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一號文件首提農業對外合作 應加快培育國際級糧商

  • 發佈時間:2016-01-28 07:25: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雯  責任編輯:王斌

  一號文件提“農業對外合作”應加快培育“國際級”糧商

  專訪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研究員何君:

  1月27日,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文件明確指出,在受國際農産品市場影響加深背景下,如何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贏得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是必須應對的重大挑戰。

  根據《意見》,將統籌制定和實施農業對外合作規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農業投資、貿易、科技、動植物檢疫合作。

  而在“十三五”開局之年,農業對外合作應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農業對外合作模式將有哪些創新重點?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研究員何君。

  談對外合作農業投資流量增逾50%

  根據您的研究,現在我國農業對外合作是怎樣的情況?

  何君:總體而言,我國農業對外合作處於“穩中有進、穩中提升”的階段。但是從企業的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來説還亟待提升,一方面是我國涉農企業的整體發展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形成較強的、能與國際四大糧商競爭的實力;另一方面,農業作為週期長、自然風險高、受各國政治社會因素影響大的特殊行業,各類風險尤為顯著,對企業實踐帶來諸多的不確定風險。

  如果請您形容一下我國農業對外合作的發展階段,2016年將處於什麼樣的階段?

  何君:如果從國民經濟發展水準角度進行判斷,我國2014年的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了7000美元,接近8000美元,理論上進入了加大對外投資的發展階段。根據我所完成的有關農業國際投資的課題分析結果,2009至2013年間,我國農業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金額達到49.49億美元,5年間的流量平均增幅達到51.74%,遠高於同期國內全行業總流量17.53%的平均增幅,且逐年穩定增長。另據不完全統計,2010至2014年我國涉農海外並購高達185億美元,呈現井噴式增長。由此可見,新常態下以對外投資為代表的農業對外合作可謂進入了發展的快速擴張期。

  談模式創新重點圍繞“三駕馬車”展開

  農業對外合作一般都具有哪些形式?如何形成農業對外合作模式上的創新?

  何君:一談到農業對外合作,人們往往會將這一概念局限于“多雙邊的農業對外交流”或者説農産品國際貿易,但是實際上,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常態、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新形勢下的農業對外合作,從行動方向上包含農業“走出去”和農業“引進來”,二者應有機結合;從合作形式上則主要包括:農業雙向投資合作、農産品國際貿易、對外農業援助、多雙邊農業技術合作和人力資源合作、以及全球經濟治理中的涉農領域合作等主要內容,各種形式之間既各自特徵顯著,又相互協調融合;具體而言,境外農業投資及農業園區建設、農業南南合作項目、援外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以及時時刻刻進行的農産品進出口貿易都是主要的外在表現。

  談到如何形成模式上的創新,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提出了具體的方向,就是要“重點加強農産品加工、儲運、貿易等環節合作,支援開展境外農業合作開發,推進科技示範園區建設,開展技術培訓、科研成果示範、品牌推廣等服務”,歸納起來就是加強境外農業全産業鏈開發、加強服務類農業對外合作、加強境外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等幾個方面。

  文件指出,要進行農業對外合作模式上的創新,您認為應當從哪些角度進行創新?

  何君:個人認為,未來的創新重點應主要圍繞農業對外合作的“三駕馬車”進行創新發展,即圍繞農業對外投資、貿易和援助等三大方面進行合作模式上的創新。一是投資領域,建議以加強對外農業投資帶動境外農業全産業鏈有效延伸和産業集群發展,形成境外農業産業發展的可持續動力,其中增強涉農對外投資企業的主體實力和全球競爭力、優化全球農業投資佈局是關鍵;二是貿易方面,建議以優化國際農産品貿易格局支援國內農産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力外部支撐,其中合理謀劃並對重要大宗農産品國內生産和國外進口的關係進行科學化、精細化、中長期研判和全球佈局是關鍵;三是援助方面,創新以“南南合作”為代表的農業對外援助與合作模式等,講好“中國故事”,加強“中國農業發展經驗”輸出。

  談市場指引帶動相關政策新一輪創設

  您認為在多次政策文件中出現要求研究並制定的“農業對外合作規劃”將有哪些發力點?

  何君: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正處於從傳統向現代過渡的關鍵時期,所面臨的農産品供求結構、産業發展潛力、生態資源壓力、企業主體能力等都面臨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國內國外,化解這些挑戰也必須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由此可見,農業對外合作規劃應當是在這一背景下出臺的,發力點或者説規劃的落腳點也應當瞄準農業對外合作的資源配置、市場掌控、企業競爭等方面。

  應立足國內農産品供求結構優化農産品的進口全球佈局,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加強海外農業投資與農産品加工、儲運、貿易等全産業鏈環節合作,推進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建設,完善支援農業對外合作的投資、財稅、金融、保險、貿易、通關、檢驗檢疫等政策,這些都應當成為未來農業對外合作的具體發力點。

  這些發力點會給市場帶來哪些指引?

  何君:可以預見,相關發力點的明確以及配套政策的引領和落實,將給市場帶來兩個明確的信號:一是尊重市場的明確信號,農業對外合作將遵循市場運作、企業主體、政府引領的原則。二是引導市場的明確信號,“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等,這些信號都與農業對外合作息息相關。

  同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充分考慮國內國際農産品供求關係和結構,明確進口農産品的類型與結構;“去庫存”一方面要為富餘農産品尋找出路,另一方面也必須考慮週期性、中長期國內農産品需求的可持續滿足,不能忽視和鬆懈進口調節的作用;而政府出臺相關農業對外合作規劃勢必帶動相關政策的新一輪創設,針對農業對外合作的相關財政投入也將有所加大。

  觀點1:未來的創新重點應主要圍繞農業對外合作的“三駕馬車”進行創新發展,即圍繞農業對外投資、貿易和援助等三大方面進行合作模式上的創新。

  觀點2:我國農業發展正處於從傳統向現代過渡的關鍵時期,所面臨的農産品供求結構、産業發展潛力等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化解這些挑戰也必須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