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4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民營醫院何時走進“春天裏”

  • 發佈時間:2014-09-30 09:22:27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限制公立醫院擴張,鼓勵社會資本辦醫—今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一系列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

  從國家衛計委等部門出臺《關於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到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關於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從省到市,對社會辦醫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有人説,民營醫院將迎來春天。

  然而,理想之豐美難以彌合現實之粗糲。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政策與執行的相對落差,公立醫院的強勢競爭,人才技術缺乏支撐與患者不信任的互為因果,裹挾著民營醫院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失落症”。

  徘徊在“春天”邊緣的民營醫院,何時才能真正走進“春天裏”?

  數説現狀

  機構數佔三成,服務人次佔比不足一成

  9月22日,週一,是各大醫院最忙碌的一天。鼓樓醫院、江蘇省中醫院、省人民醫院等多家大醫院的門診大廳內人頭攢動,專家診室前排起了長隊。

  但在三汊河附近一民營醫療機構,記者轉了半天,只見到一個工作人員,“原來的投資老闆已經把醫院轉讓了,等待新的投資公司來確認未來經營方向。”工作人員説,目前這裡每天只有一個醫生坐診值班。

  中山北路上的另一家民營門診部,同樣門庭冷落,“一天看不了幾個病人,已經連續兩年虧損。”門診部院長表示。

  來自市衛生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市共有社會辦醫療機構780家,約佔全市醫療機構總數的32%,但床位數和衛生人員佔比僅分別為13.6%和14.8%,其服務患者的人次量不足7%。

  “應該説,目前民營醫療機構中,1/3運作較好,1/3維持,1/3虧損。”南京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秘書長龔心永表示,這一現狀既與民營醫療機構自身的先天不足有關,更與政策扶持不夠、人才技術力量缺乏等多重因素有關。

  四重尷尬

  基本都靠租房,難逃“打遊擊”命運

  象房村路與中和橋交界的巷子裏,有一幢老舊的辦公樓,紫金醫院就在其中的三四兩層。

  記者走進去的第一印象便是—這裡的住院環境有點差。

  “這已經是我們花了很多心思找來的房子。”院長王培東説。

  “此前一直在苜蓿園大街,今年初合同到期,對方不再續租。但我們的病人都是植物人或癱瘓,無法馬上搬走,為此雙方鬧出了很多不愉快。”讓王培東更揪心的是,他們曾在苜蓿園病區投資數百萬元建成了四個高壓氧艙,因年代久遠無法拆移,一旦搬遷就將全部報廢,“再投入數百萬元對我們這樣的非營利民營機構來説,真是力不從心。”

  萬般無奈之下,今年2月,王培東向秦淮區政府遞交了報告,希望通過更高層領導的協調,延續苜蓿園病區的租房合同。“我們要是能有土地,蓋上屬於自己的大樓,就不用這樣飄搖了。”王培東有點無奈地表示。

  和紫金醫院一樣在全國小有名氣的丁義山肛腸專科醫院,租賃的是鼓樓中醫院的辦公場所,“每天一睜開眼,就要想著每天數千元的房租從哪來,更別説考慮怎麼養活員工、治好病人了。”院長丁義山感慨道。

  市衛生局醫政處處長李儉告訴記者,目前南京大大小小民營醫療機構逼近800家,真正有自己辦公用房的不足5家。

  “在城市建設和規劃過程中,不知道哪一天他們租賃的辦公用房就被徵拆了。”龔心永表示,沒有自己的土地和辦公用房是阻礙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一大難題,“我們10年前就開始呼籲規劃建設民營醫療機構一條街,好讓他們抱團取暖,但因種種原因,至今一直沒有下文。”

  人才引不來,流失還很嚴重

  “相較于土地,人才缺乏是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最大軟肋。”在李儉看來,投資民營醫院沒有錢萬萬不能,但專家團隊的建設,並不是僅靠錢就能催生的。

