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企業改革專家周放生:國企反腐需落實員工持股

  • 發佈時間:2015-06-08 14:30: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企業都會發生腐敗,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或是外企,只是腐敗的特徵有所不同,企業發生腐敗的根本原因是有監督無制衡

  國資反腐利劍頻頻出鞘。作為國企改革進程中的另一注腳,這一波反腐背後又有著怎樣的特性?針對諸多外界關注的疑問,企業改革專家周放生接受了記者專訪。

  反腐路徑

  CE:今年春節後,中央圈定26家央企開展今年的首輪專項巡視,這是十八大以後中央巡視第一次全部針對央企,這波國企反腐和以前有何不同?

  周放生:隨著巡視組的進駐,不斷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最近中央巡視組不斷在中紀委網站上公佈巡視結果。我覺得反腐在深入。

  CE:國企腐敗大致有哪些不同類型?與其他領域相比,能源、資源領域的腐敗有何獨特性?

  周放生:國企腐敗類型大致有幾種表現。

  一種是自賣自買。就是有一些國企、央企老總的親屬跟企業經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微網志]都被巡視組披露出來存在這種現象,我們管它叫“吃裏爬外”。

  5月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個規定,規定上海國有企業中的市管正職領導人員的配偶不得經商辦企業;市管正職領導人員的子女及其配偶和市管副職領導人員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在領導人員任職企業及關聯企業的業務範圍內經商辦企業,不得在本市從事可能與公共利益發生衝突的經商辦企業活動。我覺得這個規定在制度上有可操作性。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請教過一個在GE工作過的專家。GE公司這方面也有規定,公司親屬原則上也是不能與公司經商的,但是如果你已經有這種行為了,你要披露,要公開透明。如果你是主管領導,你要回避決策。我覺得GE這個做法可以參考。能源、資源領域,誘惑比一般的産業要大,也比較複雜,一旦出問題可能就不是小問題。一般人看不太清楚,手段可能更隱秘,更不容易察覺。這個領域當中,有一些行業在我國還有一定的行政壟斷性,比如三桶油,而像礦産資源都是國家控制比較嚴的。

  CE:據稱中石化被查總經理王天普所涉問題是幫其親屬從中石化拿到大筆訂單,這是否屬於自賣自買?

  周放生:是的。還有一種是關聯企業持股。國務院國資委[微網志]下發的文件中明確規定,不允許國企的幹部職工在和它有關聯交易的企業持股,我管這種持股行為叫“身在曹營心在漢”。包括前幾年全國煤炭行業清理官員在煤礦持股,其實也是這個原因。你在這裡持股,你就一定會照顧他們,這是第二種現象,這種現象在國企當中進行了清理,但並沒有清理乾淨,一定還存在不少類似的問題。

  第三個現象叫買官賣官,這個比較好理解。

  採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是第四種腐敗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為了回扣,或自己買自己的或自己親屬的。如雲南錫礦董事長貪腐了4000萬,凡是跟這個企業有交易的事情他都要過水,抽好處費。

  還有一種現象是銷售“只賣賤的不賣對的”。企業大概有兩個環節,一個是買,一個是賣,最容易出問題。賣東西怎麼賣呢?如某個化工企業領導,他自己在外面設一個銷售公司,他把産品先賣給自己的公司,價格便宜,自己那個公司再往外賣,從中賺差價。

  CE:能源領域,比如中石油的腐敗窩案,很大一部分是油氣田的大量外包工程給腐敗滋生提供溫床,這些現象背後的利益交換是怎麼形成的?

  周放生:沒錯,工程外包腐敗也是一種腐敗現象,也是腐敗的重災區。很多地方交通廳長前仆後繼,都是栽在這個上面了。

  其他還包括,改制腐敗和投資腐敗,而最後一種叫看守自盜。有一個企業進一批礦石,怎麼進呢?一輛拉礦石的在車入庫的磅秤上過來過去,轉幾趟,企業入庫記錄就記幾車,可實際一噸都沒入庫。第二天老總就説,昨天晚上刮大風,把兩萬噸礦都刮走了,你們到外面去找一找。兩萬噸礦就這樣“不翼而飛”,你想想背後是什麼。另外如一家汽車製造廠,有人把零部件偷偷摸摸運出去,在外面就可以組裝成車了。

  利益制衡

  CE:中國國企貪腐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國企的監督管理制度是否較為欠缺?

  周放生:國企的監督制度已經是世界上幾乎最複雜的,比如説內部審計、外部審計、外部監事會、紀委,還有企業黨組織的監督,政府部門的監督。但是仍然暴露出這麼多的問題,國企的監督也還在不斷完善。

  企業都會發生腐敗,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或是外企。只是腐敗的特徵有所不同。企業發生腐敗的根本原因是有監督無制衡,尤其缺少利益制衡。我們現在也有制度上規定的制衡,例如“三中一大”、董事會,但它是靠人來制衡,缺少利益上的制衡。靠人制衡靠不住,市場經濟必須靠利益制衡,再加上人的制衡更好。

  CE: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內因上應該如何反思?

