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地方國企改革在加速 22省出臺方案混改成重點

  • 發佈時間:2015-08-27 07:47: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祝君壁  責任編輯:金瀟

  儘管頂層設計方案尚未出臺,但全國各地陸續出臺了國企改革方案,發展混合所有制、優化國資監管體系成為改革重點。地方國企改革已經漸次展開——

  22省份出臺改革方案

  省級地方政府正在加快落地國企改革措施,部分地級市也在制定國企改革方案。國企改革將形成新熱潮,地方國企改革也將進入階段性加速期

  據統計,目前已有22個省區市出臺國企改革方案,地方國企改革正在全面鋪開。特別是進入下半年以來,不僅省級地方政府正在加快國企改革措施落地,部分地級市也在制定國企改革方案。可以預計,隨著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的出臺,下半年國企改革將形成新熱潮,地方國企改革也將進入階段性加速期。

  去年11月,廣東印發《關於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方案》,提出鼓勵具備試點條件的企業先行先試,以點帶面推進改革。截至今年8月17日,廣東省屬國企旗下已有5家上市公司相繼停牌,其中廣弘控股發佈公告稱停牌與控股股東正籌劃混改事宜相關。廣東省國資改革以點帶面的策略已逐步落實,改革正式進入實質運作階段。

  繼上海市率先發佈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意見後,今年6月11日,上海浦東新區發佈國資國企改革“18條”,提出加快發展混合經濟,推動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擇優引入戰略投資者,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浦東開發建設。同時,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提高資産證券化比例,加快上市公司産業轉型步伐,提升國有資本影響力和行業地位;促進國資高效流動,打造適合浦東特點的綜合國資運營平臺,跨主體、跨系統整合資源,開展資本運作,實現股權有序流動。

  繼2014年8月5日公佈《關於全面深化市屬國資企業國企改革的意見》之後,今年3月10日,北京市印發《2015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對國資改革任務給予了詳細部署。方案提出,出臺市屬國資國企改革實施規劃和配套政策,妥善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市屬企業與中央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合作發展,提高國有資本證券化率。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年底以來,我國包括省級和地市級在內的地方政府共發佈近30份地方國企改革方案。

  混改成多地改革重點

  發展混合所有製成為多地國企改革方案重要內容。在22個省區市公佈的國企改革相關意見中,有4個省份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指標

  發展混合所有製成為多地國企改革方案的重要內容。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其2014年頒布的《關於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到2015年,廣東要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超過70%。在22個省區市公佈的國企改革相關意見中,也有4個省份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指標。

  重慶市提出,通過3年至5年的努力使“2/3左右國有企業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江西省提出,到2020年使70%左右的國企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浙江省提出,通過3年至5年使“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達到75%”;河南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混合所有制企業比重達到80%以上。

  近期,廣東省首家混合所有制改革國企——廣新控股集團所屬企業中山廣新柏高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中山柏高”),通過一年的“聯姻”“混改”,已實現預期目標。目前中山柏高的産品開發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通過採用國內最先進工藝和材料,發佈了混改後推出的新一代産品——大理石木地板。據親身參與“聯姻”的天生集團董事長、中山柏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松泉稱,一年來,中山柏高與廣州天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廣州天煌柏貿易有限公司兩家民營企業的混改進展相當順利,“國企和民企在戰略佈局、運營等方面均達成了高度共識,此次國企和民企的‘聯姻’已取得預期效果。”不過林松泉也表示,當時作出入股國企的決定是相當謹慎的,“其實並購不難,但並購之後整合的難度大,整合成功的案例還不多。”

  優化國資監管體系

  有的省份提出,依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的原則,國有企業監管體制將會從管資産為主轉向管資本為主

  在即將出臺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中,一項重點內容就是將國企進行分類,按照分類進行監管。據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介紹,目前關於公益性和競爭性國企的分類已經基本達成共識。“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點,將遵循市場化的原則,一方面在保障産業安全前提下,將在國企分類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別是競爭性國企將進一步向民企等多種所有制資本敞開大門;另一方面,國企的並購重組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僅國內市場上的兼併重組加速,海外佈局也將循序推進。”李錦説。

  在各地公佈的國企改革相關意見中,大部分都提到了分類監管的內容。有的省份提出,依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的原則,國有企業監管體制將會從管資産為主轉向管資本為主。

  根據不同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地位作用,大部分省份將國有企業分為3類。其中,北京、甘肅、湖北、江蘇等9省市採用競爭類、功能類、公共服務類的標準分類;廣西、黑龍江、湖南、遼寧4省將國有企業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和公益類;寧夏則將國有企業分為公益類、營利類、功能類3種類型。此外,廣東省將其國有企業劃分為準公共性企業和競爭性企業,四川省將國有企業原則上分為功能性、競爭性兩種類型。

  對於以何種監管政策來管理不同分類性質的國有企業,各地也都明確了相關規定。部分省市對於公益類國有企業,以及含城市供水供氣、公交管網、市政公用運營資源等重要民生領域企業,採用國有獨資或國有絕對控股公司組織形式;對於功能類國有企業,含政府投融資平臺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及重要資源開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企業,保持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對於競爭類國有企業,按照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要求進行放開,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對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保持國有控股。

  此外,各地國企內部的改革也將進一步深化,包括構建更加完善的現代管理制度,繼續擴大員工持股,推進企業整體上市,提高國有資産證券化率,以及穩步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