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醫院院長談外資獨資辦醫:促進高端醫療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0-20 18:03:31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孔彬彬
編者按:外資獨資醫院再傳來利好消息。近日,中國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副司長邱麗新表示,商務部正與國家衛計委研究將醫保報銷範圍涵蓋外資獨資醫院。
自8月底,國家衛計委、商務部下發《關於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的通知》,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並購的方式,在中國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海南七省市試點設立外資獨資醫院。此後,關於“外資獨資醫院能帶來什麼”的討論就從未停止。
北京明德國際醫院院長 陳沛
“走進明德,每一個細節的用心,每一個用心的集合,都呈現著雍容般的典雅,散發出安詳中的協和,宛如綠洲,使你遠離都市喧囂,在寧靜和從容之中體會國際化的醫療內涵。”
如果沒看到最後一句話,許多人可能和我一樣以為這是在形容一家高端的會所。“愉快體驗,尊享醫療”,這也正是陳沛院長建立北京明德國際醫院的宗旨。
國際化都市需要外資獨資醫院
對於商務部在北上廣等7個城市開放外資獨資醫院試點,陳沛是鼓掌叫好的。
“北上廣作為國際化城市,不提供國際化服務怎麼可能?”在陳沛看來,要成為像紐約、倫敦、東京一樣的國際化城市,相應的配套設施是必備的。因為對於外國人而言,來到你的國家看病、孩子上學是首先該解決的。
據2013年3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統計顯示,我國總共登記醫院23551家,其中社會辦醫10166家,而中外合資的醫院僅200余家。很明顯,我國高端醫療機構還不夠多。國際化醫院更需要符合國際標準,從語言到醫生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陳沛認為,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北京只有兩家,一家是和睦家,一家是明德。
“外國資本要進來,肯定是集中在高端醫療這一塊。”和業內人士的看法相同,陳沛也認為外資進入必將針對“高端人群”。
不過,和部分人的觀念不同,他並不認為外資獨資醫院的進入會對國內醫療市場産生大的影響。醫療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其80%都應該屬於政府行為,因為這關係到老百姓直接的生活品質,如果完全市場化,將有相當一部分人群看不了病。在我國,社會大眾佔就醫人群的至少90%以上,“外資是不會笨到和政府‘搶人’的”。
陳沛説,“這些也決定了外資獨資醫院,對城市醫療而言只是起到一個互補的作用。”
外資獨資VS中外合資:三個和尚沒水喝
1989年,中國開始允許外籍醫生來華行醫。
1997年,外國機構獲准在華開設合資醫院,但持股比例不得超過30%。
2000年出臺的《暫行辦法》將外資持股上限提至70%。
2009年新醫改啟動,將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提高醫療市場競爭作為重要方向。
2010年發佈的58號文,始給予非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地位,併為外商獨資醫療機構開閘。
2014年,北上廣等7地開放外資獨資醫院試點。
外國資本在華辦醫已經走過了漫長的25個年頭。
4年前陳沛開始為創建明德醫院尋求資本。明德的大股東叫春華資本,是國內一家很有規模及海外背景的私募基金。根據當時政策,外資獨資辦醫院是不允許的,只能合資而且審批程式複雜。所以陳沛當時希望投資方能夠以人民幣入資,因為如果要使用外幣必須在衛生部通過審批,審批手續太冗長,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之久。而這對於陳沛而言,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果使用人民幣辦成內資性質的醫院,只需要通過朝陽區審批審評就可以了。最終,明德醫院是以內資的形式註冊的。
當然,陳沛還有另外一個考量——“合資將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一個人能辦一件事情,你會找第二個人和你一起辦嗎?”陳沛問中國網財經記者,“我相信你會一個人辦,因為你自己説了算。為什麼説一個和尚有水吃,兩個和尚挑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呢?辦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和其他人商量,其他人如果不同意你的想法就辦不成。”
過去我國醫療領域對外資來説是限制投資,外資要進來必須找一個當地的合作夥伴,很多外資找一個好的合作夥伴很困難,所以他就不來了。現在政策的放開,讓外資多了一個選擇,可以自己獨立來做。另外,審批權的下放也會吸引很多外資進入。
外資醫院VS國立醫院:醫療理念不同
排著長隊的掛號處、擁擠的走廊、刺鼻的福馬林……在許多人心目中,這就是醫院。在明德這些統統沒有。借用北京一家公立三甲醫院院長對和睦家的評價——“在這裡,你看不到醫生,也難見到患者,但他們都在應該在的地方。”
人們對外資醫院的第二個印象就是“貴”。在公立醫院,順産的話全套3000元左右,但是在外資醫院,需要近6萬元。
然而,在陳沛看來,這些並不是外資醫院和國立醫院的最大不同,最主要的是醫療理念的不同,理念就是品質和安全。
“引進外資不僅僅是要利用它的錢,更重要的是想把明德建成國際化醫院。”正因如此,陳沛寫下對明德醫院未來的願景,“採用循證醫學導向的臨床路徑和國際化的醫療標準,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提供最好的綜合醫療與一站式服務。”
因為醫療行業有許多不同的標準,上海有上海的標準,北京有北京的標準,協和有協和的標準,而在美國只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就發燒而言,在國內每一個醫生開出的藥方都不一樣,但在明德,如果是同一個病的話,大家看得方法應該都是一樣的。
當初選擇國外資本其實也是出於這方面考慮,陳沛覺得相較于國內資本而言,外資對辦醫的國際標準理解更充分,更真實,辦國際化服務的話,大家理念比較接近。
隨著外資獨資醫院試點的放開,審批權的下放,以及一些細則的落地,陳沛相信,“會有很多外資願意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