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醫院只分公立、民營?OUT了!

  • 發佈時間:2015-01-04 09:15:5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最近一個月,北京地區四家新建醫院“密集”開業開診。除了填補周邊社區的診療服務空白,更引人矚目的是,四家醫院雖然性質不同、類型不同、體量迥異,卻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社會資本的參與。

  在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路明看來,社會資本正以多元化的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革。雖然“混合所有制”、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辦醫形式,目前仍處於探索中,尚難以有效厘清概念和邊界,但只要能夠有效疏解“淤滯”在公立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專家、技術、品牌等),為公眾提供更便捷、多樣化的高水準醫療、健康服務,“多元化的探索和試點,都值得鼓勵”。

  當醫改進入“市場決定供需”的新階段,仍把醫院簡單分為公立和民營兩種,顯然已經過時。

  國企資本進軍“醫療健康”圈

  12月26日,坐落于亦莊的北京愛育華婦兒醫院舉辦了開業典禮。這家定位於中高端人群的營利性專科醫院,並非公眾熟悉的民營醫院,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社會資本辦醫,而是由北京市國資公司投資新建的國有資本控股主導的混合所有制醫院。

  這些拗口的概念,起因于北京國資公司進軍“醫療健康”圈的産業策略。

  作為對北京市重要國有資産進行經營管理的大型國有投資公司,北京國資公司的過往業務集中在城市基礎建設和功能開發,現代製造業、新能源以及環保與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投資建設。

  今年4月29日,北京國資公司獨資發起設立的醫療健康産業平臺——首都醫療健康産業有限公司註冊成立,初期註冊資本10億元。北京愛育華婦兒醫院正是該平臺上的首個新建項目。

  隨著這家三級婦兒專科醫院的籌備開業,首都醫療健康産業有限公司也同期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並預計于2015年年初,翻牌正式成立“首都醫療集團”。首都醫療集團副總裁張哲透露,新引入的戰略合作夥伴,為兩家央企,也是國有資本。

  北京國資公司總裁直軍説,在國家和北京市深化醫改的號召下,醫療、養老等健康服務業,已成為北京國資公司新的戰略發展方向之一。但國有資本並不想獨資辦醫。“希望北京愛育華婦兒醫院的開業運作,進一步探索國有資本引導社會資本辦醫的創新模式,滿足社會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張哲介紹,首都醫療集團由國有資本主導設立,應是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醫療投融資平臺。在籌資上並不預設立場,但在早期探索階段,希望尋找的合作夥伴,是既擁有一定資本量又對醫療産業有足夠耐心的志同道合者。

  “所以,兩家央企成為我們的首期戰略合作夥伴,但未來,産業模式成熟,一些項目的盈利路徑明確,就會有大量的社會資本涌入。”在張哲看來,國有資本“進軍”醫療健康産業,能夠引入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和運作模式,讓醫改變得更有效率。

  混合所有制在爭議中探索

  日前,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路明曾如是梳理社會資本在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進程的“提速”:

  11月28日,位於天通苑社區的清華長庚醫院正式開診;12月5日,覆蓋回龍觀、上地、北京航太城等大型居民社區的北大國際醫院開業開診;12月21日,北京新里程腫瘤醫院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深度合作,以北京腫瘤醫院國際診療中心的新面貌開診;12月26日,由北京市國資公司投資興建的愛育華婦兒醫院在亦莊開業。

  四家醫院性質不同,清華長庚和北大國際均為非營利性醫院,新里程和愛育華則是營利性醫院;類型和體量不同,前兩者為擁有超過1000張床位的大型綜合醫院,而新里程只有105張床位、只設胃腸腫瘤和胸部腫瘤兩大特色診療中心,北京愛育華婦兒醫院是300張床位的三級專科醫院,特色是婦、兒的診療服務“無縫”銜接,以新生兒疾病救治、小兒哮喘診療等為強勢學科。

  不過,在路明看來,四家醫院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有“社會資本”的多元化參與。

  即使是目前隸屬於北京市醫管局的清華長庚醫院,目前投入運營的一期醫院主體,亦為台灣長庚集團捐建。當年台塑集團與清華大學簽訂戰略協議,捐建醫院的前提,是未來醫院要引入台灣長庚醫院的“醫、管分開”、“首診醫師負責制”等管理理念和“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服務理念。

  而由北大方正集團控股70%、北京大學佔股30%共同籌資建設的北大國際醫院,則是國內最大的社會資本主導舉辦的醫院。同時,北京大學、北大醫學部的深度參與,讓北大國際醫院從籌建起,就成為“混合所有制”和公立醫院改革的“探路人”。

  北京新里程腫瘤醫院的投資主體更為多元化,繼外資、新里程醫院集團之後,又吸引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以品牌和技術等優質資源入股,成為其國際診療部。

  根據北大醫療産業集團上市子公司——北大醫院12月17日發佈的公告,北大醫藥控股的“腫瘤醫院管理公司”和“北大醫療産業基金”擬共同發起基金,並出資4122萬美元,收購新里程醫院集團65%的股權,實現對新里程腫瘤醫院的控股。

  就在不久前,北京安貞醫院也對外發佈了集團化、混合所有制發展戰略:與社會資本合作,在東壩建設非營利性的安貞國際醫院;毗鄰本部,建設滿足高端醫療需求的陽光樂佰醫院。

  但“混合所有制”模式從一開始就面臨諸多質疑。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相關人士曾提出,政府全資舉辦的公立醫院如何開展國有資産的投、融資,能否參股舉辦營利性醫院或健康企業,能否分紅,這些均面臨法律和政策上的風險。

  “特許經營”將出細則和試點

  今年10月底,北京市政府出臺由28個部門共同制定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政府大力支援社會辦醫”勾畫出細緻的政策輪廓,“允許公立醫院以特許經營的方式開展與社會資本的合作”。

  “當前,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要求加快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要求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公立醫院改革,也亟待構造競爭環境。優質醫療資源聚集在公立醫院,社會力量擁有充沛的資金但缺乏公眾信任的品牌和技術。”在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看來,“特許經營”是讓公立醫院和社會資本有效結合、實現多贏目標、又具有更大政策空間的現實路徑。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鐘東波如是闡述醫療衛生領域“特許經營”的概念:公立醫院將自己的品牌、技術等優質醫療資源,授權給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或健康服務機構使用,並通過訂立合同,約定使用的範圍、方式、時間,按合同定期收取“使用費”。

  兩位政策制定人同時強調,“特許經營”不涉及股權合作,不涉及醫療機構所有權及其機構的變化,是優質醫療資源“有限的轉讓”,與公立醫院和社會資本“混合所有制”有本質區別。

  按照上述概念,路明表示,目前公立醫院主動尋求改革,與社會資本的合作辦醫模式日趨多元化,但還沒有出現“特許經營”模式。近期,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針對“特許經營”出臺細則,將給予鼓勵政策、合作規則和監管辦法。

  張哲透露,即將掛牌成立的首都醫療集團已與北京婦産醫院、首都兒研所等多家市屬三甲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共識,將在2015年率先試點“特許經營”模式,進一步向社會資本辦醫疏解公立醫院的專家、技術等優質醫療資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