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藥品頻頻斷供 政策出臺緣何仍無保障?
- 發佈時間:2015-09-18 07:40:06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金瀟
廉價常用藥短缺。
腎癌兒急需廉價藥。
低價藥、罕見藥頻頻斷供 有特殊通道方便藥企亦難解決問題
從今年8月開始,不到20元一支的廉價化療藥放線菌素D就陸續傳出斷供的消息;僅7.8元一支、用於治療嬰兒痙攣症的注射促皮質素也嚴重缺貨。在國內許多醫藥論壇上陸續出現了為孩子、為患者治病求藥的網帖,各地廉價藥斷供的現象再次引起人們關注。記者走訪發現,在醫療資源相對較集中的廣州,近年來這種現象也頻頻出現。特別是一些特效藥的短缺,更影響治療進展,讓醫生“很傷腦筋”。
而面對日益短缺的廉價藥和“孤兒藥”,藥企則認為沒有利潤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反而是缺乏暢通的渠道和模式確保患者利益和藥企利益之間獲得平衡,只有二者平衡才能確保廉價藥和“孤兒藥”(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罕見病的藥品)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放線菌素D對腎母細胞瘤患兒的副作用小些,效果可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蘭和魁記得,一兩個月前,他在臨床治療中還用到過這種藥品。
廉價藥品頻頻斷供
醫生著急病人無奈
“當時醫院藥房還有少量供應,但家長問我:有可替代的國外進口藥,一支6000元左右,是否效果更好?我當時就勸他沒必要浪費錢。”蘭和魁分析説,一支國産放線菌素D大概20元左右,國外替代藥6000元,效果不會差很遠,但差價卻近300倍。而化療要持續一個過程,下一階段的治療還要花不少錢,“這筆經濟賬不能不算啊!”
有醫生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般來説,作為放療的輔助藥物,放線菌素D每日的使用量是6~8微克每公斤,一般來説,10歲以下的兒童一天用量是0.2毫克規格的藥品一支,這個藥品最高售價就是28元左右,有些醫院除去藥品加成僅20元左右一支,非常便宜。一般情況下是10天一個療程,使用這種藥品一個療程不過是200多元,但是如果沒有這種藥品,進口替代品就要6000多元,一個療程就是6萬元,差距巨大!有些癌症患者可能前後要進行多次放療,這會讓費用的壓力增大不少。蘭和魁也表示,有些情況下,因為缺乏這種藥,醫生可能會考慮調整治療方案,那麼到底要多花多少費用,患者是否能適應都是無法預計的了。
不過,近期需要用到放線菌素D的腎母細胞瘤患兒就沒那麼幸運了。前天,蘭和魁跟醫院藥師通過電話,被告知最後進的一批20支放線菌素D已經用完了。因為這藥臨床用量不大,只有一個生産廠家,若供不上貨,全國各醫院便都陷入採購困難中。
“其實,近些年臨床醫生都有感覺,一些效果不錯價格又不貴的常用藥用著用著就沒貨了。”蘭和魁舉例説,2013年,國內臨床治療甲亢的首選藥品——甲巰咪唑(俗稱“他巴唑”)也曾一度告急。作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裏的藥品,在三甲醫院,他巴唑的供給幾乎幾十年未斷過。但因生産利潤低加上原料廠停産,藥廠不生産,市場上沒藥了,病人很無奈,臨床醫生很著急。
“為了不影響治療,醫生只能退而求其次,給病人改治療方案、重新換藥。”蘭和魁説,有時換藥不但有風險,而且還會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實屬無奈之舉。
每天上百缺藥記錄
一半是低價藥
“這種感覺近年確實比較明顯。”廣州一家三甲醫院負責藥品採購已10多年的主管藥師張宏告訴廣州日報記者,大概在2011年,用於心臟病手術治療的藥品——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在全國範圍內出現局部供應短缺後,又陸續有人血白蛋白、抗蛇毒血液等“救命藥”供應不足。媒體的報道引起社會關注後,這些藥品的供應在一段時間內又逐漸趨向穩定。接著,像甲巰咪唑之類雖不是急救必需,但在臨床上稱得上是“價廉物美”的藥品也開始陸續供應不上。
“我天天上採購平臺去訴苦,缺得最多的還是常用的低價藥。”張宏有時每天接到的缺藥記錄多達100多條,其中一半就是低價藥。有時“追一追”,所缺的100多個藥能及時補充進幾十個,但有些斷斷續續兩三年都很難恢復正常供應。
張宏介紹,“低價藥”現階段是指日均費用標準不超過3元的西藥和不超過5元的中成藥。像復方丹參滴丸、維生素B2片、複合維生素B片等常用的低價藥,雖然廠家未完全停産,但確實乏利可圖,生産廠家沒有積極性,有時也會供應不上。在該院,前段時間複合維生素B片就斷供近半月。
有些低價藥缺了還能找到替代藥,比如復方丹參滴丸。而一些雖然單價不高,但用量很少的特效藥,比如用於嬰兒及兒童的心臟病的地高辛酏劑和搶救蛇咬傷的抗眼鏡蛇毒血清等一旦斷供將直接影響病人的救治,讓醫生“很傷腦筋”。
張宏舉例説,像絨促性素,已經緊缺了3年左右了,即使盯得很緊,也只能斷斷續續能“搶”到有限的供貨。
“因此,現在只要有貨,我們的低價藥庫存會備足三個月以上。”張宏坦言,作為省會的三甲醫院,該院的情況算好的了,而在下面的一些基層醫院,缺藥的現象“肯定更嚴重”。
政策出臺緣何仍無保障?
