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公立醫院特許加盟的三大猜想

  • 發佈時間:2014-10-22 09:39: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北京市政府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日前出臺,《意見》對北京市進一步加大醫改發佈了許多鼓勵性措施,內容涉及整個大健康服務領域。其中首次鼓勵公立醫院以特許加盟方式發展,這一鼓勵性提法立刻引起了社會資本以及業界的高度關注,公立醫院特許加盟能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能否解決民營醫院發展瓶頸,加盟醫院是公益性還是市場化的?種種疑問與設想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

  猜想一 非公醫療人才瓶頸將突破

  北京市日前發佈了《北京市政府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允許公立醫院在保障資産安全、醫療品質安全且具備相應管理能力的前提下,以特許經營方式開展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民營醫院沒有品牌,老百姓對其缺乏信任,如果哪家公立醫院允許民營醫院特許加盟該醫院,輸送人才、技術給民營醫院,那麼民營醫院發展的瓶頸問題將有望解決。”中國保健協會科普教育分會副會長張立表示,這對於民營醫療機構是個利好。

  據了解,特許經營是當前商業界流行術語,也有特許加盟(連鎖)的叫法;特許加盟是品牌特許人與受許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係。根據契約,特許人向受許人提供一種獨特的商業經營特許權,並給予加盟方人員培訓、組織結構、經營管理、商品採購等方面專業指導或統一管理。“對於公立醫院來説,和有意向加盟的民營醫院簽署合約,對加盟醫院的人員進行培訓,統一設置裝備、技術標準等,這無疑會提升加盟醫院的軟硬體設備和技術水準。”張立認為。

  北京博愛堂名醫館是一家以開展中醫各科診療為特色的民營醫療機構,旗下坐診中醫有100多位。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這些中醫來自北京各大中醫院或綜合醫院中醫科,都是較有名望的老中醫,不少還是國家級別的名老中醫。像這種請名望專家坐診的方式在民營中醫機構中普遍存在。該醫館館長李俊峰表示,博愛堂在北京算是發展較好的民營中醫醫療機構,即便門診量不低,但醫院運營也比較吃力,目前也只是處於略有盈餘的水準,顧客群並不穩定,信任度比較模糊,很多患者都是跟著專家走,專家一走患者也就流失了。現在公立醫院允許以特許經營的方式開展與社會資本的合作,這是一個很積極的政策,如果條件成熟,他最想和廣安門中醫院開展合作,借助醫院的品牌優勢和醫療資源支撐,以及定期的人才培養與交流,提升博愛堂的整體影響力,讓患者穩定地認可博愛堂醫療水準和品質,而不是患者跟著專家走。

  猜想二 公益性與市場化分類將實現

  目前公立醫院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三甲醫院的許多專家忙得不可開交,面對一天100多病人的工作量,每個病人的問診時間往往是3-5分鐘,由此患者往往會懷疑醫生醫療服務品質,“現在允許特許加盟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説有的特許加盟醫院在郊區,那麼這個公立醫院的院長就可以調配專家一週去郊區加盟醫院工作一兩天。同時特許加盟還把醫師多點執業的問題給解決了,有的醫師醫術好,可以在多家加盟醫院上崗,公立醫院也可以根據各個加盟醫院的彙報方便地統計該醫師的工作量,並給予其合適的薪酬待遇。”張立對於特許加盟這個形式非常看好。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民眾對於醫療服務品質的需求表現出多層次,有的需要去公益性醫院做醫療服務,有經濟實力的患者需要享受高端醫療服務,對於公立醫院的各個加盟醫院來説,醫療服務定位是不好統一的,各個加盟醫院根據自己的資源和實力會做不同的定位。

  “調配專家去郊區或者社區的加盟醫院工作,這的確是很容易的。但是關鍵還有一個問題,專家做醫療服務的這些加盟醫院是公益性的還是盈利性的,如果有的定位公益性,有的定位盈利性,那麼這就涉及到不同定位的醫院經營模式和利益分配的問題。在不同定位的加盟醫院執業的專家按照什麼方式來給工資這需要探索。”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其廣認為,特許加盟的概念是否制定統一的評估體系和考核體系,如果加盟的醫院作為經營主體,公益性和盈利性定位難以統一,那麼考核和評估體系就很難統一,經營管理也就不能統一。“公益性和市場化醫療服務的邊界是什麼,這些對於特許經營這種模式來説是巨大的挑戰。”

  猜想三 特許加盟博弈股份制

  對於民營醫療機構來説,特許加盟的方式不僅可以獲得技術和人才的保障,還可以提升公眾對其的信賴度,“對於公立醫院來説,對加盟醫院可以進行動態考核,做得好就讓其繼續經營,做得不好就摘掉醫院牌子,勒令其停業。”張立表示,“特許經營的內容和形式確實需要探索,尤其是操作細節的設置一定要避免問題出現。”

  “在公立醫院允許特許加盟和允許社會資本參股之間選擇,我更傾向於公立醫院股份制,特許加盟在一些國企中出現過一些不成功的案例。”做醫藥管理諮詢的北京博楷宸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紅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北京同仁堂採用特許經營模式發展加盟店始於1999年,由於對終端的控制能力較弱,出現了一些欺騙消費者的事故。2011年,同仁堂商業集團投資2700萬元,將38家加盟店改制為18家控股子公司,同仁堂控股51%。

  陳紅彥舉例,醫療界素有“北協和南湘雅”的美稱,享有盛譽的湘雅醫院試水混合製辦院,湘雅醫院2014年6月簽署協議,湘雅五醫院將由中南大學和天心區政府共同持股51%,社會投資方持股49%,三方共同組建股份制醫院。其中,中南大學以技術、管理、品牌入股,天心區政府以劃撥土地入股,投資方以現金入股,三方成立湘雅五醫院董事會,擬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混合所有、專業經營”的模式引進社會資本作為投資方參與建設運營。這很快促成了湘雅六醫院的誕生。“共同的利益把這些股東綁在了一起,風雨同舟。對於特許經營來説,患者也許不認加盟店的品牌,只認本部。”陳紅彥表示,按照我國《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三年,“如果加盟的民營醫院操作不規範,按照相關條例,在該醫院三年的特許加盟合作期結束之後才能摘牌,這不利於行業自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