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609天,于2018年10月10日畫下完美句號的“A股史上最大醫療器械跨國並購案”——藍帆醫療耗資近60億元收購新加坡柏盛國際93.37%股份,在為資本市場留下一個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的同時,也為藍帆醫療突破事業天花板提供了歷史性的契機。
“收購柏盛國際最重大的戰略意義是幫助藍帆醫療突破了事業的隱形‘天花板’,為公司全面進軍醫療器械領域的藍海打開大門。我們借助這個交易帶來的頂級團隊和國際化平臺,去佈局任何新科室的器械産品線,將不會再有人質疑我們是否有能力駕馭。”親歷並主辦了這場交易後,公司董事、副總裁、首席資本官兼董秘鐘舒喬日前接受了《證券日報》獨家專訪,深入介紹了收購完成後近三個月來公司的各種全新變化。
破局事業“天花板”
藍帆醫療是一家以中低值耗材業務享譽業內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其主要産品PVC醫用手套和健康防護手套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2%,位居全球第一。而自2013年登頂PVC手套全球龍頭企業以來,一直有意挑戰更高事業邊界的藍帆醫療,正式開啟了向醫療器械全領域進軍的戰略。
“從中低值耗材往高值耗材走的路程不容易,我們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教訓,並在挫折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和戰略。”日前,鐘舒喬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而此次完成對柏盛的並購對藍帆醫療來説最大的戰略意義,就是借助外力為藍帆嫁接了一流的平臺和團隊,向上打開了無限的發展空間。
“我們的産業團隊大多具備在全球頂級的醫療器械公司經營管理多個事業部和産品單元的經驗,所以未來當我們再向外科、骨科、糖尿、疼痛管理、康復等領域進軍時,大家千萬不要感到驚訝。”鐘舒喬説,這就是公司董事長劉文靜經常講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內涵。
因為完成對柏盛國際的收購,開啟了“中低值耗材+高值耗材”發展模式的藍帆醫療,在其隨即發佈的三季報中給投資者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績單。
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藍帆醫療實現營業收入17.9億元,同比增長55%;歸母凈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64%。2018年第三季度單季實現收入8.3億元,同比增長119%;歸母凈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102%。公司預計2018年歸母凈利潤3.2億元至3.8億元,同比增長60%至90%。
可談起這些財務數據,鐘舒喬直言,柏盛良好的盈利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其“心內科全球化平臺”的行業地位其實更加關鍵,也是藍帆醫療決定出手收購的最核心考量。
“賣方中信産業基金之所以會在那麼多競標買家中,做出抉擇將柏盛國際賣給藍帆醫療,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藍帆醫療對柏盛國際的平臺型公司和全球化公司的價值認知是最深刻的。”鐘舒喬談到,與許多潛在買家只對柏盛國際的中國區業務感興趣,希望賣方將柏盛國際予以分拆出售不同,藍帆鮮明地主張,柏盛國際只有保持全球化的運營架構才具備平臺型公司無限的價值,分拆是自斷其臂。這種認知與賣方不謀而合,因此很快便達成交易共識。
對於柏盛國際的價值內涵,鐘舒喬進一步解釋道,藍帆醫療不算醫療器械行業的先行者,但後發制人、起點極高,最核心的就在於擁有了柏盛這個全球化的平臺型公司。
首先,研發和臨床的International Standard,給公司在持續的産品競爭上帶來領先優勢;其次,未來進軍其他科室後,有了柏盛這個跨國公司作為橋頭堡,公司的任何一個産品線的天花板將有機會上移至全球市場,同時,因為全球不同區域的流行病學差異和醫學發展階段的不同,公司可以針對特定産品線靈活選擇不同區域市場的註冊和進入策略。
最關鍵的是,國際化的平臺型公司能夠給世界各國的精英們提供眾多的選擇和可能。“吸引人才絕不僅僅是薪酬問題,從我們的經歷來看,有時候人家到你企業來的決定性因素可能恰恰是你正好在美國有個研發中心,或者他想回東南亞老家工作,又或者是他想利用自己在日本多年的行業經驗幫助公司開拓更多的日本市場。這就是國際化的平臺型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鐘舒喬舉例説。
收購柏盛實現協同互補
在交易過程中,藍帆醫療展示出的開放、包容、規範的企業文化和體制,也吸引並打動了柏盛國際的管理層。
