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我國核心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達50%
- 發佈時間:2015-12-22 08:24: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王斌
12月21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和人民政協報社聯合主辦,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隆力奇生物科技研究所支援的“科技成果轉化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研討會”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李金華出席。與會專家認為,企業在解決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錯位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是科研成果落地的最終實施者,國家應大力扶持有科研能力的企業,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創新主體。
“企業要主動與科研院校互聯互通,形成企業技術改造,從研發、設計、工程、投運到運營全過程的協同共進,形成科技成果産業化,提升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研討會上如是表示。
李毅中認為,目前我國科技創新、技術進步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但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亟待加強和改進。他表示,我國的研發投入在國家層面和GDP的比例為2.1%,比北歐一些先進國家的3%至3.5%還差得比較遠。相對來説,企業研發投入更加不足,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經濟投入佔銷售比例為0.9%,而發達國家一般平均都在2%,或者是2%以上。在統計的36個工業行業裏,其中高於平均值0.9%的僅佔1/3,與國際優秀同行相比仍然有差距;二是科技成果轉化不夠,貢獻率有待提升。我國在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上對外依存度高達50%,高端産品開發70%技術要靠外援技術,重要的零部件80%需要進口,一些關鍵的晶片甚至是100%進口,其花費遠超過原油進口。李毅中認為,科技創新要下功夫抓好國家、行業和企業三個層面的科技攻關和成果。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在專利數、論文數等等上升的同時,我國的創新力和競爭力並沒有得到同步提高。“供給側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將消耗型變成迴圈型,把財政出的錢和社會上民間資本、社會資金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非常新型的現代企業風險共擔結構,降低民間企業門檻,降低風險,形成更積極的混合所有制主體,發揮財政作用。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隆力奇生物科技研究所負責人徐之偉認為,校企合作,採用定制方式轉化科技成果,可以切實解決和改變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的問題。據徐之偉介紹,在清華大學與江蘇隆力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近十年裏,科技成果轉換率達到30%,已接近於發達國家水準,並累計創造了1.36億元的産值。企業充分享受到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紅利。他表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促進科研成果産業化和應用化,是新常態下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