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探索現代中醫藥創新發展新模式

  • 發佈時間:2014-09-04 08:32:2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在8月10日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國際中西醫血管病大會上,一項有關以嶺藥業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心衰伴室性早搏的循證醫學研究成果正式發佈,為醫學界治療難治性心律失常患者篩選出了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治療藥物。

  參松養心膠囊是河北以嶺藥業研製生産的科技中藥,既往循證醫學已經證實具有整合調節和快慢兼治心律失常的作用,曾獲得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事實上,此次循證醫學研究只是國家“973”項目“脈絡學説構建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治基礎研究”的子課題之一。

  首次系統構建脈絡學説

  自2006年以來,吳以嶺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聯合國內10余家科研院所共同承擔了兩項國家“973”項目:脈絡學説構建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治基礎研究,以及基於心腦血管病變的脈絡學説理論研究,項目以“源於經典、基於臨床、創新理論、提高療效”作為指導思想,在推動中醫絡病學學科發展,促進血管病變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由吳以嶺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兩項國家973計劃項目中,始終強調中醫藥的研究需遵循學科發展規律——“以臨床實踐為基礎,以理論假説為指導,以治療方藥為依託,以臨床療效為標準”,循證醫學研究作為目前世界醫學界公認的權威科學的醫學研究方法,該類研究以大範圍、多樣本、隨機雙盲為特點,為中醫藥研究提供了權威客觀的評價方法,對於指導臨床治療提高療效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兩項973項目研究中共啟動了5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陽性藥對照臨床循證研究,包括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心梗PCI術後無再流研究、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研究、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研究、參松養心膠囊治療輕中度收縮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研究、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性早搏研究,其中前兩項在2005—2009年項目中順利完成。該項研究結果的發佈,再次為中醫理論指導下開展符合國際標準的循證研究提供了示範作用,科學循證、權威評價,對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8月2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吳以嶺告訴記者,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經脈”與“經絡”概念的混淆,將承載血氣運作功能的“經脈”混稱為“經絡”,導致自《內經》已有明確論述的血脈及脈絡理論的歷史缺位,致使數千年來關於血脈及脈絡病變的大量理論和治療方藥缺乏系統的整理研究,更未形成系統的脈絡學説。

  為此,吳以嶺和他帶領的“973”研究團隊系統整理了歷代文獻中有關脈絡理論的論述與治療方藥,基於他創立的絡病理論的“三維立體網路系統”,提出“廣義的絡脈應分為經(氣)絡和(血)脈絡兩部分。”其中(血)脈絡既是經脈系統中以運作血液為主要功能的網路,又是維持血液運作的心(肺)-血-脈迴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屬於獨立的形體器官——奇恒之腑。

  在多年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中,吳以嶺等最終形成了210萬字的《脈絡論》一書,首次系統構建脈絡學説,提出其核心理論“營衛承制調平”,形成了一套對血管病變防治具有指導價值的理論學説。

  脈絡學説開闢血管病變治療新途徑

  《脈絡論》提出脈絡學説的核心理論——營衛承制調平,揭示了營氣與血管內膜、衛氣與血管外膜的相關性,闡明瞭“脈絡-血管系統病”的發病、病機、辨證、治療的內在規律。該項目通過3469例血管病變患者的臨床調查並通過複雜系統熵分析方法,闡明瞭血管病變絡氣“虛與滯”、“痰瘀熱”、“縮窄閉”的共性發病規律與病機特點,總結出“搜剔疏通”的用藥規律,形成了代表性藥物——通心絡膠囊的組方特色。

  通過實驗,研究揭示了社會心理行為因素通過全身性神經-內分泌-免疫穩態機制失調引起並加重血管病變,為血管病變的早期干預提供了實驗依據。特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主持的通心絡穩定易損斑塊研究的相關論文發表于《美國生理雜誌心臟迴圈生理》上後,該編輯部配發的評論文章“傳統中醫藥向現代醫學的挑戰”,指出“本研究為未來可能發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點燃了希望之燈”。

  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及糖尿病微血管並發癥是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的重大疾病。吳以嶺提出該類疾病的共性核心機制——微血管損傷是制約臨床療效難以提高的瓶頸。

  急性心肌梗死無復流是國際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的難題,是指急性心肌梗死經溶栓或介入治療冠脈大血管開通後心肌微迴圈血流灌注不足的現象,可導致左室擴張、心力衰竭、猝死等嚴重並發癥。實驗與臨床循證評價證實,按絡病理論研製的通心絡膠囊能明顯減少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後心肌無復流,主要機制為保護微血管結構與功能完整性,核心機制為促進eNOS活性,實現心肌有效再灌注。

  不僅如此,吳以嶺還以脈絡學説為指導,提出了“缺血區微血管保護-腦梗死治療新策略”,為腦梗死治療開闢了除溶栓、神經保護以外新的思路和途徑。

  吳以嶺等還應用脈絡學説探討心律失常的中醫病機及治療,總結出溫清補通的組方特色,研製出國家新藥參松養心膠囊。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評價證實,該藥具有快慢兼治、整合調節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特色,為緩慢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有效治療藥物;應用脈絡學説探討慢性心力衰竭的中醫病機及治療,提出氣分、血分、水分相互影響交互為患是形成病變發展加重的惡性病理鏈,絡息成積、心臟擴大、功能衰竭是其發展加重的結果,總結出氣血水同治分消的治法遣藥特點,制定益氣溫陽、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治法及芪藶強心膠囊新藥組方,對上述藥物進行的大量臨床及實驗研究佐證了脈絡學説在血管病變治療中的理論指導和臨床應用價值。

  為中醫藥創新發展模式提供借鑒

  吳以嶺告訴記者,多年來,研究團隊一直遵循中醫藥學科自身發展規律——“以臨床實踐為基礎,以理論假説為指導,以治療方藥為依託,以臨床療效為標準”,將中醫理論研究、基礎實驗研究、臨床循證評價、藥效物質與作用機制研究有機結合,創新發展脈絡學説,闡明通絡方藥的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採取國際公認又體現中醫特色的隨機雙盲、多中心循證研究,客觀評價通絡方藥的臨床療效,為提高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及其血管並發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的臨床防治水準提供理論指導和有效藥物。

  “脈絡學説的原創思維帶來血管病變組方原創和新的藥物選擇範圍,新研製的營衛調節方、四味通絡方及單味通絡藥物研究又為創新藥物研發奠定了基礎。通心絡、參松養心、芪藶強心等膠囊的研究結果已寫入藥品説明書,因科技含量提升均被列入了國家醫保目錄,通心絡膠囊更是被列為基藥目錄。”談及研究成果,吳以嶺如數家珍。

  吳以嶺認為,多年來研究團隊堅持的“源於經典、基於臨床、創新理論、研發新藥、提高療效”的“理論+臨床+新藥”的發展模式,為探索現代高科技條件下的中醫藥創新發展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鑒。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