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28省份GDP增速全面減檔 東北三省經濟集體失速

  • 發佈時間:2015-02-10 07:33:34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截至2月2日,全國已有28個省份開完省級兩會。

  尚未召開兩會的,有吉林(2月8日政協開幕、2月9日人大開幕)、廣東(2月7日政協開幕、2月9日人大開幕)、海南(2月8日政協開幕、2月9日人大開幕)三省。

  2015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此背景下,28個省份亮出了“新常態”下的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

  如同往年一樣,GDP仍然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據《中國經濟週刊》統計,已經召開兩會的28個省份中,有26個省份下調了2015年的GDP增長目標,上海則乾脆取消了GDP增長的具體目標,西藏則是唯一沒有降低增速的地區,2015年目標值與上一年持平。

  改革、新常態、創新、三農、區域發展戰略等,也是28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詞彙。這意味著,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細化落實中央確定的重大改革措施,將成為2015年各省份的工作重點。

  28份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僅是28個省級政府2015年的工作計劃,更是2015年中國經濟社會前進、發展的具象表現。

  28省份GDP增速全面減檔

  趕在春節前,全國各省份相繼進入了兩會時間。省長們紛紛亮出了“新常態”下的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

  如同往年一樣,GDP仍然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雖然它在中國政治經濟中的重要性正在被努力淡化,但它依然是解讀中國經濟的切入口,而且,淡化本身已經充滿了資訊量。

  2014年,25省份未完成GDP增長目標;2015年,26省份下調GDP增速

  據《中國經濟週刊》統計,截至目前,已經召開兩會的28個省份,有26個省份下調了2015年的GDP增長目標,上海則乾脆取消了GDP增長的具體目標,西藏則是唯一沒有降低增速的地區,2015年目標值與上一年持平。而在2014年,下調GDP增長目標的省份只有22個。

  “GDP增長指標不可避免地要下調了,不可能維持到原來的水準,如果硬要維持,或將會犯大的錯誤。”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現在只能順勢而為。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因為結構調整的困難很大,用官方的表述是,我們要忍受結構調整的陣痛。另一方面,還要消化刺激措施的不利影響。”

  經濟增速下調的本意,按照李克強總理的闡釋是,騰出手來推進結構性改革,調結構,促升級,向結構更高級、分工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安徽省將2015年的GDP預期目標由2014年的9.5%下調為8.5%左右,安徽省省長王學軍分析説,他們所定的目標兼顧了需要和可能,突出了速度和品質的統一,體現了穩中求進的要求。

  內蒙古也將2015年的GDP預期目標由2014年的9%下調為8%,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認為,這一目標兼顧了增速換擋與産業升級雙重要求。

  當然,從經驗上看,各省份經濟增速的設定也是以前一年的實際完成情況為基礎的。2014年全國各省份經濟增長普遍未能完成預期目標,也是GDP增長目標下調的原因之一。

  據《中國經濟週刊》統計,2014年,全國有25個省份未完成預期增長,西藏是少數完成預期增長的地區。其中,山西、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位列倒數。山西的GDP增速僅為4.9%,與年初預期的9%相差4.1個百分點;黑龍江增長5.6%,低於預期2.9個百分點;遼寧增長5.8%,低於預期3.2個百分點;河北和吉林2014年增長6.5%,低於預期1.5個百分點。

  24省份入“萬億GDP俱樂部”,8省份每人平均GDP達 1萬美元

  當別的省份還在為GDP糾結的時候,上海已經不關心GDP了。

  上海在取消了GDP增長目標後,把201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描述為:經濟平穩增長,結構繼續優化,品質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

  2014年上海GDP同比增速為7%,2013年的增速為7.7%。據悉,這也創下了1991年以來的最低值。

  事實上,近10年來,上海的GDP增速,一直在放緩。而在最近幾年各省份GDP 排行榜上,上海位列倒數的時候也並不罕見。

  按照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2014年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説法,大約在五六年前,上海便取消了對上海區縣、部門幹部的GDP考核指標。“現在只有一個部門關心GDP,就是統計局。統計局宣佈GDP,我不太關心。當然也就沒壓力了,不過對大數據,到了年底,總要看一下。”

