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健康資訊 > 正文

字號:  

完全不怕抗生素?“超級細菌”沒那麼猛

  • 發佈時間:2015-11-25 10:21:43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所謂的“超級細菌”再次挑動公眾神經,傳播過程中其嚴重程度也被無端誇大。近日,一則關於“超級細菌”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消息稱,中國研究人員在從人體內採集的細菌中,發現了一種能對終極抗生素産生強耐藥性的MCR-1基因。有輿論稱,MCR-1基因的出現,意味著人類所用抗生素中的“最後一道防線”有被攻破的風險。昨日,研究者澄清,上述説法太主觀,MCR-1基因不是一種新病菌變種。

  不是“超級細菌”

  也非無藥可救

  11月18日,研究報告發佈在國際最專業、權威的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的子刊《柳葉刀·傳染病》上。據悉,這是國際上首次報道質粒介導的黏菌素耐藥基因MCR-1,確證其功能,併發現攜帶該基因接合性質粒極易傳播擴散,從分子機制上解釋了目前國內黏菌素耐藥性迅速升高的原因。有網上消息稱,人類所用抗生素中的“最後一道防線”有被攻破的風險。

  對此,論文作者之一的華農獸醫學院副教授黃顯會解釋,“出現NDM-1和MCR-1並不意味著細菌對其他藥物也耐藥了,並不意味著就無藥可救了。如果對某種藥物敏感,也可以用其他藥物治療,只有細菌對所有的藥物都耐藥時才是無藥可救,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他表示,MCR-1基因不是一種新病菌變種,不是“超級細菌”,更不是“無敵細菌”,而是存在於質粒上的一段基因。

  黃顯會強調,MCR-1目前發現僅介導多黏菌素類藥物耐藥,不會對抗目前所有抗生素。因此,如果細菌對其他藥物敏感,就算存在MCR-1,也可以用其他藥物進行有效治療。

  另一個主要研究者華南農業大學劉健華教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MCR-1雖然在動物中的檢出率相對較高,但是在病人中的檢出率還是很低的,所以它並沒有網上傳説的那麼可怕。但動物中MCR-1的檢出率較高,確實存在通過食物鏈等途徑傳播給人類的風險,病人中檢出率將來會不會增加也還有待繼續監測,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嚴重程度被誇大

  應稱為耐藥細菌

  這已是“超級細菌”短短一個月內第二次挑動公眾神經。10月29日,《自然》(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的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研究論文。廣東藥學院的科研團隊對廣州地鐵系統超級多藥耐藥細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進行樣本採集。結果顯示,在廣州地鐵的320個取樣點的樣品中,有8個樣品檢出MRSA,檢出率2.5%。隨後,傳播過程中有人以“超級細菌”為題,引發公眾極度關注。

  不過,論文作者姚振江不認同傳播過程中被使用的“超級細菌”的説法, 他認為將其稱為耐藥細菌更為準確。他強調説,國外的公共場所都會檢測到這種細菌的存在,推測對國內其他大城市做研究也會有類似的結果。

  姚振江當時也特意提醒説,感染超級細菌雖然比較危險,但根本不用恐慌。正常人如果手上沒有傷口,而且勤洗手,不用擔心感染。他強調,這個研究結果也提醒相關部門,應該對地鐵等公共場所進行更嚴格感染控制和檢測措施,比如加強消毒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