  “95%以上的民營醫療機構不僅缺乏高端人才,隨著這幾年多家公立醫院的擴張,中低端人才的流失也很嚴重。”龔心永介紹,目前民營醫療機構多以聘請公立醫院退休的高職稱人員作為專家隊伍,招聘剛畢業的學生作為基礎人員,形成了人才隊伍“兩頭大、中間小”的現象。

  位於浦口泰馮路的張文新骨傷醫院,是一家有10多年曆史的二級專科醫院,目前床位已經超過100張。“每年我們都會面向社會招聘5名左右的人才,但這兩年來不僅招不滿,還有大量醫護人員外流,多是去了經過擴建需要人手的大醫院。”常務院長張毅坦言,由於人才緊缺,醫院的醫療技術、學科建設等均難以提升。

  博大腎科醫院副院長王鈾生也坦言,人才是制約該院進一步壯大的“核心”因素。王鈾生告訴記者,到該院求診的都是奔著專家來的,但他們目前的專家門診就靠兩人支撐著,一位已年過八旬,兩天的門診每天要應付40號左右的病人,而另一位年屆花甲,一週4天到府診,一天的門診量超過了60人。“我們也曾試圖從三級公立醫院聘請高級人才,但因體制、福利等問題,一直未能實現。”

  李儉告訴記者,很多投資人申請時是按照“民營醫院”報,因人才缺乏,最後只能變成了“門診部”,“以開設一個美容醫院為例,設置審批時其至少需要美容外科、皮膚科、中醫科、口腔科4個專業科室,4個科室要有相應人員,算下來至少需要6名主診大夫,缺一個就得斃掉一個診療科目,診療科目越來越少,醫院只好降成門診部。”

  投訴率居高不下,“誠信”困局難解

  “看,這裡有厚厚一疊投訴。缺乏誠信,依然是某些民營醫療機構的致命傷。”採訪中,李儉給記者遞了一本投訴記錄。

  “經過近30年的發展,也慢慢積澱了一些口碑不錯、有一定規模的民營醫療機構,如明基、同仁等大型綜合醫院,也有丁義山肛腸專科醫院、紫金醫院、新光醫院等一批專科醫院。”李儉説,特別是這兩年,從國家到地方,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政策不斷出臺,然而“民營”二字給社會資本辦醫帶來的“負形象”,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觀,投訴率仍然很高,“沒病當有病治,小病當大病治,到處打廣告。”李儉認為,在公眾信任度不夠的情況下,民營醫療機構遇到的發展阻力遠大於獲得的支援動力。

  “商人逐利,無可厚非,但有些做法還是令人大跌眼鏡。”龔心永告訴記者,就在前幾天,他剛剛為一家民營醫院協調處理了一起糾紛。這家醫院在媒體宣傳廣告上聲稱,包皮環切手術只要800元。患者來了,躺在手術臺上,醫生又告知了好幾個要做的新項目,出院時的清單顯示,住院總費用超過了1.2萬元,經多方介入調解後,醫院最終退還了6000元。

  江寧一民營醫療機構的投訴更讓人“啼笑皆非”。這家醫院在進行婦女體檢時,最終報告顯示,80%的婦女都有婦科病。“調查後發現,他們更改了檢查結果,為的是在後續治療中賺更多錢。”龔心永説,針對民營醫院不誠信、宰患者等違規行為的投訴,每年有數百起。

  而相關部門監測數據顯示,醫療廣告違法違規率達96.31%,民營醫院是主角。

  政策落不了地,“民營”與“公立”地位懸殊

  “雖然國家在宏觀政策層面上,已經確立了民營醫院的合法乃至與公立醫院平等的地位,但在實際執行層面,卻有兩套標準,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營醫院的發展。”龔心永告訴記者,在醫保定點政策上,除了少數民營醫院比較幸運,大多數民營醫院都無法與醫保掛鉤,“舉例説,目前各區牙病防治所都可以使用醫保,但12家民營口腔門診部則無一可以享受。”龔心永曾為此多次找到醫保中心,但其回復往往是“民營口腔醫院問題較多”,“這其實是一種歧視,你還沒有讓我們進,又怎麼知道我們的問題多呢?”