  根據上海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4年,上海市的GDP總量已達2.26萬億元。

  在韓正看來,今天的上海如果能夠維持在7%左右的增長,已經是創造奇跡。“今年上海增長7%,這個7%的增長部分,相當於浦東開發初期的整個兩個上海,相當於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初期、70年代末的6個上海。”

  那麼,不關心GDP的上海在關心什麼?韓正説,研究它發展的品質、效益,以及對國家的貢獻。貢獻反映在哪?反映在創新的成果上,例如自貿區的體制創新,還有為國家在稅收的貢獻上,以及國家實施的發展與服務戰略上的貢獻。

  近日,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致辭中表示:現在,中國的經濟規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數增大,即使是每年7%的增長,年度的現價增量也要達到8000多億美元。比5年前增長10%的數量還要大。

  截至目前,各統計部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GDP總值63.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具體到地方,除貴州、新疆、甘肅、海南、寧夏、青海、西藏7省份未能進入“萬億GDP俱樂部”外,其餘24省份的GDP總值均已逾萬億。

  其中,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分別以6.78萬億元、6.51萬億元、5.94萬億元和4.02萬億,佔據GDP總值的前四位。2014年,上述四省份的GDP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廣東增速為7.8%、江蘇和山東的增速為8.7%、浙江的增速為7.6%。

  廣東的GDP總值已經多年蟬聯第一。而在2014年,廣東每人平均GDP首次超過1萬美元。

  在統計學概念中,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被視為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標誌。從世界範圍看,2013年每人平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有65個,預計2014年有66個,大多屬於發達國家和地區。

  從2008年上海首次突破這一門檻,至今已有天津、北京、江蘇、浙江、內蒙古、廣東、福建等8個省份邁入“1萬美元俱樂部”,佔全國1/4省份。

  預期目標下調之後,江蘇、山東、浙江等東部發達省份仍將維持7.5%到8%的增長。這一發展速度基本與甘肅、青海、廣西、四川等西部省份持平,同時還高於山西、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等省份,這些省份的預期增長目標定在6%左右。

  有學者擔心,這或將有加劇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之趨勢。

  “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速已經開始了反超東部沿海地區之勢,但如今,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遠未達到飽和的程度,其下滑趨勢卻比東部地區還要明顯。因為中西部的發展基數較低,若這一趨勢不能改變,中西部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必將進一步拉大。” 袁鋼明分析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潛力受到了抑制,沒能發揮出來。

  山西墊底 東北三省集體失速

  一些欠發達省份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尤以山西為最。在2014年全年的經濟增速排名中,山西墊底,僅為4.9%。

  山西的墊底並不令人意外。在2014年的前三季度,山西的經濟增長排名均位列全國倒數。而在山西省的數據公佈之前,1月12日,該省的省會太原市先公佈了成績單:2014年全市GDP預計增長3%左右。太原市市長耿彥波在會上直言,“這是一份令人慚愧的成績單,省會城市不能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成績單”。

  第二天,這句話被各大網站作為新聞標題廣泛傳播。

  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分析:未能完成預期目標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煤炭、冶金、電力、焦炭(1034, -2.00, -0.19%)、化工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業總體疲軟。特別是山西最大的支柱産業煤炭供過於求、價格下跌、效益銳減。

  “一煤獨大”的産業格局讓山西陷入了被動。山西一直努力想要改變“一煤獨大”的現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小鵬對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也提出了具體的構想。文化旅遊、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食品醫藥、現代服務業等七大産業,將成為山西加快轉型的方向。

  除山西外,東北三省過去一年經濟集體失速,也佔據了各大媒體的版面。

  GDP增速排在倒數第二的黑龍江省,其省長陸昊分析2014年經濟增速回落的原因時説:原因在於工業結構的不合理。10多年來,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最高為72.9%,最低為53.8%,增速最高為13.1%,最低為6.3%,2013年回落到0.1%,去年為負增長。“從根本上講,經濟發展中結構性、體制性和市場化程度不高等深層次矛盾仍比較突出。”他進一步分析説,黑龍江省工業中能源工業比重過大,非公經濟比重小,市場行銷、與資本市場合作、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等方面均存在差距。

