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醫療劇:問診社會、把脈人生

  • 發佈時間:2014-12-01 08:51:3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楊洪濤  責任編輯:孔彬彬

  《醫者仁心》《感動生命》《産科男醫生》《心術》《愛的婦産科》《産科醫生》,到新近播出的《青年醫生》《我和我的他們》,中國醫療題材電視劇雖然數量不多,每次登場卻能從諸多類型劇中脫穎而出,憑藉話題性和思想性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

  這一電視劇類型最早起源於美國,一般以醫院為創作背景,以案例診治為框架,劇情遊走于生命的兩端,世間百態和各色人等盡皆登場,審視人情冷暖,詮釋世態炎涼,展示悲歡離合,讓觀眾從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1994年美國電視劇《急診室的故事》播出,醫療劇全面開啟了“Professional+Personal”,即以醫生的職場經歷與個人生活為兩條主線並行表現的創作模式,此後的美劇《實習醫生格蕾》、日劇《白色巨塔》和韓劇《妙手情天》以及很大一部分國産醫療劇都沿用了這種創作思路。

  然而,由於受到製作水準和創作理念等影響,一些國産醫療劇在醫療“專業化”層面往往呈現出一種營養不良的狀態,很多違背醫療常識的情節常遭到觀眾吐槽。近年來,創作者逐漸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著力修正。無論是《青年醫生》劇組為期數月的體驗生活,還是《心術》編劇六六在醫院的臥底“采風”,都體現了其誠意和努力,向具有專業品質的類型劇創作邁進了堅實一步。另一方面,醫療劇在人性呈現層面也有些偏食,愛情劑量過剩,權謀當作偏方,親情成為補品,友情只能算是藥引子,有的劇作甚至跳脫了醫療劇的主線,成為白大褂包裹之下的愛情劇。其實,表現醫生的愛情故事無可厚非,但如果能與此同時展現出其對親情的守望和友情的關注,就能使人物塑造更為豐滿,作品更具情感力量。還有一些劇作則把醫生間的權力之爭當作敘事重點,持續拷問和透視人性的陰暗面,呈現出一種過於陰鬱的氣質,也有悖于展現醫者仁心的主流價值取向。可見,國産醫療劇在類型化創作方面還需警惕各種不良傾向,持續發力,才能走向成熟。

  不只是藝術創作方面,醫療劇在思想內涵的呈現上也有很多難點需要關注。生老病死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醫療問題則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社會問題。然而,由於我國醫療資源不平衡,以及醫療制度不盡完善,一方面導致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甚至出現因病致貧的現象,另一方面醫生職業壓力過大,醫患關係難以協調,所以醫療劇的播出總能引爆全民參與討論。其中,對醫患關係的拿捏是醫療劇最大的挑戰,既應有對醫生妙手回春的熱情謳歌,也要有對於無良醫生草菅人命的大力譴責,既要展現對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患者的深切同情,也應表達對於個別家屬和職業醫鬧的強烈撻伐。如果單方面站在哪個角度,都不夠客觀公正,稍有不慎就容易遭到質疑。此外,醫療劇對親子鑒定、臨終關懷、器官捐獻等熱點的展現,也引發了很多倫理爭論和道德考量。其實,優秀的醫療劇不應止步于將這些話題單純呈現出來,還應觸及蘊含在這些話題背後更為深層的思考——當代社會所面臨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以及對於社會其他弊病的問診。比如《青年醫生》中就在情節推進的同時有計劃地植入了關於就業、情感、教育等社會話題的思考。

  可見,醫療劇不只可以展現醫生生活和醫患關係,它還可以成為衡量情感的溫度計,探析人性的透視儀,治愈心靈的手術刀。我們應該勇於回應各種熱點話題,注意縫合醫生與患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安撫人們的焦慮心理,為社會心理注入正能量。令人欣慰的是,近期涌現的一些作品已經做出了成績,諸如《心術》《青年醫生》《我和我的他們》等,讓信任、希望和關愛成為一劑良藥,在緊張的醫療救治和舒緩的日常生活之間,問診社會、把脈人生,為今後的醫療劇創作指明瞭方向。

    (楊洪濤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