芽前封閉除草劑,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到草莓成熟一般不會有很高殘留。而且乙草胺還會殺死草莓的苗,影響收成,種植過程中並不會大量使用。

  那麼,長期大量吃了這種農殘超標的草莓是否會中毒、致癌呢?我國標準認為,乙草胺的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02毫克/千克體重。報道中草莓檢出乙草胺最高含量為0.367毫克/千克,如果按照這個參考值,一個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要吃超過2.72千克這種草莓才會超過範圍。即使是在要求更為嚴格的歐洲(歐盟不允許使用乙草胺),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評估認為乙草胺的每日適宜攝入量ADI為0.0036毫克/千克體重,一個體重50千克的成人,每天吃490克草莓才會超過這個範圍。草莓的種植還要受季節限制,每天吃這麼多草莓,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都是不現實的。

  DIY水果酵素

  能幫你排毒減肥

  傳言追蹤:近一段時間,多篇標題為《自製水果酵素可排毒減肥》的網帖在網路上被大量轉載。按照網帖説明,隨便切上七八種水果,放入清水和大量白糖,密封發酵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就能得到一瓶所謂的“酵素原液”。

  專家解讀:國家高級營養師呂萬勇指出,酵素的本質其實就是酶。酶是蛋白質,口服後在胃酸、消化液中的蛋白酶作用下會變性甚至分解,就失去了生物活性。自製水果酵素的方法,本質是一種自然發酵。但是,酶在整個發酵液中的含量很低,達不到有效量,而“水果酵素”中的其他成分,乳酸和酒精作為主要發酵産物,也達不到“水果酵素”的功效。

  食用‘水果酵素’可能還會對健康造成一定危害。自製酵素製作時需要加入大量的糖,增加了糖的攝入量。此外,在自然界中,水果表面的微生物組成十分多樣,除了發酵需要的酵母菌或乳酸菌外,還有其他可能有害的微生物。製作過程稍有不慎,使得發酵過程中雜菌快速生長,那麼這樣生産出的“水果酵素”非但不能保健,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無根豆芽易致兒童早熟

  傳言追蹤:無根豆芽指豆芽培育時添加“無根水”生産出無根、白嫩的豆芽。豆芽生産戶使用的“無根豆芽素(也稱無根劑)”是一種能使豆芽細胞快速分裂的激素類農藥,同氮肥一樣對人體都有致癌、致畸形的作用。而即使是人用的激素類藥品攝入超量後,也會對人體産生一定的危害,如使兒童發育早熟、女性生理髮生改變、老年人骨質疏鬆等等。

  專家解讀:專家指出,無根豆芽不僅無毒,而且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美國得克薩斯頓防癌研究所和瑞典的食品專家,還發現豆芽具有降低胃癌、食道癌、肺癌、皮膚癌和膀胱癌的作用,豆芽中的B12比原豆種增長10倍,對人體的神經和肝臟有重要的益處。這些專家的科學發現和認證,是很具有説服力的。

  所謂的“毒豆芽”就是培育時添加“無根水”(即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生産出無根、白嫩的豆芽。事實上,6-BA被廣泛地應用到農業、果樹、園藝甚至作物中,在增産和保鮮兩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並且,按照我國規定,它是可以用於無公害果品的生産。現有證據表明,6-BA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安全性較高,我國相關部門的管理措施也能佐證它們的安全性。

  嬰兒餵養要用“嬰兒水”

  傳言追蹤:不久前市面上出現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水:月子水、孕婦水、嬰兒水等等,這些水不僅名字奇怪,價格也高得離譜,原因是這些水中添加了更多的微量元素,比一般的水更有營養,更適合嬰幼兒和孕婦飲用。

  專家解讀:北京營養師協會會員,全國十大金牌營養講師于良表示,我們喝水的目的是為了補充水份及少量礦物質,其實只要是乾淨衛生的普通飲用水,就足以滿足人們每天的需求,嬰兒也一樣,喝水無需針對特殊人群來做文章。雖然孕産期的孕婦、乳母以及嬰幼兒、學生等人群,他們在部分營養素的攝取上的確需要高於普通人,例如對鐵、鈣、鋅、DHA等的需要。但是,水中可溶解營養素的量是有飽和度的,幾乎無法通過額外的添加來提高水中營養素的含量,更何況像DHA屬於脂類,根本無法溶于水中。另外,因為礦物質的攝入主要依靠食物,也不需要擔心礦物質很少的純凈水導致營養缺乏。因此,通過水來強化礦物質,製作“嬰兒水”是無用的。

  食用紅肉和肉類加工品

  可能容易致癌

  傳言追蹤: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評估了紅肉和肉類加工品的致癌性,10月26日發佈結論,將肉類加工品(火腿、香腸、肉乾等加工肉製品)列入第一級致癌因素,同時認為,食用紅肉(生鮮紅肉,即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肉)可能致癌,因此將之列為“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列入第二級A類致癌因素。

