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昨日深夜回應,要求相關部門認真調查核實
昨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消息刷屏,吃瓜群眾被“基因編輯技術應用疾病預防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所震撼,但是醫學界的專家卻對該項研究頗為質疑,逾百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對其進行“炮轟”。
基源基因副總經理肖辛野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項研究在沒有解決技術問題和倫理問題的情況下就開展,非常不負責任。
昨日,賀建奎的優酷視頻賬號“賀建奎實驗室”更新了5個視頻。在《“設計嬰兒”是一種誤解》的視頻中,賀建奎稱,歷史將會證明倫理站在我們這一邊。
據悉,接受該項研究醫學倫理審查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在昨日受到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調查。
昨日深夜,國家衛健委官網發佈回應稱,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技術和倫理尚存問題被“炮轟”
昨日有媒體報道稱,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份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消息一經傳出,就立刻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早上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感覺不太可能,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技術上還不夠成熟,另外,倫理問題也無法解決。”肖辛野博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特別小的細胞核裏有30億對鹼基,每個鹼基代表一個遺傳密碼,要找到特定的片段去精準編輯,是十分困難的。國內外有團隊一直在做此項研究,因為有‘脫靶風險’,該技術發明團隊多次呼籲暫停此項研究。”
他表示,簡單來説,脫靶就是錯誤地定位了目標基因,編輯了不該編輯的地方。如果發生脫靶,産生的影響可能是我們無法預估的。
“人類對基因技術的利用有五個層次,分別是存、讀、懂、用、寫。在‘懂’的層次,就存在倫理問題,例如,我們是否要提前告訴未滿18歲的孩子,以後他大概率可能得某種癌症等;而在最後‘寫’的層次,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對倫理的探討也還很初級。這項研究跨過了倫理的探討和技術的限制,直接開展,顯然非常不合理。”肖辛野如是説。
昨日晚間,122位科學家通過微網志“知識分子”發佈聯合聲明,稱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國家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
而賀建奎所任職的南方科技大學也發佈聲明稱,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
倫理調查已啟動
據公開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顯示,賀建奎的這項研究由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稱“符合倫理規範,同意開展”。但是,這家醫院是否有該項資質也備受質疑。
昨日,深圳衛計委官方微信稱,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于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佈。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相關負責人對媒體回應,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嬰兒的基因編輯並非在該院進行,嬰兒也不是在該院誕生。
企查查顯示,賀建奎共任職9家企業,擔任其中6家公司的法人,名下有兩家與基因檢測相關的公司,分別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瀚海基因”)和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對此,天壕環境回復媒體稱,公司2016年、2017年投資入股了福州紫荊海峽科技合夥企業(簡稱“福州海峽”),後者進一步投資瀚海基因,但公司主營還是公共事業、環保業。
據天壕環境半年報顯示,公司投資福州海峽900萬元,持股比例為3.75%。公開資料顯示,瀚海基因是一家由南方科技大學孵化,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密歇根大學的博士留學生團隊于2012年創立的生物科技公司,獲得世界500強正威國際集團和啟迪創業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旗下基金的投資。
受此消息影響,昨日下午,天壕環境股價直線漲停,收盤報4.19元/股。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