  而王鈾生提出,多點執業,是緩解民營醫院用人荒的一個重要激勵機制,但其並不“接地氣”,至今南京尚無一個成功案例。

  記者同時了解到,非營利性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在沒有政府財政投入的情況下,與公立醫院一樣承擔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及公益性任務,政府以購買服務的形式,按其完成醫療服務的數量和品質給予經費補償。而公立醫院享有“六項財政補償”,即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隊伍建設、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的補助。

  “上述種種都給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行業設置了無形門檻。”一民營醫院負責人表示。

  謀求出路

  利好:可享受公立醫院待遇

  針對民營醫院在用地和基本建設上的困境,我市最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保障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合理用地需求,將其納入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原則上通過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非營利性社會辦醫療機構用地可以採取行政劃撥方式供應;社會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相同的土地使用和各項建設項目規費減免政策。

  “這一政策即將兌現。”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正在建設的江北醫療集聚區瞄準全球醫療資源,吸引國內外優質醫療服機構、運營者和人才加入,形成複合、高端、國際化的醫療機構集群;共用公共醫療技術中心,為入住醫療機構提供標準化和集約化的醫技服務,包括病理中心、實驗檢驗中心、影像中心、消毒中心、後勤保障中心等。“這意味著未來是民營醫療機構在這裡唱主角。”

  讓路:公立醫院逐步剝離“特需服務”

  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將更多非公益性服務交給非公立醫院。從國家到地方,相關部門多次強調。

  記者獲悉,《上海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1-2015》提出,嚴格控制公立醫療機構開設特需醫療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公立醫療機構對特需床位實施剝離。“目前不少高端醫療服務已從上海公立醫院中剝離,而這也是未來南京進一步吸引社會資本辦醫的一個舉措。”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數千元一天的高級産房等“特需”醫療服務,我市還將在兒童、康復等方面讓出更多空間給社會資本。

  江蘇省衛生法學會副會長胡曉翔表示,雖然政策紅利不斷,並不意味著民營醫療機構有無限發展的市場空間,對社會辦醫的投資者而言,在有限的空間裏需要其有敏銳的目光準確定位。其可通過“錯位”走高端專科發展線路,做公立醫院服務不到的範圍,憑藉良好的醫療技術和全新的服務理念,奠定在醫療市場的地位。

  審批:將有“綠色通道”

  按照我市醫療發展規劃,非公醫療機構床位總數佔全市醫療機構床位總數的20%以上,非公醫療機構服務量佔全市醫療機構總量的20%。而現實與這兩個數據還有一段差距,“差距就意味著空間。”相關負責人透露,為進一步加快社會資本辦醫步伐,在審批時將增設多條綠色通道。接下來,不僅要降低準入門檻,還要將營利性醫療機構設置審批、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等90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實行先照後證,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等,“此前,申請辦一個民營醫院要經層層審批,過程非常漫長,實行‘先照後證’,是讓你先進來,進來後,我們加強監管,去化了很多前期手續。”上述負責人解釋。

  溫州:社會辦醫的樣本

  2012年9月,溫州被列為全國首個社會資本辦醫試點城市。截至今年1月份,溫州市已累計引進社會辦醫資本近74億元,全市民辦醫院數量佔全市醫院總數的59%。

  其主要創新點包括:破解醫療機構融資難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醫療産業基金等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民辦醫療機構可以其收費權、品牌資産、智慧財産權作質押進行融資;打通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之間的人才流動壁壘,變“身份管理”為“資格管理”,在住房安置補助、子女就學等方面,溫州民營醫院引進人才同等享受當地政府的各類優惠政策;溫州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全部定性為非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事業單位。登記的性質是事業單位,賦予其與其他事業單位一樣的政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