鐘舒喬介紹,交易談判過程中,藍帆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李振平和藍帆醫療董事長劉文靜全程參與,分享彼此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加深彼此的認知。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18年9月12日交易收官之際,藍帆醫療大刀闊斧地調整了管理層的人選安排:公司設立最高經營決策機構執委會,共8人,其中,柏盛國際的管理層有5人加入,金融行業人士新加盟1人,公司原有防護業務僅保留2人;柏盛國際CEO李炳容出任藍帆醫療CEO。
“需要強調的是,藍帆醫療收購柏盛並非是借殼交易。”鐘舒喬説,這起大金額的交易過後,藍帆集團持有藍帆醫療的股權比例仍然維持在40%以上,因此不存在所謂的上市公司被柏盛借殼的説法。而這次調整治理結構和管理層,完全是出於事業發展和團隊建設的需要。“鐘舒喬説。新任執委會委員背景多元,均是來自各自領域的頂尖人士,高層的民主、開放、充分交流猶如”定海神針“一般影響著整個公司的價值觀和融合氛圍。交易完成的三個月內,形成”防護事業部+心腦血管事業部新架構的藍帆醫療,迅速完成了公司戰略的全新佈局和新老團隊的交接與融合,就是最好的證明。
藍帆醫療CEO李炳容曾多次在不同的場合評價:“對柏盛國際的管理層和員工而言,嫁接到藍帆這個平臺上是最合適的。”
“客觀來講,醫療器械領域的中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彼此間的商業模式和競爭要素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交易完成後,硬要説在業務層面去實現怎樣的協同也不現實。”鐘舒喬並不避諱“雙輪驅動”的産業模式差異,“但是,中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的商業模式和抗風險能力是非常互補的,越是在政策環境不明朗、風險和機遇並存的商業世界中,我們這種充分分散的業務板塊佈局和地域佈局所帶來的好處就更加顯而易見。”
做平臺型領域佈局
完成了對柏盛國際的收購,如今的藍帆醫療上下對未來充滿信心。
一方面,在老齡化進程加快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升高推動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心臟支架銷量全球排名第四、中國排名第三的柏盛國際,其重磅新産品的上市放量,可推動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而這也將為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福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柏盛國際旗下主導未來市場的新一代旗艦産品BioFreedom支架,這款全球市場唯一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援的可將高出血風險(HBR)患者PCI術後DAPT治療從1年縮短至1個月的心臟支架,目前在中國市場註冊上市的日程也在加速中,預計最快於2021年上市。
更重要的是,鐘舒喬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並購完成後,公司確定的“A+X”即“中低值耗材+高值耗材”的發展模式,成為公司向跨國綜合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邁進的重要路徑。
對於原有的防護業務,在現階段資源存在約束的情況下,將以穩健的內生增長為主,持續提高自動化水準及精細化管理水準等核心競爭力,保持行業平均水準以上的增速;然後配置更多的資源在高值耗材領域。
“柏盛國際的並購交易對藍帆醫療最重大的戰略意義,恰恰就體現在這個‘X’上。”鐘舒喬談到。
“X”指的是未知的未來的一切,目前落地的是柏盛國際的以心臟支架為拳頭産品的心腦血管器械業務,未來公司還將按照既定的戰略和標準在外科、骨科、糖尿等賽道佈局。
收購柏盛國際是藍帆醫療打造心腦血管事業部平臺的第一步。藍帆醫療方面目前的規劃是借助上市公司和柏盛國際的研發能力、資金實力、投資並購運作,將柏盛國際打造成心內科甚至心腦血管領域的平臺型公司。
“準確地説,柏盛國際已經是一個平臺型公司了,從産品研發到生産再到銷售,柏盛國際不僅有著完整的平臺,而且有用非常傑出的行業地位。世界上主流的心臟支架公司裏,柏盛國際是極少有的沒有任何技術專利購買,全部通過自主研發掌握所有心臟支架技術的企業。”鐘舒喬説,接下來為了實現增長,柏盛國際還將以心臟支架産品為依託,不斷開發PCI配件、藥物球囊、結構性心臟病的相關係列産品,來擴充豐富産品線。對於公司欲積極佈局的其他領域,鐘舒喬特別介紹了藍帆醫療最核心關注的外科領域。他説,與心內科相比,外科的概念更加寬泛,涉及的臨床科室也更多,藍帆醫療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外科領域有所破局,通過核心大容量單品的介入來佔領外科的制高點,然後按照心內科的做法,先有平臺再補充産品線。
“過去的藍帆醫療就像在江河中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的一艘航船,而柏盛國際就像途中偶遇的燈塔,將藍帆醫療導引向更加遼闊的大海。從此,藍帆醫療將以加速度滿舵、揚帆遠航。”鐘舒喬感嘆道。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