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主要經濟任務未提樓市 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
- 發佈時間:2014-12-12 07:20:55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孔彬彬
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略有回升 我國要推出既有年度特點又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
明年主要經濟任務未提樓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中央將研究提出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深入調研,抓緊工作,為制定好“十三五”規劃做好準備。會議提出明年五大主要任務,根據新華社發佈的消息,任務中並未提到樓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要趨利避害、順勢而為,防範各類風險。會議指出,明年中央將研究提出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深入調研,抓緊工作,為制定好“十三五”規劃做好準備。
要加快價格、壟斷行業改革
會議要求,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過深水區,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繼續抓好各項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
要尊重和發揮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從實踐中尋找最佳方案。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實,強化責任,加大協調力度。要強化督促評估,落實督辦責任制和評估機制,讓群眾來評價改革成效。
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産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要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
會議要求,面對對外開放出現的新特點,必須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完善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政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鞏固出口市場份額。要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服務業市場準入,進一步開放製造業,推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和速度,提高引進外資品質。要努力提高對外投資效率和品質,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優勢産業走出去,開展先進技術合作,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明年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要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保持區間調控彈性,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
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
要協調拓展內外需,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切實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實施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經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準。
主要任務
不要讓貧困家庭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任務一
要高度關注風險發生發展趨勢
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
要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産業向中高端邁進。
要高度關注風險發生發展趨勢,按照嚴控增量、區別對待、分類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則,有序加以化解。
解讀: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華裔經濟學家姚樹潔認為,中國的內生增長慣性已形成,經濟增長不會太慢。此外,技術革命、基建、農業現代化、生態建設和社會保障等潛力巨大,中國已進入中高端製造産業鏈。分析人士指出,眼下外貿雖走弱但結構在優化,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拉低物價但也給資源價格改革帶來機遇,外需不振倒逼産業與消費市場升級。增長潛力更多繫於諸多核心領域的改革。明年涉及諸多關鍵領域的改革措施將陸續出臺,全面深化改革將提速,經濟增長的巨大潛能將得以釋放。
任務二
主要靠市場發現培育新增長點
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潛力巨大。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
二是創新要實,推動全面創新,更多靠産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創新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産業活動。
三是政策要寬,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創造更好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在保護産權、維護公平、改善金融支援、強化激勵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面積極作為。
解讀:
分析人士指出,明年貨幣政策將是中性偏緊,主旋律依舊是“搖擺”,有很大靈活性,降準降息或能見到。財政政策會更有力度,赤字率或進一步擴大,支援消費和出口的政策或將出臺,基建投資力度將進一步加碼,提高其對衝地産投資下行的能力。資訊消費、文化消費、旅遊休閒消費等將是明年消費重點推進領域。
任務三
要搞好土地承包確權登記頒證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必須繼續夯實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穩住農村持續向好的局勢,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産品産量,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儘快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要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農業補貼辦法,強化金融服務。
要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公開規範的土地流轉市場。
要完善職業培訓政策,提高培訓品質,造就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
解讀:
分析人士指出,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來看,可以預見明年一號文件的三條主線:一是現代農業;二是農産品價格改革;三是土地制度改革。
任務四
推進城鎮化發展要有歷史耐心
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
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繼續實施。
各地區要找準主體功能區定位和自身優勢,確定工作著力點。
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
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要內容,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於求成。要加快規劃體制改革,健全空間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市縣“多規合一”。
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既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
解讀: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分析説,主要任務提出三大戰略,並不是説以前確定的老區域規劃不發展了,而是新老規劃共同發展,突出重點,合力打造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城鎮化方面,一方面強調其重要性,同時要求地方保持清醒頭腦和足夠耐心,避免出現因盲目設立新區、過熱投資等出現“空城”“鬼城”等現象。另一方面,更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貫穿城鎮化發展全過程。
任務五
脫貧要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做好就業工作,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
要更好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高職業培訓品質,加強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扶貧工作事關全局,全黨必須高度重視。
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品質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和扶貧濟困工作的支援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説,當前經濟發展的特徵和環境均發生改變,低收入群體和困難家庭可能會面臨更多壓力。中央強調守住底線,既是實現社會公平目標的需要,也是保障社會穩定大局的需要。他表示,做好就業和扶貧,是新常態下中央經濟工作的兩個重要底線。今後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充分發揮好政府保障社會公平的職能,針對特定目標和群體精準發力。
本版除署名外均據新華社
新名詞
歷史耐心
原文:
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要內容,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於求成。
解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歷史耐心是要求我們推動經濟發展的時候,不要犯急於求成的毛病,沒有定力,高估自己的能力。“歷史上,我們就犯過這樣的錯誤。”他説。
具體到城鎮化方面,在各地都出現過把農民“趕進”城市的做法,然而,如果他們在城市沒有合適的就業,對於他們的各項保障沒有到位,那麼盲目追求高城鎮化率就是拔苗助長。注重人的城鎮化,而不是簡單的“進城”與“上樓”。
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
原文:
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解釋:
經濟的巨大韌性是指抗風險能力比較強,經濟波動不劇烈,比較平緩。我們的內需市場龐大,相對來講利於保持平穩的發展速度,使我們經濟的基本面不大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情形;投資方面,在基建領域,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可以投資的地方還比較多,這給我們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提供了空間;外需方面,儘管危機過後,我們的外需規模有所縮減,但是,我們在發展中國家的份額還在。這些變化很小,較為平穩,就可以理解為一種韌性。