  專家解讀:美國肉業協會主席巴裏?卡彭特表示,這一結果“完全不適用於人類健康,屬於理論上的危險”。癌症是一種並非由某種單一食物引發的複雜疾病,而平衡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至關重要。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對這種説法作出回應,關於加工肉致癌風險,實際上是對2002年提出報告的再次確認,本意並非讓人停止吃肉,而是提醒人們合理吃肉,降低可能存在的飲食風險。同時還表示,肉類加工品被列為一級致癌物,只表明“已經有足夠的醫學證據和動物實驗證明它能致癌”,實際上肉類致癌的風險或能力非常低。

  喝豆漿可能喝出乳腺癌

  傳言追蹤:一名45歲婦女買來豆漿機自磨豆漿,每天早上服用豆漿,堅持了近3年,後來體檢中竟檢出了乳腺癌,她雌性激素水準是常人的幾倍。這則喝豆漿致乳腺癌的的報道引起了人們的恐慌。

  專家解讀: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原主任張樺教授表示,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的説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是站不住腳的。所謂的植物雌激素並非是激素,與人體內的雌激素是兩種概念、兩種物質。其實在絕大多數的植物中都存在這種類似雌激素的物質,特別是在亞麻種籽、糧食製品、豆類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中。由於人們把植物雌激素與雌激素等同了起來,進而引發出喝豆漿致癌的奇談怪論。專家表示,中國人大多喜歡喝豆漿或吃豆制食品,但是中國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比歐美等國家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要低。喝豆漿或者吃豆製品其實並不會導致乳腺癌,相反食用豆類産品對人體是有好處的。

  珍珠奶茶易造成腸梗阻

  傳言追蹤:10月下旬,一張網友喝了珍珠奶茶後的胃部CT圖片在網路熱傳。圖片顯示,網友飲用珍珠奶茶半小時後,胃部仍呈現諸多未被消化的白色圓點,這些圓點就是奶茶裏的“珍珠”。因為這些珍珠都是用塑膠做的,不消化,易造成胃下垂甚至導致腸梗阻。

  專家解讀: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指出,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其實是澱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粉圓産品,常用的木薯澱粉是一種。除此之外,為了有好的口感和嚼勁,還會用一些小麥蛋白和食品添加劑。小麥蛋白是一種蛋白質,除了某些對小麥過敏的人,小麥蛋白不會對人體構成任何危害。

  所有澱粉食物進入消化道後會産生糊精,糊精是澱粉不完全水解得到的降解産物。平時吃飯、吃麵包等含澱粉的食物,進入消化道後也逐漸被分解成糊精、再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而“珍珠”是否會造成腸梗阻,這跟消費者的胃腸吸收功能和所食物品都有關係。本身胃腸功能不太好的人群,如幼兒和老年人,喝大量的珍珠奶茶,不僅容易造成胃排空不通暢,也會有吸入器官中的危險。因此,在飲食時應該細嚼慢咽,尤其像珍珠粉圓等食物。

  蘋果打蠟可能致癌

  傳言追蹤:近日,一則“蘋果打蠟”的視頻在朋友圈中擴散。視屏中,一位戴著手套的員工把一種紅褐色液體均勻地抹在蘋果上,蘋果的色澤隨即“光彩照人”。此視頻引起一部分人的質疑,部分網友甚至稱食用打蠟蘋果容易致癌。

  專家解讀:阮光鋒表示,在我國水果表面是允許做打蠟保鮮處理的,根據《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可以將嗎啉脂肪酸鹽(又名果蠟)、巴西棕櫚蠟等作為被膜劑用於新鮮水果表面。打蠟為了在蘋果生産、運輸過程中防止水分流失和蟲害侵蝕,看起來更新鮮、光亮。這種蠟屬於食品添加劑,合理使用並不會對人體有害處。

  但有些不良商販為了節約成本會使用工業蠟。工業蠟成分比較複雜,可能含有鉛、汞等重金屬,食用會對人體健康帶來風險。但這種風險目前而言是潛在的、未知的,至於打蠟蘋果致癌也完全是沒有依據的,誇大了風險。專家建議,如果擔憂健康問題,可削皮食用蘋果,不願意削皮,可合理清洗。

  植物油炒菜竟會致癌

  傳言追蹤:英國研究者在實驗室中,把不同種類的烹調油分別加熱,並測定了其中“致癌毒物”醛類物質的含量變化,得出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飯,可能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結論,建議使用橄欖油、椰子油、黃油甚至豬油替代普通植物油。

  專家解讀: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研究中心范志紅表示,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能説明的只是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不適合用於煎炸而已,並非是致癌的問題。

  首先,研究中所用的條件跟普通家庭烹調相差很大。實驗所用的溫度是180℃,大約相當於我們所説的五六成熱,而要讓油在這個溫度下燒上20甚至30分鐘,也只有大量煎炸食物的時候才能達到,平時炒菜時燒油的時間遠沒有這麼長。

  其次,對於煎炸用油脂,中國標準[4]規定羰基價不得超過50meq/kg(毫克當量/千克),這其中包括了醛類和酮類物質的總量。可以認為,含量不超過這個限量時對健康並沒有明顯的不良影響。考慮到家庭烹調很少連續煎炸食物,其實不必太擔心。黃油和豬油的熱穩定性確實更好,但只考慮這一個因素來選擇就太片面了。煎炸和過多的飽和脂肪攝入都是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合理烹調、平衡膳食才最重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