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有技能的90後農民工正成為新人口紅利

  • 發佈時間:2015-12-20 09:59: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劉世昕  責任編輯:金瀟

  農民工通過培訓成為技工,人力資源優勢將轉為人力資本優勢

  有技能的90後農民工正成為新人口紅利

  “誰擁抱了有技能的農民工,誰就率先享受了我國新的人口紅利。”在今天舉行的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和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志明都把發言的關鍵詞圈定在了“農民工”和“新人口紅利”上。

  厲以寧從自己的一個案例講起。十多年前,他接任貴州畢節試驗區專家組組長後,曾經給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佈置了一個任務,希望教授們輪流去畢節的一所學院講課。

  不久前,厲以寧又去了一趟畢節,發現這所學院原來的牌子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貴州工程綜合學院”。之前的那所“綜合性學院”變成了一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原來的桌椅也變成了車床等先進的培訓設備,校舍更大了。

  最關鍵的是,學院定位的轉變,使每年的畢業生幾乎都能順利找到工作。

  厲以寧説,除了這所學院,當地還專門建立了一個職業教育區,新建了一些中專和高職,大量的年輕人在這裡獲得技能培訓後,被貴州省人力資源部門作為技能人才向外輸送。

  在厲以寧看來,這些從西部地區向外輸送的年輕技能人才,是我國正在形成的新人口紅利。有了這樣的人口紅利,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有持續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對前景是樂觀的。”厲以寧説。

  厲以寧還表示,近年來他在農村調研發現,農村土地確權以後,農民對務農、辦家庭農場的積極性高了,有的希望進職業培訓班,進一步學習農業技術、農場管理。全國有上億農民,經過技能提升,會成為中國新人口紅利産生的源泉。

  楊志明説,我國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已達1.6億人,相當於歐洲勞動力的總和。當下,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長的換擋期,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是,農民工如何從過去數量上的增加變為素質上的提升。專家預測,如果2020年之前,我國70%的農民工能通過培訓轉變為普通技工,那麼我國將實現從人力資源優勢向人力資本優勢的轉變。

  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農民工對我國經濟增速的貢獻不可小覷。楊志明介紹説,去年農民家庭收入的50%以上來自打工收入,可以説,是農民工收入改變了農民家庭收入的結構,逐漸成為主要來源。

  “大家對‘海歸’非常熟悉,現在‘城歸’同樣發展迅速”,楊志明説,農民工在城市裏經過打工磨煉,有了技術、資金,就開著汽車回鄉創業。目前最大的手機屏製造商是一個原來的打工青年創辦的,中國最大的鞋業公司也是一江西農民工到東莞打工學會了做鞋回鄉創辦的企業。

  此外,從農民工的行業分佈來看,目前製造業70%以上從業者是農民工,建築業80%以上從業者是農民工,一般服務業50%以上從業者是農民工。可以説,這個群體為城市創造著大量財富。

  然而,農民工已進入“有限供給”階段。同時,産業升級的新常態要求農民工提升技能。因而,如今的農民工就業市場呈現出就業難、招工難的“兩難”局面。

  楊志明認為,現在的90後農民工融入城市時,尤其在市民化的過程至少會碰到三個難題:缺少技能、穩定就業難,改善住宿條件難,維護權益難。

  楊志明説,農民工要成長為現代産業工人,最大的難題是缺少技能,所以,提升農民工的技能,是當務之急,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目前,大多數農民工住在地下室或簡易的集體宿舍。2013年的一次檢查發現,北京的地下室住著100多萬人。楊志明認為,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滿足新市民需求,就得推進住房制度改革。

  此外,楊志明認為,大多數農民工仍面臨著小微企業勞動合同簽定率低、工資總體偏低、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偏低、勞動爭議發生率高、工傷死亡事故發生率高等“三低兩高“的困境,必須加大力度解決。

  楊志明説,預計2020年,我國農民工將達到3億人,當前需要加快步伐的是,幫助新生代農民工成長為技工,有條件地成為技師,甚至高級技師;推進新生代農民工向新市民轉變,使其子女融入學校,使其家庭融入社區。(記者劉世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