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藥生産企業環保壓力陡增 專家:須"獎懲分明"
- 發佈時間:2015-02-04 10:42:31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朱苑楨
如何在GDP增長和治理污染上做平衡,是政府部門無法回避的一個選擇
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正式實施。這對存在污染排放的企業來説,成了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被舉報,企業將面臨輿論和政府的雙重壓力。”一位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具體到醫藥行業,原料藥生産企業的環保壓力將陡增。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國家對環保整治的力度越來越大,醫藥企業如果不解決環保問題,也很難繼續生存下去。然而,採取何種方式促進企業主動達到及格線,成為相關部門考慮的問題。
原料藥生産企業業績承壓
行業整合勢在必行
具體到醫藥行業,不同的醫藥企業所産生的廢氣、廢水、廢渣不同,對環境和人類産生的影響也不同。上述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相較而言,原料藥生産過程産生的危害較大。
對於新實施的《環保法》,海普瑞在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表示,環保法對原料藥企業影響不大,對粗品生産企業可能會有影響。海普瑞主要從事原料藥(肝素鈉)的開發、生産經營,貨物及技術進出口。
不過,對於大部分原料藥生産企業來説,環保壓力一直是其揮之不去的難題。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産大國,尤其是發酵類藥物産品的産能産量位居世界第一,現在全球70%-80%的原料藥在中國生産。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我國原料藥生産整體處於産能過剩的狀態,一些原料藥生産企業甚至滑到了虧損的邊緣,再加上環保壓力,這讓它們運營更是艱難。
據北大醫藥發佈的2014年業績預告,受原料藥市場行情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公司原藥銷售價格大幅下滑,公司主要原料藥銷售價格下降約30%;環保搬遷項目陸續轉固投産後運營費用增加,其中折舊費用增加約4200萬元,項目貸款利息不能資本化,增加財務費用約5000萬。綜上原因,公司2014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約1000萬元-2000萬元。據廣濟藥業發佈的2014年業績預告,公司主導産品核黃素外需不旺、內需疲弱、銷量同比下降,加上原材料及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相關銷售費用增加,成本上升,導致公司主導産品利潤空間縮小、凈利潤大幅度下降。預計2014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4億元至2億元。
上述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如若加上不斷上升的環保成本,這些原料藥企業業績將更是雪上加霜。
未來如何發展,成為擺在原料藥生産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史立臣認為,環保成本的上升,促使一些企業不斷轉型,“例如華北制藥、東北制藥向化藥製劑方向發展。”此外,一些原料藥企業應該進行資源優化配置,例如拋棄一些沒有競爭力的原料藥品種。與此同時,行業整合也是企業的發展方向。
魯抗醫藥受罰僅5萬元
懲罰力度遭質疑
如何在GDP增長和治理污染上做平衡,是政府部門無法回避的一個選擇。面對原料藥行業業績整體承壓的情況,如何促使這些企業進行環保改造也是政府思考的問題。
魯抗醫藥是一家以生産抗生素原料藥為主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要産品是抗生素原料藥、半合成抗生素原料藥、製劑藥品以及獸用抗生素。在國家限制抗生素使用、行業惡性競爭的影響下,公司的業績並不理想。然而,更為雪上加霜地是,2014年12月25日,有媒體報道了魯抗醫藥污水排放給周邊環境帶來影響一事,國家相關環保部門及時對公司進行了現場核查。2月3日,魯抗醫藥發佈了《關於環保核查問題的公告》。濟寧市環保局1月31日在發佈的通報意見和整改工作要求指出:此次涉事的魯抗醫藥參股子公司魯抗中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具有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工業廢水類乙級資質,2013年初以來,該公司與部分企業簽訂了污水轉移處置合同並進行處理,但其委託處理行為均沒有向屬地環保部門備案,存在環境風險。針對以上事實,一是要求對魯抗醫藥分管環保工作的負責人及中和環保公司直接責任人予以追責;二是責令其停止接收委託處理外來廢水業務,對其運營資質重新評估;關於異味擾民問題,環保部門依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對公司已按上限處以5萬元的罰款。對産生異味較重的中和環保公司菌渣烘乾生産線實施關停,對部分生産線實行停産整頓;責令企業加大投入、全面治理,最大限度降低異味污染。
對於濟寧市環保局的處理決定,魯抗醫藥表示,由於公司及時採取了産品結構調整等相關措施,上述處罰不會對公司生産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然而,對於上述整改措施,有分析人士認為,處罰力度過輕。“上述處罰措施並沒有提及對造成污染地區的群眾進行賠償一事,這相當於變相支援企業繼續違法。”
值得注意的是,魯抗醫藥環保違規一事並不是個案。1月28日,廣濟藥業發佈了《關於公司環保整改情況的自願性資訊披露公告》。2014年12月21日,武穴市環境保護局向公司下達了《環境違法行為限期改正通知書》,但在通知書中,廣濟藥業也未受到任何處罰。
上述案例折射出目前法律對環保違規企業懲罰力度不夠的現象。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醫藥企業的環保改造成本較高,動輒可達到億元。“有一些設備還得從國外引進。”然而,從目前法律對企業的環保懲罰力度來看,一些企業寧願違法,也不願意進行環保改造。
面對業績承壓的原料藥生産企業,政府如何推動其進行環保改造?史立臣認為,政府應該通過正確的價值導向,對不符合排放標準的企業進行嚴格處罰;但與此同時,也要給予進行環保改造的企業一定的支援,例如稅收減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