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商赴美建廠 美媒:美國生産成本更低

  • 發佈時間:2015-08-06 07: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何金娥  責任編輯:金瀟

  二戰前,對棉花進行加工並織成布匹的紅磚墻紡織廠遍佈美國南方各地,包括南北卡羅來納州、佐治亞州和亞拉巴馬州。但在過去50年裏,自由貿易協定和來自中國的競爭使這個歷史産業漸漸衰弱直至幾乎徹底消失。現在,有些紡織業崗位在回歸,但具體情況已迥異。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8月4日援引《紐約時報》的報道稱,一些中國製造商正在美國建廠,發現他們的産品在美國南方生産比在中國生産要便宜。

  中國的科爾集團正投資2.18億美元在南卡羅來納州開辦紗廠。另一家中國製造商江南化纖公司在該州投資4500萬美元。印度的什裏瓦拉巴·皮蒂集團投資7000億美元在佐治亞州的西爾韋尼亞附近建造棉紡廠。

  其他産業、其他地方也在發生這種變化。中國汽車玻璃廠商福耀投資2.3億美元在俄亥俄州建廠,中國收購方正擴大明尼蘇達州西銳航空設計公司和密歇根州耐世特汽車系統公司的生産能力。

  波士頓諮詢公司編制的一個指數顯示,在美國生産某些東西和在中國生産同樣東西的成本差已大大縮小。2004年,在美國用1美元生産出來的商品在中國可以用86.5美分生産出來。十年後,美國的1美元産品在中國生産要花95.6美分,省不了多少錢。

  報道稱,差距的縮小跟美國發生的事情沒多大關係而主要跟中國發生的事情有關。

  美國人的薪酬仍大大高於中國製造業工人。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數字,按生産力進行調整後,中國工人去年每小時掙12.47美元,是美國工人時薪(22.32美元)的一半略多。

  但在美國做生意的其他特性彌合了成本差。例如,州和地方政府大幅減免賦稅並補貼在其轄區內建廠的企業。美國的天然氣産量激增還降低了電力成本,吸引著能源密集型製造産業。

  克服貿易壁壘和利用自由貿易協定可能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例如,棉紗製造商也許會在美國設廠來利用它與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協定,後者的工廠用棉紗織布後返銷給美國消費者。

  此外,美國工人相對而言受教育程度和生産力較高,因而特別適合從事高端製造,比如汽車零部件和消費類電子産品。總之,波士頓諮詢公司認為,美國現在是發達世界製造業成本最低的地方之一。

  但榮鼎諮詢公司研究部主任蒂洛·哈內曼研究了中國在美投資後表示,這些製造業崗位的回歸其實並非由於美國境內發生變化。他説:“我覺得那主要反映了中國境內商貿形勢的變化。”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工資水準上升,土地、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成本也上漲。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中俄兩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在過去十年裏發生了變化。即便按生産力進行調整後,中國製造業工資在過去十年裏仍上漲了187%。工業用電的價格上升了66%,天然氣價格上升了138%。

  同期,美國的工資只漲了27%,天然氣價格則降低了25%。

  哈內曼表示,若中國企業的産品需要有高素質工人或需要靠近美國消費者而不需要大批廉價勞動力,那麼,在美國進行生産就合情合理。

  報道稱,棉紡就屬於這種情況。這個産業已高度自動化,不需要很多勞動力。勞動密集型工種如縫製成衣仍有賴於孟加拉國、越南、墨西哥等地的低薪工人,那些類型的就業崗位短期內不會回到美國。

  報道稱, 由於回歸美國的産業都高度自動化,它們遠遠不會帶來過去幾十年裏製造業曾提供的那麼多就業機會。經濟政策研究所估計,2001年至2013年間,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導致了美國的320萬個就業崗位消失或轉移,其中四分之三是在製造業。在這之前的幾十年來因自動化和海外建廠而失去的數百萬製造業崗位就更不用提了。

  報道稱,中國在美投資的數額還很小,但榮鼎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它以提供就業機會的形式帶來真真切切的好處。

  美國的製造業或許永遠不可能再重現上世紀八十年代曾達到的盛況,而且現如今回歸産業的自動化程度比以前要高得多,總體上創造的就業崗位較少。但是,這些技術含量更高的製造業崗位仍將有益於美國經濟。舉例來説,它們的報酬往往較高:如今製造商需要懂得如何操作自動化系統的高素質工人。

  報道稱,中國的製造業實力也不大可能迅速消逝。從中國向外轉移的主要是新建工廠,不是現有工廠。過去十年裏各企業斥鉅資在中國境內修建的工廠有二三十年的使用期,大多數工廠可能會堅持到收回投資。此外,中國給予製造商的優勢不止價格:中國逐漸成為一個製造業樞紐,各類商品的供應商和消費者在這裡相依共存,這能使製造商的價格降低。

  但榮鼎公司的哈內曼認為,中國在美國的製造業投資是一個大好機遇,對工人如此,對美中經濟關係亦如此。過去美國人也曾受益於對華貿易往來,但不那麼顯而易見——比如電視機和毛衣的價格降低了。哈內曼表示,相比之下,對華貿易的負面影響——製造業崗位流往海外——遠遠更清晰可見並讓人們有切身體會。

  報道稱,現在,隨著中國企業的美國人就業人數增加,對華貿易的好處將變得略微明顯一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