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願在巴西建蚊子工廠
- 發佈時間:2016-02-23 07:55:0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科學家:願在巴西建蚊子工廠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黃晶晶】全世界每年有數億人因蚊蟲叮咬患病,而最近出現的能致“小頭娃娃”的寨卡罪魁禍首也是蚊子。為對付蚊子,各國研究人員想了很多辦法。我國中山大學教授奚志勇所帶團隊的技術全球領先——生産和釋放攜帶共生菌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它們與野外雌蚊交配後産下的卵將不會發育。21日,奚志勇前往巴西參加寨卡疫情防控專家會議。作為中國的唯一代表,他將把中國的蚊媒絕育技術介紹給巴西。
環球時報:您這次去巴西主要做什麼?有可能在巴西建一個蚊子工廠嗎?
奚志勇:這次會議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巴西衛生部聯合舉辦的。針對目前寨卡的情況,把現有主要的新型蚊媒控制技術做一個展示,為下一步控制寨卡確定短期和長期的計劃和工作目標。
我們希望通過展示整個實驗進展,告訴南美各國這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下一步應用的巨大前景。我將用現場測試數據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我們的控制效果。如果得到巴西政府支援,我們願意在巴建蚊子工廠,為防控寨卡服務。
環球時報:去年7月啟用的廣州沙仔島蚊子工廠,産能已達每週100萬隻?
奚志勇:我們廣州的蚊子工廠去年已經達到這個産能。我們這個生産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有4個車間,每個車間按照現有技術能夠每週生産500萬隻雄蚊。我們的目標是未來5-10年達到每週25億雄蚊産量,基本清除中國南部各省重要人類居住區的傳病伊蚊。
環球時報:這麼大的産量,這些蚊子將去向何處?
奚志勇:我們釋放的雄蚊不叮人、不傳病,在野外最多存活兩周。我們去年釋放的沙仔島會繼續是一個主要實驗點。今年我們會再增加幾個實驗點以增加試驗的重復性。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兩或三年時間能夠走上大規模的應用。
環球時報:這個技術是否是昆蟲不育技術(SIT)的一種?
奚志勇:從某種程度上説,我們這個方法是一種廣義的SIT技術。不同於傳統SIT所用的物理辦法,比如用射線進行輻射使蚊子絕育,我們通過生物共生菌來達到絕育的目的。世界上還有用轉基因蚊子來達到絕育目的。目前做昆蟲絕育主要就是這三種。我們是這個技術的全球領導者之一,雖然還在田間測試階段,但大家對它都非常看好。
環球時報:路透社最近稱,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英創松的子公司Oxitec將在巴西設立新的轉基因蚊子工廠。據報道,他們去年在巴西皮拉西卡巴釋放了2500萬隻轉基因蚊子,使該地區蚊子幼蟲減少了82%。同轉基因技術相比,我們這個技術有哪些特點或優勢?
奚志勇:兩者各有優點。我們這個最大優點是它是一個徹底的天然系統。我們沒有在環境中加入任何外源的東西,我們使用的是一個自然界天然存在並且人類一直都在接觸的共生菌。
去年,在持續釋放區我們投入了約650萬隻雄蚊,最終達到幾乎百分之百地清除蚊子幼蟲。在釋放的最後一整個月裏,我們最終只監測到一個孵化的幼蟲。而成蟲的控制效果,也達到97%。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們的技術跟轉基因技術比更有吸引力。
環球時報:您在美國也有教學任務?
奚志勇:我除了在中山大學任教,還是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微生物和分子遺傳係的教授,在美國也有實驗室和科研團隊。所以,目前中美兩邊我們同步開展相關工作。但現場測試工作完全是在中國這邊做,美國那邊更多的是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為了促進我們的工作,幾年前在雙方校領導支援下成立了中山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研究中心,由我做中心主任來推進這個項目。
環球時報:這個共生菌滅蚊技術是中美聯合開發的?
奚志勇:確切地説,這是中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合作項目。參與項目的人員超過9成是中國科學家,主要資助方是中國政府,但項目早期也得到美國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蓋茨全球健康大挑戰聯合基金的資助,獲得了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支援。現在關於沃爾巴克氏體共生菌的應用研究都基於我們團隊在2005年取得的技術突破,故我們是這個核心技術的首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