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藥“滅絕” 別怪價格改革
- 發佈時間:2015-09-16 09:50:39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漫畫/許英劍
由於價格被管死,誰知道廉價藥真實的流通狀況?即便一些企業家明知道藥品短缺,他們也沒有動力生産——多生産多虧損。
幾塊錢的嬰兒痙攣症藥品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在黑市竟被炒到幾千塊錢。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一聽這消息,下意識反應是:價格管制。遵循一般規律,越有效的常用藥,越容易遭遇價格管制。ACTH不僅是治療嬰兒痙攣症的良藥,同時廣泛用於支氣管哮喘、嚴重皮炎、關節炎等疾病,很早就被列入基本藥物目錄。價格管制的直接後果是,企業生産此種藥品無利可圖,選擇停産。
本著“讓窮人用得起藥”的初衷,但得來無藥可用的後果。今年6月1日起,政府對絕大多數藥品取消價格管制,正是基於這樣的反思。ACTH應該也在解禁之列,只恨鬆綁太遲。藥企捕捉資訊,重新生産流通、價格調整都需要時間,希望這過程越短越好,以免耽誤人命。但遺憾的是,這還並未準確反映到具體的市場需求。
為什麼是價格而不是其他分配機制?政府管制藥價初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在一些藥品領域出現,放開管制,價格漲到天上,這個情況屬於改革的震蕩,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會嘀咕,以一盒藥幾千塊的黑市價作參考,窮人是負擔不起的,但是,指令企業按需生産,醫院多加備貨,根據政府低價向患者提供親民藥品,打擊黑市,既能滿足需求,還能打擊黑市,豈不兩全其美?
首先應當明確,價格高企是管制的後果,一旦放開,價格將不可能回到黑市高價。更重要的是,價格是一束靈巧的信號,它既是供給和需求的信號燈,同時是一柄包含刻度的尺規,其背後資訊十分複雜,指示起來卻非常簡單,即企業只需盯住價格就可以,價格上漲就增産,價格下降就減産,笨拙的企業家亦步亦趨,大體也能滿足需求。隨著聰明者勝出,市場會趨向完善。最糟糕的市場,也好過最完美的管制分配。
應該看到,如果政府管制價格,企業的眼睛就會被蒙蔽,感知市場的神經被切斷了。他們得到的價格都是正規渠道一成不變的售價。企業沒有能力蒐集真實的市場價格,他們只會根據新聞媒體和政府指令生産。去年3月份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就在藥監局要求下,突擊生産ACTH。此前此種藥品供不應求,黑市價格(也可以説是真實的市場價)已達幾十上百倍,企業卻渾然不知。
每當媒體報道廉價藥消失,總不忘譴責制藥公司貪財忘義,但是,很多企業家對此非常委屈,他們聲稱自己對市面缺藥一無所知。我相信一部分企業家是誠實的:制藥公司每年要生産幾十上百種藥品,由於價格被管死,誰知道廉價藥真實的流通狀況?即便一些企業家明知道藥品短缺,他們也沒有動力生産——多生産多虧損。
幸好改革已經落實,大多數藥品的政府定價已經廢除,但願這事件能督促各部門加快反應。市場早日恢復它應有的樣子,會使更多人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