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億贊助成謎中華醫學會失聲 醫生通訊錄成誘餌
- 發佈時間:2014-10-13 08:06:00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陳晶
曾被審計署“曝光”;衛計委不清楚醫學會整改措施;有藥企稱“贊助求之不得”,可結識各醫院科室主任
一年內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收取醫藥企業贊助8.2億元——審計署6月公佈的對中華醫學會的審計報告,曾引起社會關注。然而,3個多月過去,卻一直沒有中華醫學會的任何整改資訊。留下一連串疑問待解:鉅額贊助費到底去哪兒了?藥企贊助對學術會及參會者有何影響?醫學會有無在藥企與醫院醫生間充當“掮客”?
中華醫學會 會議用筆本曾均可廣告贊助
中華醫學會官網上,一份“中華醫學會2014年學術會議計劃”赫然在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以及培訓班等,共計350多個。
過去,中華醫學會不少會議網站上都有招商手冊,一般將合作夥伴按費用分為白金、金、銀、銅四個級別,合作費用高低不等,在有的招商手冊中,扶梯、天井、餐廳、會議本和筆、會議用包都可以接受廣告贊助。
不過,記者點擊近兩個月新發佈的會議通知卻發現,不少會議網站上的招商手冊都“悄然消失”。
“藥品企業贊助學術活動並不是中國的‘發明’,而是國際通行慣例。”廣東省醫學界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美國的心血管年會、糖尿病年會每年上萬人參加,資金都是醫療相關企業贊助。“這些贊助的費用主要用於會議的正常學術交流和開支上。”
業內人士指出,在國外行業協會的財務比較透明,會議贊助也是公佈收支、專款專用。而此次中華醫學會之所以引發質疑,正是由於這些天價“贊助費”究竟用向何方,賬本並未對外曬出。
贊助費究竟如何花?幹何用?
記者聯繫了中華醫學會辦公室,被告知已把整改措施給了國家衛計委。
按照國家衛計委宣傳司要求,記者7月15日發了採訪提綱,並多次打電話詢問。直到9月23日宣傳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情況暫時還不是很清楚,還正在了解。
審計報告 “醫生通訊錄”成贊助“誘餌”
場內是嚴肅的學術研討會,場外卻是熱鬧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促銷臺——這是一些醫療行業學術會議的共有場面。
贊助醫院、醫學會開學術會議,一度成為醫藥企業最流行的公關做法。
“能夠贊助這些學術會議,對藥企是求之不得的事,有些廠家還輪不上。”湖北一家藥企負責人説,通過贊助學會舉辦的學術會議,是藥企結識各大醫院科室主任的捷徑,節約人力財力和時間不説,混個臉熟也更好辦事。
正如審計報告所指,提供“醫生通訊錄”也成為吸引贊助的砝碼。
在6月被審計署點名後不久,記者曾匿名向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的工作人員詢問:贊助是否能拿到參會醫生通訊錄?對方表示:“學術會議的通訊資訊是基本的贊助回報,怎麼會沒有呢?”
一位醫藥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國外,不經允許不可以對外公佈個人資訊。但在國內參會,主辦方通常會“貼心”地準備一份冊子,公司名稱地址、參會代表職務、手機號碼、電子郵箱,一應俱全。
■ 説法
曬賬本方可消除“借會聚財”嫌疑
廣東省律師協會醫療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宋儒亮分析指出,如果依據學會與藥企達成的合法協議,藥企贊助的會議需製作專家通訊錄進行內部交流,藥企的贊助費部分體現在通訊錄製作支出上,則無可厚非。若把含個人資訊的通訊錄作為商品進行交易,輕者可能是民事賠償,嚴重的則涉嫌觸犯刑法。
國際通行的是財政不支援學術活動,因此從現階段看,想要進行學術交流,離不開企業贊助。然而如果學術會議異化為藥企“展臺”、公司“廣告”載體,個中哪些環節違規、哪些合理,就很難厘清。而且,作為一個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法人社團,中華醫學會利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和註冊資訊等作為回報”獲取醫藥企業贊助的做法,被稱為“灰色生意經”,受到廣泛質疑。
“一些醫藥企業通過送錢的方式影響醫學會,醫學會利用準公共機構的權力影響醫院和醫生,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鏈條。”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説,鉅額費用不僅加重了公司負擔,也可能直接間接拉高藥價。
即使目前尚無法律限制能不能接受贊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認為,在拿到贊助費時,不能損害公眾利益,透明是最好的選擇。“焦點並非是否可以收企業贊助費,而是如何收、如何用,能否經得起審計。”
專家認為,一方面明確標準,什麼錢該收、能收多少;另一方面曬出賬本,總共收了多少錢,用在了哪。只有這樣,方能消除“借會聚財”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