  周放生:産生腐敗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內因,人性是有貪慾的,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當人們不能自律的時候內因就起作用。計劃經濟無利可圖,所以那個時候企業裏很少有腐敗。

  市場經濟呢?有點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市場經濟鼓勵人們創造財富,獲取利益,市場當中的誘惑太多、太大,若不能自律確實很難抵擋。企業缺少“主人”,是貪腐産生的重要原因。貪腐分子不是企業“主人”,道理很簡單,主人不偷自家的東西,主人也不讓別人偷自家的東西。

  反腐需要標本兼治

  CE:反腐是場長期鬥爭,幾隻老虎的落馬只能震動一時,並不能徹底解決腐敗問題,如何有效反腐防腐?

  周放生:我覺得第一要治標。先説治標,目前反腐高壓的形勢已形成了不敢腐的態勢,治標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出來。

  再説治本,治本解決什麼問題呢,治標解決不敢腐,治本解決不能腐、不想腐。要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這是王岐山講的。

  怎麼才能做到不能腐、不想腐?我們可以了解一下目前一些民企是如何防腐的。民企發展大了以後也要和國企一樣採取委託代理方式進行管理。一個老闆企業做大了,開了五十個連鎖店,他已不可能親力親為了,必須請經理人幫他打理。請的這個人不可能天然跟老闆一條心,不可能天然就忠誠于他,不可能天然就自律不腐敗,這個不可能完全做到。

  CE:委託代理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國企和民企是一樣的,怎麼辦?

  周放生:先看我們的老祖宗是怎麼解決的。

  三百年前的晉商票號,就是當年的銀行。他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總部在山西的平遙,分號在全國各地,企業可以在一個地方辦,銀行必須在各地辦。

  各地分號的掌櫃就是所謂的職業經理人,他怎麼能夠忠誠于東家?那個時候交通非常不便,通訊非常不方便。總部在平遙,分號在包頭,在平遙騎馬去包頭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全國有幾十個分號,你怎麼去監督他?當時我們的老祖宗非常聰明,他們用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解決了,就是建立“身股”制度。

  東家出錢擁有“銀股”,掌櫃的擁有“身股”,並且“身股”為大。就是包頭分號一年掙的利潤裏掌櫃的和骨幹夥計拿大頭,東家拿小頭。這個制度就解決了委託代理的問題。掌櫃的和骨幹夥計不再認為是給東家打工,而是在給你自己幹,因為大頭是他們的。

  按照現代的説法就是對骨幹管理層骨幹員工實行“勞動分紅制度”。當年的錢莊的壞賬率只有千分之一。

  如何抑制腐敗

  CE:國企員工持股制度正在逐步落實,這對抑制腐敗有多大作用?

  周放生:道理很簡單,員工持股,員工就會盯緊點,就很難腐敗。什麼監督最有效?員工內部相互監督最有效,股東內部監督最有效。

  另外,有效防腐反腐,還要靠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比如説內控制度、ERP制度、OA制度、獎勵制度,這些制度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防腐反腐方面,有何可資借鑒的經驗?

  周放生:一些跨國公司都開始實行員工持股,美國大概三分之一以上的公司實行員工持股。一家跨國公司司倫貝謝公司,全球化很有名的石油服務業公司,公司原來是法國的家族企業,裏面的一個中國員工告訴我,他們公司最大的股東是骨幹員工團隊,股比佔18%。家族的股份都沒他們多。我問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他説外部股東認識到,企業搞的好壞,關鍵是看內部人,關鍵是看內部的管理層和骨幹員工,因此讓他們持大股,外部股東“搭便車”,企業才能做好。司倫貝謝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每年由股東大會決定拿出相當的利潤用於鼓勵骨幹員工購買股票。

  美國曾經出現過安然、世通事件,為什麼會出問題,很重要原因就是公司高管是職業經理人,不是主人,他們有股票期權,但是股票期權制度很容易刺激人們投機。它不像實股,你得拿現金出錢,然後等著分紅,或者高管、骨幹員工享有分紅權。

  CE:能源、資源領域的貪腐成為重災區,該領域防腐、反腐有何獨特的有效舉措?

  周放生:能源這一塊,因為確實體量比較大,在防腐反腐方面,應該逐漸實行混合所有制,除了員工持股,還應該有民營資本進來。能源領域的蛋糕特別大,資本的規模非常大。所以實行員工持實股可能有困難。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引入民營資本實現利益制衡。但有一個問題,由於蛋糕太大,民營資本拿的是現金,拿很多錢佔很小的股份,人家不願意,沒有話語權。

  有一個辦法,把國有股的一部分變成優先股,優先股就是有固定的收益權。國有資本旱澇保收,保值增值,風險由普通股股東承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