  遼寧和吉林的問題亦與黑龍江相似。作為中國工業化最早、重工業程度最高的區域,當然也是資源大省,東北三省曾經歷了歷史的輝煌。然而,如今卻成為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最根深蒂固的樣本。這被普遍認為是東北經濟失速的深層原因。

  “現在看來,東北地區由國有經濟主導的這樣一种經濟格局仍然沒有改變。在過去的這些年,東北地區經濟運作的體制機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改變,這是最嚴重的問題。”袁鋼明説,之前一提振興老工業基地,就是國家給他們什麼政策和項目,或進行大規模投資讓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帶動起來,這是老路。最後證明是行不通的。“單純地依賴重工業或者國家投資的結構來發展經濟,困難越來越大了,東北地區應進行深刻反思,朝著更加有效的體制機制方向進行改革和改變。”

  20省份今年計劃總投資約30萬億

  幾乎所有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經濟下行的壓力。

  即使各省份紛紛下調了預期目標值,但引用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的説法,那也是需要經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

  為了穩增長,巴特爾將“促進投資”放在了2015年所有工作之首。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內蒙古2015年將力爭全年500萬元以上項目新開工規模達到1.5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34萬億元。

  不只是內蒙古,多數省份尤其是欠發達省份,仍然將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的選擇。多個省份已相繼擬定了2015年的投資計劃。

  據河南省發改委向河南省兩會提交的報告,2015年河南省計劃總投資3.57萬億元,其中8000個重大項目計劃完成投資1.5萬億。這是目前為止,公佈擬投資總額最大的省份。

  河北也表示將全力以赴加強項目建設,力爭全省10億元以上的産業項目達到1500個、投資增長20%以上。在市政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也要力爭完成投資2100億元。

  經福建省政府審定並公佈的2015年福建省重點項目共安排490個,總投資3.0435萬億元。

  《中國經濟週刊》根據公開資訊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個省份不同程度地公佈了2015年的投資計劃,投資規模合計約30萬億元。投資的主要方向為民生工程,交通、水利、能源、資訊基礎等設施建設,生態環保,現代農業等領域。

  “投資規模太大,投資率過高,始終是中國經濟的一大問題。” 袁鋼明説。

  所謂結構轉型,將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2015年20個省份計劃投資情況(不完全統計)

  內蒙古:力爭全年500萬元以上項目新開工規模達到1.5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 1.34萬億元。

  安 徽: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600個以上,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50個、50億元以上項目40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5個,建成600個以上。保守估計在萬億元以上。

  河 北:力爭全省10億元以上的産業項目達到1500個。在市政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也要力爭完成投資2100億元。

  河 南:計劃總投資3.57萬億,其中8000個重大項目計劃完成投資1.5萬億元。

  福 建:計劃總投資3.0435萬億元。

  貴 州:宣佈2015年要力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5萬億元左右。

  湖 南:力爭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6萬億元,重點投向交通、能源、水利、資訊等領域。

  廣 西:推進重大項目693項,年度投資2008億元。

  四 川:計劃推出500個省重點項目,總投資2.9941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188億元。

  陜 西:要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2萬億元,增長20%左右。

  新 疆:確保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2萬億元。

  江 蘇:實施200個省重大項目,年度預計完成投資4900億元。

  山 西: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計劃安排1.3萬億元。

  浙 江:完成“411”重大項目投資7200億元。

  湖 北:確保年完成投資2.9萬億元以上。

  重 慶:擬定了投資規模1萬多億元的計劃,投向帶動性強、長期支撐作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江 西:計劃安排大中型建設項目580個,總投資1.1萬億元左右,其中年度完成投資3000億元左右。

  天 津:天津濱海新區從2015年起計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建設項目1359個,計劃總投資1.2978萬億元,僅在2015年計劃投資就有3663億元。

  西 藏:力爭落實中央投資466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300億元以上。

  雲 南:重點督查20項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1371億元。

  數據來源:相關省份政府工作報告、發改委、官方媒體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