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電企另類錢途:環保補貼一年上千億 大頭給了火電

  • 發佈時間:2015-12-19 09:3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財政環保補貼一年上千億,大頭給了火電

  電企的另類“錢途”

  亞當·斯密説過,追逐個人私利有助於實現公共福祉。或許,有的時候這兩個目標也可以倒過來實現。

  12月9日,國家發改委、環保部、能源局發佈《通知》提出,對達到超低限值要求的燃煤發電企業給予上網電價支援,其中2016年1月1日以前和以後並網運作的機組上網電量每千瓦時分別加價1分和0.5分(含稅)。而此前電力行業已出臺過燃煤發電機組脫硫、脫硝、除塵和達到超低限值排放的上網電價補貼,根據資深光伏電站設計從業者王淑娟的計算,2014年國家為此需要補貼火電企業約1126.74億元。

  記者採訪發現,這些補貼的減排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今年6月,環保部曾經對17家脫硫、脫硝設施存在突出問題的企業予以處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屬於電力企業。

  千億補貼

  國家層面上,一直試圖通過環境經濟政策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能源價格改革則為其中的重要一項。

  環保部政策法規司環境政策處處長燕娥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國家制定了環境經濟政策規劃,提出了稅費、價格、金融、貿易四大領域;其中,建立“環境成本合理負擔機制”是重點之一,因為當前企業普遍低價甚至無償佔用環境資源,導致價格信號失靈,從某種角度説,這正是導致我國環境問題如此嚴重的根本原因。

  電力領域已經率先啟動了價格改革。2007年6月,發改委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下發《燃煤發電機組脫硫電價及脫硫設施運作管理辦法(試行)》,提出對安裝脫硫設施的電廠實行脫硫加價政策。現有燃煤機組按照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的要求完成脫硫改造後,其上網電價執行在現行上網電價基礎上每千瓦時加價1.5分,同時對脫硫設施投運率不達標的電廠扣減脫硫電價。

  2014年4月,發改委與環保部又聯合印發《燃煤發電機組環保電價及環保設施運作監管辦法》,明確燃煤發電機組必須按規定安裝脫硫、脫硝和除塵環保設施,其上網電價在現行上網電價基礎上執行脫硫、脫硝和除塵電價加價等環保電價政策。具體為,脫硫電價加價標準為每千瓦時1.5分,脫硝電價為每千瓦時1分,除塵電價為每千瓦時2分。

  王淑娟曾經算過一筆賬,她收集了2008-2014年間的火電發電量數據,如果按照每度電都進行脫硫脫硝的話,2014年全年國家需要補貼火電企業約1126.74億元。

  但事實上,並非每一度電都經過脫硫、脫硝和除塵。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佈的2014年年度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資訊,2014年全國已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硫機組佔全國煤電機組容量為92.1%,已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容量佔全國煤電機組容量為83.2%,火電廠安裝袋式除塵器、電袋複合式除塵器的機組容量佔全國煤電機組容量的22.9%。據上述數據計算,2014年國家實際補貼火電企業約941.45億元。

  效果存疑

  事實上,超低排放補貼的必要性一直存在質疑。

  2014年9月,北京國能中電能源副總裁江浩撰文指出,近零排放是對現有的脫硫、脫硝、除塵設施進行的增效升級改造,由於脫硫、脫硝、除塵已有補貼2.7分/千瓦時,這一補貼額度刨除成本後每度電還能有0.5分錢的收益,再加上各地還有一些地方性政策鼓勵措施,這基本已經可以覆蓋“近零排放”的改造和運營成本。

  同時,儘管國家每年為火電投入上千億元的環保補貼,但治理效果並不理想。今年6月,環保部曾經發出對2014年脫硫、脫硝設施存在突出問題的17家企業予以處罰的公告,公告顯示,國電東北電力公司所屬10家電力企業均存在脫硫、脫硝設施運作不正常或未建脫硝設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長期超標排放等問題。以雙鴨山發電有限公司為例,其1#、2#機組雖已享受脫硫電價,但脫硫工藝簡易,運作不正常,中控系統不完善,二氧化硫長期超標排放。

  而對於即將大面積推廣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有調查顯示狀況也不樂觀。今年9月,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調查了12家宣稱已達到“超低排放”燃煤電廠的總計15個排口數據,並與“超低排放”限值進行一一比對,結果顯示,12家燃煤電廠全部存在氮氧化物排放違規和二氧化硫排放違規的問題,其中11家存在煙塵排放違規問題,另外1家數據缺失。

  其中,部分燃煤電廠甚至有嚴重超過“超低排放”限值的紀錄。以山東省國電石橫發電公司為例,其有1710小時的煙塵小時排放濃度超過了超低排放限值10毫克/立方米,佔2015年1-9月該電廠運作時間的42%。

  一位地方環保局人士表示,只要火電企業開工了脫硫、脫硝、除塵和超低排放設施,每發一度電國家就會給予補貼,即使實際上存在超標排放也會給,這客觀上給了一些企業鑽空子賺補貼的空間。

  補貼過多,使得火電企業在電力過剩的情況下仍在積極開工新的項目。11月18日,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發佈的《中國煤電産能過剩及投資泡沫研究》指出,1-9月期間,獲得審批的煤電項目已超過1.23億千瓦。若這些煤電機組在2020年前全數投産,屆時煤電過剩産能將達到2億千瓦,按每千瓦3500元投資建設成本計算,意味著投資浪費規模高達7000億元。

  此外,火電補貼多還使得新能源發展處在了不平等的地位。有報道稱,在西部一些地方風電和光伏被大面積排擠,“棄風”“棄光”現象嚴重,造成了巨大的浪費,有的甚至已經淪為投資陷阱。有專家分析稱,新能源剛開始發展時産量較少,不具備規模優勢,使得其成本遠遠大於現有的市場價格。在此情況下,政府應該給予適當的財稅支援,使得其能夠存活下來。但事實上,國家卻把大量的財稅支援給予了傳統的火電行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