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濫用現象屢禁不止 基層患者“被濫用”
- 發佈時間:2014-11-05 10:51:35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孔彬彬
眼下正值流感高發期,不少患者扎堆到醫院輸液,抗生素濫用問題再度引起關注。近幾年,國家陸續出臺政策推動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二級甲等以上醫院抗生素的使用率已明顯降低。但在基層地區,連日來不斷有讀者投訴“被濫用了抗生素”,《生命時報》為此展開調查。
湖北恩施:小孩一年至少輸液三四回
家住湖北省恩施市某縣城的羅女士對輸液習以為常。她告訴記者,當地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老人,哪怕是咳嗽、發燒、感冒等小問題,去到醫院,十之八九醫生都會説“輸液吧”,而且一輸就是五六天。
她今年5歲的女兒,3歲前經常扁桃體發炎,一年少説也要輸液三四回。每次做完一些檢查後醫生便讓輸液,從來都沒有打過針,也很少推薦吃藥,更沒有交代過輸液可能帶來的隱患。“我們也知道輸液不好,但孩子吃了三四天藥,往往沒效果,為了讓她不那麼難受,只能選擇輸液。一般醫生讓輸五六天,我都會只讓先開3天的量。”羅女士説。
羅女士還表示,在該縣城,無論是私立醫院、鎮醫院還是縣人民醫院,都是“主推”輸液,且都無法報銷。她認為,經濟利益是重要原因。以某私立醫院為例,輸液一次需四五十元,五六次少説也得200元,而打針、吃藥則少得多。每次去,她都看到在一間5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裏,放了五六排藍色椅子,至少三四十個小孩擠在那裏輸液。
安徽六安:一半病人自己要求輸液
在流感高發期,記者在安徽省六安市某公立醫院調查發現,病人打“吊瓶”的現象很普遍,有的人甚至早上6點多就排隊佔位挂“吊”瓶。一間20平方米的房間裏,坐了十幾位輸液的患者。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醫院中有一半病人都是按照自身經驗,一到這裡就要求醫生輸液,甚至直接説出抗生素名稱,要求開藥、打針、輸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記者,來這裡輸液的患者,最小的尚未滿6個月,只是普通感冒,但是家長看著孩子難受很心疼,認為孩子小,抵抗力差,一定要求打抗生素。“其實有些是不需要輸液的,但我們勸不動,不給用藥家長就發火,認為我們不負責任。”她還表示,有些鄉下的小診所不負責任地大量使用抗生素,部分醫務人員自身對濫用抗生素的危害缺乏認識,家長見治療效果明顯,反而認為醫生醫術高明,再生病時就毫不猶豫地要求用抗生素。有的醫生甚至為病人同時使用兩到三種抗生素。
河南鄭州:不讓輸液還受抱怨
家住河南省鄭州市金橋社區的何女士細數了一下,從1月份至今,短短10個多月內,她跟女兒竟然挂了將近30瓶“水”。
何女士今年重感冒兩次,牙疼一次,患急性腸胃炎一次,共挂了8瓶“水”。女兒雖然只有3歲,但體質較差,今年共患感冒、發燒等病症10次,其中服用藥物治療僅2次,其他8次都在醫院或診所挂“水”,平均每次2至4瓶,差不多挂了20瓶“水”。“我知道抗生素不好,但不打不行呀!一是醫生都開這個,我又急著工作,能有啥辦法。”何女士説,女兒一旦感冒就會連續好幾天發高燒,不輸液根本壓不下體溫。因此,每次女兒一有不舒服,就會帶她上醫院或診所輸液。
一位基層醫生説:“現在我們這種診所都用抗生素,太普遍了,感冒發燒基本就是開頭孢、挂吊瓶。”她表示,每天大約有20個的感冒患者,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5人,可堅持要頭孢和輸液的就有一半以上,不給開還受埋怨,你説我們該怎麼辦?
專家呼籲:監管抗生素不能走回頭路
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教授看來,導致目前基層醫療機構依舊濫用抗生素,最根源的問題就是跟收入掛鉤。孫忠實説,大醫院有設備、化驗等收入來源,藥費一般只佔40%的比例。但對基層小醫院來説,設備等跟不上,就要在開藥方面動腦筋。另外,部分基層醫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準有限,對抗菌藥的認識沒有深化。一些醫生認為老百姓看病求的是“短平快”的心理,錢別花太多,但見效要快。為了迎合這種心理,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和輸液這“三素一湯”成了很多基層醫院開藥的標配;最後,基層地區老百姓的健康素養普遍較低,他們把抗生素當作萬能藥,一病就吃,甚至主動要求吃,混淆了抗菌藥和抗炎藥的概念。
孫忠實表示,基層醫療機構在國家醫療體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就目前而言,他們還處於弱勢地位和發展階段,需要在各方面加強管理,讓抗生素的節制跟上步子,不走回頭路。他強調,最根本的解決措施是加強各級管理部門的監管力度,制訂嚴格的開藥規定;其次,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生的培訓,重視繼續教育;第三,提高基層醫生的工資待遇,在經濟上有所保障後,才能避免他們因為利益關係在開藥上“另謀出路”;最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點,就是加強科普教育,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素養,改變他們的用藥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