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化解産能過剩新政策出臺 中國力推結構性改革

  • 發佈時間:2015-12-22 08:01: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育英  責任編輯:金瀟

  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列為2016年首要工作任務。專家分析指出,産能過剩是中國經濟和産業重大結構性矛盾之一,而力推結構性改革已成為“國家行動”。

  目前,中國産能過剩行業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炭、多晶硅等行業。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發佈的報告,産能過剩導致企業經營效益持續惡化。1至10月份,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達386.38億元人民幣,其中主營業務虧損720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由於實體經濟利潤下降,投資積極性受到制約,製造業投資增速亦有所回落。

  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王鵬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産能過剩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和産業的重大結構性矛盾之一,不光對實體經濟帶來衝擊和影響,而且可能延伸到整個經濟領域,帶來系統性風險。

  産能過剩的企業多負債高企,如不及時處置,進而出現資不抵債現象,將面臨資金鏈斷裂、銀行呆壞賬等風險。

  “如果是在工業化中期,還有可能通過新的需求來吸收過剩産能,但中國已經從工業化中期轉到後期,不會有新的需求高峰,只能通過強硬措施來調整産能,讓難以退出市場的‘僵屍’企業死掉。”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産能過剩行業市場出清後,可以將投資轉向戰略性新興産業、中國製造2025等領域。

  實際上,中國提出化解過剩産能已有多年,不過效果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體制機制問題,如地方政府出於保就業、保穩定考慮,銀行等債權人出於破産導致呆賬變壞賬考慮,干擾企業正常破産退出。

  王鵬認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化解産能過剩措施,首要明確了市場化方向。目前産能過剩大範圍、多領域存在,僅靠行政手段化解是不夠的,甚至可能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因此應讓市場發揮主要作用。

  同時,針對體制機制性障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破解“破産破不掉,重組推不動”的困境。在破産方面,會議提出“為實施市場化破産創造條件,加快破産清算案件審理”。

  人員安置和資産處置是解決好“僵屍企業”退出問題的關鍵所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援、不良資産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這意味著推出政策托底措施,破解各方後顧之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馮飛此前表示,“僵屍企業”可以通過市場化兼併重組和依法破産兩條途徑進行處置,依法破産又分為重整、和解、破産清算三種具體形式。處置“僵屍企業”要多重組、少破産,並確保社會穩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