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國資投資運營平臺試點將擴圍 將為國企改革清障

  • 發佈時間:2016-02-24 07:21: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國資投資運營平臺試點將擴圍

  作為國企改革重頭戲,實現從管資産到管資本,國資監管體制實質性改革正在加速“破局”。《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一方面,國資委計劃擴大以國投為首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工作,下一步加快改組組建一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更好地加強國有資産監管,完善國資管理體制。另一方面,國資委已經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正在制定內部組織機構設置和職能調整方案,進一步為國企改革清障。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即將推出的“十項改革試點”中重要的一項改革內容。與此同時,地方國資監管也正在加速改革,多省市在改革自身機構的同時,繼續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工作。以江西省為例,除了進一步簡政放權外,目前江西已經完成7家省屬股權多元化國企國有股權注入省屬國控公司,將其打造成為資産總額670多億元的省級産業投融資平臺,在推動昌河汽車、江鎢有限等企業重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計劃2017年底前將完成4至5家省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組或組建工作。

  2月23日,“聚焦新國企—改革進行時”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作為首批國企改革試點,國投公司董事長王會生在會議上分享了關於國資投資運營平臺試點的改革經驗。

  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推進授權試點改革,以確立投資企業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為核心,將更多的權力交還給企業自主決策。此外,國投試點中一個突出的模式特點,是將資産經營和資本經營更好地結合起來,對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基礎性、資源性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打造一流控股企業,推動其進入資本市場,實現股權多元化和運營透明化,通過市場機制實現自我良性迴圈發展;對一般競爭性企業和做不到行業一流的企業,堅持實施“階段性持股”,按照“股權投資—股權管理—股權轉讓”的運作思路,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産權市場擇機轉讓、增值退出。據了解,目前國投有境內外控股上市公司7家,參股上市公司20家,資産證券化率約70%。與此同時,國投投資海正藥業1777萬元,轉讓收益2億元,增值11.5倍;投資上海納鐵福傳動軸項目3675萬元,轉讓收益5.4億元,增值14.6倍;投資虎門大橋2739萬元,轉讓收益6億元,增值22倍。

  一直以來,國有企業現行管理體制中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等問題飽受詬病。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健全國有資産監督機制,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是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真正實現國企改革的關鍵所在。按照此前發佈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籌建國資運營平臺將主要通過劃撥現有商業類國有企業的國有股權以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注資組建,或者選擇具備一定條件的國有獨資企業集團改組設立,同時國有資産監管機構依法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則對授權範圍內的國有資本履行出資人職責,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

  江西省國資委主任陳德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管資本必須準確把握出資人職責定位,充分保障企業獨立法人市場主體地位,國資監管要明確出資人與企業監管邊界,將應當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事項歸位於企業。國有資産監管重點在四個方面:管好國有資本佈局,規範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

  “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將原本的國有資産管理架構由目前的兩級變為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經營性國企三級,逐步實現政企分開,將政府和企業剝離開來,以産權管理為紐帶,突出國有資本運作,最終實現國資委從‘管資産’向‘管資本’轉變。”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李錦表示,國投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已經開始佈局,未來將會在分類的基礎上,首先選取一批具備條件的央企試點進行改組,在此基礎上形成國有投資運營公司,國資委等政府部門的一些權力將隨之下放。

  改革路徑明確的背後,是對與企業市場化經營和國有資本出資人監管之間更為科學的佈局。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春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本輪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科學界定國有資産出資人的監管邊界,不干預企業自主經營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