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正文

字號:  

沒了政府的“天花板價格” 藥價會漲嗎

  • 發佈時間:2015-05-06 09:32: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劉世昕  責任編輯:朱苑楨

  5月5日,在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患者在藥房窗口取藥。 新華社記者 王曉/攝

  在我國已實施15年的藥品政府定價機制將於本月底結束。

  5月5日,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發出的藥價改革通知稱,我國將於今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在北大醫學部藥學院教授史錄文看來,這意味著,政府這只手要大幅減少對藥品定價權的干預,更多地讓市場説了算,是市場化改革在提速。

  但很多公眾擔心,沒有了政府的“天花板價格”,會不會導致藥價上漲?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的説法是,取消政府定價,並不等於政府放棄對藥價的監管,政府還將從醫保控費、完善招標採購制度等層面來管控藥價。

  我國現行的藥品定價機制開始於2000年,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由價格主管部門對醫保目錄內藥品和目錄外特殊藥品實行政府指導價(最高零售限價)管理,也就是藥品賣到患者手中不得高於政府給出的“天花板價格”。

  史錄文説,在15年前醫療保險制度、藥品招標採購政策尚未健全的情況下,最高零售限價管理方式與同期衛生、醫保制度以及藥品市場發育程度是適應的,體現了政府調控與市場競爭相結合的原則。

  儘管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有其合理性,但在10多年的運作中,這種藥價管理方式也表現出很多弊端。飽受詬病的一個問題是,10餘年間,價格主管部門曾多次下調很多藥品的最高限價,但後果往往是“降價死”——只要價格主管部門一下調價格,這種藥品就從市場消失,換一個名字,重新問世,老百姓並不能感受到藥品價格的下降。而且市場上的藥品成千上萬,價格部門有限的幾位工作人員很難根據真實需求給出合理定價。

  很多專家都認為,政府最高限價的藥價管理機制很難反映出市場真實的需要,不能及時反映和引導市場供求。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承認,這種定價方式近年來對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的拉低作用越來越弱。

  另外,國家發改委負責人還表示,近年來,公立醫院全部都已經執行藥品招標採購制度,這與最高限價制度在功能上是有重疊的,取消藥品最高零售限價管理,建立新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勢在必行。

  史錄文説,據他了解,早在2012年,國家發改委就在醞釀新的藥品定價機制,也在藥企、醫院、患者之間做了大量的調研,最終形成了今天的這個方案。

  關於藥價改革,國家發改委給出的官方表述是,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採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更細緻的內容是,藥品被分成5種情況,不同的藥有不同的定價機制。簡單來説就是,除了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還實施政府最高定價外,其他藥品都靠市場機制決定:醫保藥品由醫保機構探索合理的價格機制;專利藥靠多方談判;醫保目錄外的血液製品、疫苗等通過招標採購或談判定價。

  對消費者來説,最大的擔心就是,政府“撒手”會不會導致藥價走高。市場派的學者並不認為政府的退出會導致藥品價格上漲。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朱恒鵬多年來秉持的觀點是,在充分競爭的環境下,商品自己會遵循其價值規律。而且,近年來,公立醫院早就通過招標來確定藥品的價格,事實上,價格已經市場化,政府退出定價,不會導致藥價飛漲。史錄文也認為,在醫院藥品招標制度已經充分確立的背景下,取消政府定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會造成藥價的大起大落。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也認為,公立醫院現有的招標制度會起到抑制藥價高企的作用。這位負責人説,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後,由於有招標採購機制的約束,醫院銷售的藥品價格會保持基本穩定。但不排除部分藥品價格因成本、市場供求變化等因素會有所變動。

  此外,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還特別強調,政府不定價了,不意味著放棄政府對藥價的監管,多個部門會發揮各自的職能對藥價進行管理。

  史錄文説,比如,衛生計生部門要完善藥品採購機制,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有序競爭。醫保部門要通過醫保的控費作用,促進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合理確定採購價格。另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監管,即衛生部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獎懲制度,控制不合理使用藥品醫療器械以及過度檢查和診療,強化醫藥費用控制。

  藥價改革是醫改的措施之一,老百姓還關心,看病貴的問題是否會因為藥品定價機制的更加合理而得到化解。史錄文説,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只是整個大醫改鏈條中的一小環,還遠遠不能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實現藥價合理只是邁出的一小步,要解決看病貴,還有有賴於醫保體系的完善和公立醫院改革的繼續推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