跟藥商議價醫院是外行
“其實政府層面已經出臺過多個應對措施。”據張宏介紹, “但到目前為止,仍只有這4個品種進入定點生産試點。”張宏説,今年國家發改委會同衛計委等部門又聯合發出《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從6月1日起取消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絕大部分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他認為,普通藥品取消最高零售限價後,先取消最高零售價的低價藥品的優惠措施就不復存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藥企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可能更傾向於生産高利潤的仿製藥藥品,臨床緊缺的低價藥未必具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所以,要解決常用低價藥品短缺問題,也許在藥品招標方面要給予更大的優惠,在廣東的藥品招標中,低價藥品實行掛牌議價招標,看似給予了低價藥品政策上的支援,事實上卻是把這部分藥推給了醫院,讓醫院自行與廠家議價,而醫院沒有與廠家議價的經驗,費了很大的精力去議價也沒辦法保證供應,各大醫院漸漸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讓低價藥品的供應更加困難。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了,公立醫院的藥品採購資訊都匯集到省裏的採購平臺,想分析各類藥品的供求狀況並不難。”張宏認為,對於臨床常用的低價藥,完全可以運用大數據分析來合理議價,集中協調供應,使藥廠有利可圖、提高生産積極性,醫院也不用天天想著怎麼與廠家議價,讓醫院有更多的時間診治病人。而對罕見病藥品,可借鑒國外對“孤兒藥”生産的支援力度,除了定點生産外,還應考慮提高企業退稅、開通審批綠色通道,使罕見病患者能用得上藥。
藥企:國家下訂單不賺錢也行
實際上,此次放線菌素D斷供事出有因,原來仍然在生産該藥的只有海正輝瑞一家,而此次斷供,恰是因為原來生産此藥的浙江海正藥業有限公司“企業重組後生産線調整”而暫停生産,致全國斷貨。調整之後,該藥將主要由海正輝瑞生産,海正輝瑞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在加班加點地進行生産調試,盡全力在生産“放線菌素D”,相信最快下周能夠公佈確定的供應時間表和相關細節。
而對於為何僅有一家企業生産這一藥品,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這一類藥品售價較低,以放線菌素D為例,0.2毫克的成品藥,國家限價為28.56元,以前在部分平臺上的售價僅為23.8元,部分醫院售價更低,而目前市場上,作為生物試劑的放線菌素D都已經售價高達5毫克780元,這中間藥企的利潤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因為生産者少,競爭少,藥企可能根本不會考慮去生産這種産品。“現在利潤最高的是進口獨家藥物,把低價低量的孤兒藥生産留給國內藥廠,而國內藥廠的藥價則被一壓再壓,靠廉價藥幾乎不可能維持運營,如果還有競爭者加入,肯定會血本無歸。”據了解,自2008年以來,藥品批文就逐漸收緊,只減不增,但不少藥企也認同,如果放開批文,低價藥物價格更低,更是無藥廠願意生産。
針對目前將議價環節交給醫院和藥廠自行議價的做法,有藥企表示歡迎,“我們很願意直接供應藥品給醫院,這樣可以省去中間環節,但是醫院積極性並不算太高,尤其是一些“孤兒藥”或是廉價藥,所謂議價空間不過幾元錢,貨量也沒有多少,專門派出人力物力來議價確實也不現實。”一名來自廣東藥企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各個省均有自己的招標平臺,獲得缺藥資訊並不困難,“哪些藥品缺乏、哪些醫院缺藥,資訊縱向地匯總沒有問題,關鍵在於這個平臺橫向的資訊匯總與協商機制。”
這名負責人直言,如果各個平臺能夠將需求匯總上報衛計委,由衛計委組織帶量採購,然後配送到各平臺,“作為藥廠而言,如果能夠得到國家訂單,等於是對企業的肯定,是一種榮譽,即便沒有利潤或是低利潤,都會樂於生産。好過現在又賺不到錢,做了好事也沒人知道,誰會有積極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