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合資醫院暗傷:十餘年打點滴式緩慢發展誰造就

  • 發佈時間:2014-10-11 08:42:27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傑  責任編輯:孔彬彬

  京滬等七省市將試點設立外資獨資醫院的消息,再度讓先行一步並已初具規模的合資醫院的生存現狀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日前,記者走訪調查了京城多家合資醫院——北京國際醫療中心、北京和睦家醫院、北京伊美爾醫療美容醫院和佳美口腔醫院等,解讀目前京城合資醫院真實現狀。

  從1997年我國批准合資醫院至今已17年,風雨洗滌,受困醫保報銷的合資醫院是否已經實現了完美突圍?獨資醫院試點的開放將對合資醫院有何直接影響?

  “高大上”背後

  等待大廳放著布藝沙發,且茶几上散放幾本雜誌,會客廳式的診療環境以及提前預約的一對一指導式診療服務,擁有國外資質的醫生、教授,正是合資醫院與國內公立醫院相比之下的重要特色。

  日前記者在走訪北京多家合資醫院時發現,多家合資醫院因是上世紀90年代後創辦,基本上都是在比較繁華的商業區或居民區,多是以臨街店舖和臨街大樓的形式。如果你不看外面的醫院招牌,單從醫院內部看,你決不會認為這是一家醫院。

  或許是各種高檔的設施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合資醫院的患者就診費用也是高出一般醫院。

  一位熟悉合資醫院的業內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合資醫院與國內公立醫院不同,看病時要提前預約,而合資醫院與公立醫院最大的不同是,合資一直將掛號費、診療費、基本檢查費等打包收費,國內醫生門診打包收取150元一次,外籍醫生分別為300元、500元和800元一次。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説,合資醫院基本上可以稱作是貴族醫院,高額費用以及不能被醫保報銷的營運模式,使得多數國內患者望而卻步。

  記者在走訪國際醫療中心、北京和睦家醫院和佳美口腔醫院等多家合資醫院時,多家合資醫院的相關負責人或工作人員也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由於醫院屬於合資醫院,70%-80%的患者多為外籍人士,國內的患者前來就診的只佔少數,而在醫保報銷方面,患者如果沒有相關商業保險,報銷的可能性不大。

  在業內看來,如果不能納入中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合資醫院的目標客戶只能是高收入人群,在眾多合資醫院同行競爭下,如果要把客戶群向下延伸,就要面對著醫保這堵硬墻。

  合資醫院的尷尬

  據2013年3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統計顯示,我國總共登記醫院23551家,其中社會辦醫10166家,而中外合資的醫院不過200余家,就是這批被業內稱為高大上的貴族醫院,其現實的發展卻有著難以言説的困境。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説,受診療面積、硬體設施以及醫保報銷政策的限制,合資醫院的生存狀態並不樂觀,而在入不敷出惡性迴圈的背後,合資醫院也陷入了難以擴大發展的真實困局。

  一位不願具名的合資醫院的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因為前來就醫的患者較少,合資醫院在沒有實力,並且沒有大量患者的情況下,只能採用“診所運作方式”進行運營。

  事實上,辦公場地租金高也成為制約醫院發展的主要因素。一位合資醫院的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因為醫院目前辦公環境的限制,並不能對病情比較嚴重的病人提供手術和住院服務,對於這樣的患者,醫院一般採取的方式就是把患者推薦到國內三甲以上的醫院或者是推薦一些三甲以上的醫院的醫生處。

  “合資醫院這樣做也是逼于無奈,如果合資醫院進行大量的投入,最終只能導致成本無法收回。”一位不願具名,熟悉合資醫院運營的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分析説。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投資一家綜合性合資醫院少則2000萬,多則幾十億元,由於合資醫院屬於醫保報銷範圍之外,所有投入的成本只能靠就診費用進行回收,最終陷入投資高、回報慢的惡性迴圈中。

  “投資一家合資醫院如果10年能夠收回成本,已經是一家做得很好的合資醫院了,如果在經營過程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那麼合資醫院就很難收回成本,失敗的幾率很高。”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

  除此之外,人才緊缺是合資醫院的難題。一位不願具名的合資醫院的負責人對記者分析説,洋醫生成本高於本土醫生,合資醫院為了減少人員開支成本,亟須人才本土化。“而國內的醫生因為體制,實際上是單位人,不能自由流動。”

  “獨資”或將加劇非公競爭

  但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藥企對於收購、開設醫院趨之若鶩。

  據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發佈的《民營醫院藍皮書:中國民營醫院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民營醫院已經發展到10166所,比2012年增加1302所,同比增長了14.69%。

  “其實這對藥企來説也是一件好事,既能讓品牌持續傳播,也延伸了藥企産業鏈的下游,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説,合資醫院和民營醫院雖然投入多,但多是一次性投入,因為醫院的運營成本較低,待企業收回成本後,民營醫院最終是盈利的,再加上以後的政策聽説在醫保方面會有些鬆動,比如有少數的民營醫院已經可以醫保報銷等等因素,才使醫院扎堆競購。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在合資醫院不溫不火之際,我國再度開啟獨資醫院試點。

  “獨資醫院的放行,從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來説是好事,既能給我國醫藥改革提供一個參考運營標準,又能加速我國醫藥改革的推進,無疑是一件好事。”北大縱橫醫藥合夥人史立臣告訴記者,如果政策能及時跟進,無疑能與公立醫院形成互補。

  獨資醫院到來真能攪動我國現有的醫療發展格局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