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藥界領袖 > 正文

字號:  

梁萬年:分級診療建立之時或成中國醫改成功之日

  • 發佈時間:2016-03-11 09:55:38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白宇 馮會玲  責任編輯:吳起龍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到底要如何破解?醫患雙方矛盾困局該怎樣化解?因病反貧、因病致貧的問題能得到很好處理嗎?昨天(10號),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梁萬年,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主任苗毅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備受關注的醫改問題和聽眾網友進行了互動。

  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梁萬年介紹,公立醫院改革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下一步,開始做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從最早的17個試點城市,去年底已經有100個試點城市。今年還要進一步擴大,到明年底城市公立醫院全部推開,改革分層次推進。

  梁萬年認為,我國現在醫療衛生服務系統的一個最基本矛盾是服務的供給不足。尤其是優質資源供給不足,和老百姓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的矛盾,是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系統最基本的矛盾。

  談及醫患矛盾,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主任苗毅説,實際上,醫生和病人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疾病是共同的敵人,醫生病人是一個戰壕的戰友,沒有必要打得頭破血流。醫療把醫患聯繫在一起,這裡面有雙方利益、雙方責任。

  梁萬年認為,根本解決號販子等問題必須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通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等模式最終實現分級診療,使供需趨於平衡。一方面,老百姓得病後要理智看待它,不一定是所有病都要跑到大醫院去。另外,即使有病必須看醫生,社區醫生能解決絕大部分的健康問題。下一步的核心重點是要推進分級診療。用資訊化技術,加強醫院管理,多管齊下嚴厲打擊號販子行為。但最根本的是要通過體制改革,建立有序的就診秩序。

  對於實際的報銷比和醫保所説的政策範圍內的報銷比的差距問題,梁萬年説,政策範圍是75%,老百姓的感受只有50%多。自付這塊用得太多。這一塊將通過改革,儘量用基本藥,用政策範圍內的藥。但必須用外邊藥的時候,是可以用的,但不能放口子,否則範圍報銷度很高,但老百姓實際感受是沒有,沒有獲得感,所以這塊要強化。

  梁萬年同時介紹,正在積極推進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應急救助、醫療救助、慈善救助等各方面共同聯動、有效銜接、定位清晰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是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改革著力點。得病以後,先報基本醫保;基本醫保報了後負債仍重,大病保險報銷;大病報銷後負擔還重,就要進一步加大醫療救助投入比例。目前,政府補助達到160個億。醫療救助再貧困,就動員社會力量來慈善救助。對一些三無病人,無主的、無錢的,無支付能力的,醫院必須馬上救治,花費的所有合規醫療費用都可以報銷。這將成為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改革的著力點。

  梁萬年説,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核心就是要建立新的運作機制。

  一方面加強財務管理、預算管理。精神病醫院,傳染病醫院,兒童醫院,婦産醫院等,政府要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傾斜,保證他能夠運作。但對一些綜合性醫院,其實很難虧本,怎麼來進行嚴格的財務管理,執行預算管理,收支節余?如何有效分配?一方面,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另一方面又不能為了掙錢去拼命掙錢。這次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是構建新機制,破除逐利性,回顧公益性。

  被問及“有沒有人托您幫助挂一些專家號?”時,梁萬年説: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但從改革角度,儘量把這種現象減到最少是改革的目標。有效的分級診療體系,讓系統內部形成有效聯動,病人找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和上面的專科醫生是一個團隊,就省很多事。但這有一個過程,這是改革要解決的問題。“我希望找我的人越少越好,中國的分級診療體系建立之時,也就可能是我醫改的成功之日了。”

  梁萬年還通過中國之聲官方微網志呼籲全社會進一步凝聚共識,向不合理的體制機制開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