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天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沒有配套政策 哪敢多點執業

  • 發佈時間:2015-01-16 08:55: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段楠 董偉  責任編輯:孔彬彬

  “從老死一家,到多點執業,這對於醫生來説,無疑是很大的進步。不過,多點執業只是中繼,自由職業才是終點。改革的路仍舊漫長。另外,配套政策也需跟進,否則醫生不敢也不願多‘點’,文件也就剩看著美了。”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如是評價“多點執業”新政。

  1月12日,國家衛計委在其官網上公佈了《關於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國家層面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以促進優質醫療志願平穩有序流動和科學配置,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意見》出臺後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多點執業再次回到醫改的風暴眼中。

  多點執業是怎麼回事?

  《意見》明確,多點執業是指醫師于有效註冊期內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定期從事執業活動的行為,參加慈善或公益性巡迴醫療、義診、突發事件或災害事故醫療救援工作,參與實施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不算在內,外出會診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意見》要求,為推進醫師合理流動,應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放寬條件、簡化程式,優化醫師多點執業政策環境,且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地區、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和其他有需求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

  這是政策的一大轉變。事實上,多點執業曾被嚴厲禁止。在2005年前,醫師院外行醫即使不吃官司,也不為道德所允許,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人們甚至給這種行為起了個小名:走穴。儘管如此,“走穴”之風依然甚囂塵上。有的醫生往往是週末最忙,一放假就飛往全國各地,有的院長迫不得已,去查尋醫生們的飛行記錄。

  2005年,原衛生部為“促進醫學交流與發展,提高醫療水準,保證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方便群眾就醫,保護患者、醫師、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頒布了一個暫行規定,稱醫師經所在機構批准可“外出會診”。於是,封閉的大門開了一個縫隙。桌面下的事兒開始翻到桌面上來了。

  2009年4月,新醫改方案真正為“走穴”正名,稱將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為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註冊醫師多點執業。之後,北京、廣東等地相繼展開試點。

  《意見》出臺後,多點執業不僅不再為人詬病,甚至被賦予了重大使命。在國家衛計委對《意見》的解讀中,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已經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一項重要部署”。

  醫生們得到解放了嗎?

  “解放醫生!”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認為《意見》的意義就在這4個字上。他指出,現在,醫生自由執業已經成為國際主流模式,而我國的醫生大部分卻還束縛在單位的“籠子”裏。從這個意義上説,多點執業有條件地賦予了醫生自由。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熊先軍。他認為,多點執業是還權于醫師。“政府只需要將門檻、資質設定好,並保證醫師遵照執行就行了,至於醫師怎麼執業、在哪兒行醫,就讓他自己説了算”。

  方向上異議不多,執行起來卻不易。莊一強提出,醫師多點執業,院長、科主任肯定不高興。有院長就跟我説,“我辛辛苦苦培養他,讓他升職,給他發工資,為他買保險,甚至追悼會都是我給他開。嘿,你去別的地方幹活兒,還讓我心甘情願,這不難為人嗎?”何況,病人是醫院的收入來源,醫師他處出診,勢必影響本院的財路。這是動根本的大事。

  不僅院長不高興,醫師也未必有熱情。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社長袁鐘認為,在醫療行業,品牌醫院才能造就品牌醫生,平臺的重要性遠勝於個人,像協和醫院的醫生江湖地位高,受人們尊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協和的牌子,難道他真的放棄自己的忠誠,不顧同事眼光,四處執業?!再者,就當下而言,編制的含金量是巨大的,還沒有社會化,那怎麼可能要求醫生單兵突破呢?

  他們的擔憂並非無本之木。無論廣東的試點,還是北京的探索,結果都表明多點執業叫好不叫座。

  不過,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巡視員廖新波則要樂觀些。他在微網志中表示,對醫生多點執業的認識之所以混亂,主要是沒有一個開明、開放與開竅的思維,人們總是用單位人的思維思考社會人的問題。目前有些看似不可行的,需要我們努力推動!

  看病難能緩解嗎?

  不管是《意見》本身,還是對《意見》的解讀,“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服務”都高懸在上頭。決策者明言,希望通過放寬條件、簡化程式,優化政策環境,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地區、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和其他有需求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

  有些網友也甚為期待:多點執業後,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名醫了吧?

  于明德也認為,多點執業會增加競爭,患者有更多選擇,醫療服務品質勢必提高。患者將會依據醫療服務品質、價格,作出選擇。這和其他商品市場的競爭道理是相通的。

  不過,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則沒那麼肯定。他説,“我們當然希望醫生去基層多點執業,基層缺好醫生,他在那也有發展餘地,可是,放寬後他是往上跑還是往下跑,能不能達到‘有序流動’,現在還不清楚。”

  莊一強指出,當前醫生的勞動強度已經很大。“他在本醫院看80個病人,已經夠嗆了,甚至到了吃不上飯、上不了廁所的地步。不可能換一個地方執業,他就又能看80個病人,醫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除非是這邊少看,那邊多看”。

  還有一些細心的網友指出,《意見》説要引導醫師去基層,去邊遠地區,去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可是,沒有説怎麼引導。那麼誰會去這些地方多點執業呢?“大專家跟著銀子跑,富人方便了,普通患者可能沒得到好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